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年盛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拉深
  • 3篇板料
  • 2篇点接触
  • 2篇悬臂
  • 2篇悬臂梁
  • 2篇压力机
  • 2篇应变计
  • 2篇有色
  • 2篇冷挤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等壁厚
  • 1篇有色金属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计算
  • 1篇制动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学模型
  • 1篇金属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吴年盛
  • 4篇张质良
  • 2篇夏萼辉
  • 2篇曹美新
  • 2篇朱伟
  • 2篇娄臻亮
  • 2篇舒世湘
  • 2篇龚红英
  • 2篇孙建平
  • 1篇阮雪榆
  • 1篇何丹农
  • 1篇王中刚
  • 1篇肖志达
  • 1篇赵隆威

传媒

  • 2篇模具技术
  • 2篇锻压机械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模具工业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探针式组合压力传感器
一种探针式组合压力传感器。属于传感器领域。本发明包括:探针、切向力悬臂梁弹性体、滚珠、预紧螺栓、正向力悬臂梁弹性体、粘贴式电阻应变计,其连接关系为:探针穿过切向力悬臂梁弹性体后与正向力悬臂梁弹性体通过滚珠点接触,滚珠与预...
娄臻亮吴年盛舒世湘龚红英朱伟
文献传递
板料拉深变形过程最佳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本文对汽车板(08F钢)拉深成形过程的基本参数,采用最佳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拉深变形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最佳变形条件。并建立了各因素间的数学模型。
张质良肖志达吴年盛
关键词:板料拉深数学模型
等壁厚封头成形工艺及压制力的数据处理
1996年
介绍了压制大型封头的新技术--片式上摸分度旋转逐级锻压工艺,既省时、省料,又可用小型压机(小吨位、小开档)压制展开尺寸大于立柱开档的大型封头。对冷、热态模拟试验均进行压制力的测试,并对各工况、各级锻压的压制力进行数据处理.给出了复相关系数R=0.789的各主要参数的回归方程,为进一步提高大型封头的压制技术提供了经验公式.
赵隆威赵盛华吴年盛华茂昌石振华
关键词:数据处理封头冲压
有色金属与合金冷挤压力研究
1995年
对有色金属及合金(L1,LY12,T1,H62)冷挤压时的变形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确定了冷挤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次顺序。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各主要影响因素间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与诺谟图计算方法,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冷挤压力的计算,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张质良吴年盛孙建平阮昌榆
关键词:有色金属冷挤压
刚性离合器压力机的紧急制动安全装置
1989年
介绍由红外监控系统及电磁吸铁组成的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计算、特点和性能指标。
夏萼辉曹美新吴年盛
关键词:压力机紧急制动
J23-5压力机床身的有限元计算
1990年
开式压力机的强度计算一般只算立柱的拉应力。在刚度计算时,立柱假设为刚架结构,算出角变形。为了全面了解床身各点的应力及变形,因而采用有限元进行计算;并与动载电测应力进行比较,可得各载荷下的动荷系数。一、床身有限元计算程序在该床身的有限元计算中所采用的程序是把八节点曲边形等参元和六节点三角元编在一起,可组合使用。当平面构件上设置有加强筋时,程序中还提供了拉(压)杆元。本程序适宜于计算其有曲线边界物体的平面问题,以及结构中各种形状开孔区的应力集中问题。对于有不同材料、不同厚度,或设有加强筋的构件;
曹美新王中刚夏萼辉吴年盛
关键词:压力机床身有限元
探针式组合压力传感器
一种探针式组合压力传感器。属于传感器领域。本发明包括:探针、切向力悬臂梁弹性体、滚珠、预紧螺栓、正向力悬臂梁弹性体、粘贴式电阻应变计,其连接关系为:探针穿过切向力悬臂梁弹性体后与正向力悬臂梁弹性体通过滚珠点接触,滚珠与预...
娄臻亮吴年盛舒世湘龚红英朱伟
文献传递
有色金属与合金冷挤压力研究
本文对有色金属及合金(L1,Ly12,T1,H62)冷挤压时的变形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确定了冷挤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次顺序是:材料种类一挤压方式一坯料尺寸(H0/D0)←变形程度←摩擦润滑条件←模具锥角等...
张质良吴年盛孙建平阮雪榆
文献传递
测定拉深过程中摩擦系数的研究
1991年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探针测定拉深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与其它常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探针方法可测出变形区域内任意一点的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且在计算摩擦系数公式中没有任何假设条件,还可测出在压边圈范围内整个金属变形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平均摩擦系数。试验证明。一旦掌握了利用探针测定拉深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就可减小测试和计算过程中的人为和其它因素影响。因此可提高测试精度,误差也相对地减小。
何丹农吴年盛张质良
关键词:拉深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