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旭

作品数:28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4篇血小板
  • 4篇治疗脑梗死
  • 4篇细胞
  • 3篇星形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血小板聚集性
  • 3篇血性
  • 3篇照射
  • 3篇头痛
  • 3篇突触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疗效
  • 3篇脑卒中

机构

  • 27篇武汉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吴旭
  • 4篇张双国
  • 4篇肖哲曼
  • 4篇卢祖能
  • 4篇李金凤
  • 3篇孙圣刚
  • 3篇谭来勋
  • 2篇胡鹏
  • 2篇魏捷
  • 2篇杜贤进
  • 2篇管强
  • 2篇喻惠芳
  • 2篇万邦华
  • 2篇张勇
  • 2篇吴淼
  • 2篇晏晨
  • 1篇徐世正
  • 1篇瞿长宝
  • 1篇陈秀芳
  • 1篇解燕春

传媒

  • 6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中华临床医药...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A_(2a)受体激活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激活腺苷A2A受体对中性粒细胞浸润、TNF-α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CH组、CGS组、CGS+ZM组、ZM组。应用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ICH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ul,CGS组、CGS+ZM组、ZM组在ICH模型制作前15min,脑内立体定向分别注射CGS1μg,CGS1μg+ZM1μg,ZM1μg。模型制作后24h处死动物,应用HE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CH组可见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TNF-α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CG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TNF-α的表达及凋亡的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ICH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CGS+ZM组中性粒细胞浸润、TNF-α的表达及凋亡的细胞明显增高,与IC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GS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选择性的腺苷A2a受体激活可降低ICH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ICH后组织的损伤。
关景霞解燕春张双国董红娟吴旭
关键词:腺苷A2A受体中性粒细胞TNF-Α细胞凋亡
结缔组织病合并三叉神经损害
2001年
吴旭李金凤
关键词:结缔组织
盐酸噻氯匹啶对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2002年
目的:研究比较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对血小板聚集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曲线。结果: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均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盐酸噻氯匹啶略强于川芎嗪,但两者比较P>0.05。结论: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均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是川芎嗪要便宜得多。
吴旭陈秀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性比浊法
曲安奈德治疗风湿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2001年
李金凤吴旭
关键词:曲安奈德疗效
药物过量性头痛的病理机制及研究进展
2018年
药物过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过量使用麻醉剂或者头痛的治疗药物所引起的慢性头痛。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最易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的疾病,此类患者中2/3是偏头痛患者,1/4是紧张型头痛,<1/10为混合型头痛。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头痛,每日或接近每日发作,头痛程度、类型、部位可变,常合并焦虑、抑郁、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等症状。
吴旭林尧肖哲曼
关键词:慢性头痛药物过量病理机制原发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治疗药物
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因子Ⅲ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判断
2002年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和血小板因子Ⅲ (PFⅢ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 将 10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 5 1例 )和脑梗塞组( 5 0例 ) ,并设健康对照组进行CRP浓度和PFⅢ活动度测定。CRP浓度测定使用单向扩散免疫法 ,PFⅢ活动度测定使用Bigg’s法。 结果 脑出血组CRP及PFⅢ均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脑梗塞组CRP无明显升高 ,PFⅢ轻度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RP和PFⅢ的测定对脑血管病初期的鉴别及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吴旭李菲张剑平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小板因子脑血管疾病
慢性偏头痛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区域Cav2.1通道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慢性偏头痛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研究Cav2.1通道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1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炎性汤反复间断刺激硬脑膜,对照组则给予间质液刺激。给药8次后,观察小鼠烦躁情况(如挠头次数)等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ting检测小鼠皮层和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颈复合体Cav2.1通道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末次给药后观察发现,模型组2h内挠头次数[(497±78)次]明显高于对照组[(117±3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发现,模型组C-FOS阳性表达细胞数(2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GRP表达平均吸光度值(13.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模型组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颈复合体Cav2.1通道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0±0.17)倍、(1.42±0.1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层和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颈复合体Cav2.1通道蛋白条带灰度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50±0.02)倍与(1.30±0.0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炎性刺激小鼠硬脑膜可作为慢性偏头痛模型建立的一种可行方案;Cav2.1通道可能通过表达上调来调控偏头痛的发生。
王艳陈康鲁璟一王熙吴旭卢祖能朱帆肖哲曼
关键词:偏头痛C-FO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甲泼尼龙联合桂枝救逆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3例
2022年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AE)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结局,为制定最优的AE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AE病人3例的诊疗经过。应用统一设计的研究表格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数据、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和治疗结局,并与我科既往单用西医疗法的AE病人比较治疗结局。结果 病人均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前存在大量丧失津液的病史,并发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吐涎、睡眠障碍,无痫性发作,肿瘤筛查均为阴性,均确诊为AE。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桂枝救逆汤加减方。西医治疗组60%的病人联合丙种球蛋白和/或血浆置换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总住院日、ICU时间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院时Rankin量表(mRS)评分基本一致,出院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mRS评分更低(P<0.05)。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AE临床预后更佳。
张勇吴旭尹波魏晓勇庄儒鸿肖哲曼卢祖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痰饮
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抑制组、盐水组和对照组,以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在7,21,42d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等的变化。结果康复组大鼠3周末的运动功能评分为(3.2±0.3)分,6周末为(5.8±0.9)分,对照组3周末为(1.8±0.5)分,6周末为(2.6±0.8)分;抑制组3周末为(1.6±0.9)分,6周末为(2.1±0.7)分。康复组比对照组和抑制组高,P<0.01。在8000倍电镜视野下,康复组3周末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为(5.8±0.3)个,6周末为(8.5±0.8)个;3周末突触数目为(12.3±1.3)个,6周末为(16.3±1.4)个。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数目呈同步增多,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显示,康复组脑梗死周边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阳性信号密度值也在3,6周末高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结论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可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突触重建和功能修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谭来勋孙圣刚张双国吴旭管强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脑梗死运动功能评分突触素训练后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偏头痛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偏头痛被列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长期反复发作其累积效应可引起进行性脑功能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因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偏头痛患者脑功能可通过f MRI局部脑血流量间接反映出来,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存在相应脑区的活化或抑制。在皮质区已发现,偏头痛患者颞叶区域较正常人呈现出明显的活化。就基底核区域而言,基底核的活动随着偏头痛发作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区域对外界疼痛刺激表现出功能活性减低。此外,就神经网络而言,默认网络子系统属于疼痛连接体,偏头痛患者默认网络核心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程度降低,而默认网络与突显网络之间连接程度增加,以此来转移头痛带来的不愉快感觉。
刘肖黄丽芳雷露吴旭卢祖能肖哲曼
关键词:偏头痛功能磁共振成像皮质基底核丘脑脑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