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梓梁

作品数:112 被引量:607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6篇细胞
  • 51篇白血
  • 51篇白血病
  • 41篇儿童
  • 38篇急性
  • 26篇小儿
  • 26篇淋巴
  • 26篇淋巴细胞
  • 2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0篇急性淋巴细胞
  • 17篇急性淋巴细胞...
  • 17篇急性淋巴细胞...
  • 14篇化疗
  • 11篇体格
  • 11篇体格发育
  • 9篇酰胺酶
  • 9篇疗法
  • 9篇门冬酰胺酶
  • 9篇急性白血
  • 9篇急性白血病

机构

  • 106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广州医学院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威海市文登中...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中国广州分析...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11篇吴梓梁
  • 39篇陈福雄
  • 33篇邹亚伟
  • 31篇赖永洪
  • 29篇叶铁真
  • 22篇关镜明
  • 18篇卫凤桂
  • 11篇蒋蔚海
  • 10篇钟帼钰
  • 9篇张瑶苹
  • 9篇张辉
  • 8篇卢成瑜
  • 5篇王昭霞
  • 5篇陈淑芳
  • 5篇崔彦芹
  • 4篇蓝淑玲
  • 4篇封志纯
  • 4篇李敏敏
  • 4篇赵惠聪
  • 4篇吴丽萍

传媒

  • 16篇实用儿科临床...
  • 15篇广州医学院学...
  • 13篇新医学
  • 7篇中国小儿血液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现代临床医学...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广州医药
  • 4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照疗法对新生儿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作者对光照疗法(光疗)前及光疗后于口服维生素B_2(43例)和不予口服维生素B_2(17例)的黄疸新生儿的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接受短期光疗的黄疸新生儿其红细胞GR活性较光疗前的GR活性有显著下降,光疗后予口服维生素B_2可使下降的红细胞GR活性回升,而不予补充维生素B_2者的红细胞GR活性继续下降。光疗的时间越长,红细胞GR活性的下降越明显,补充维生素B_2使红细胞GR活性回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短期光疗也可引起体内维生素B_2的降解,导致红细胞GR活性的下降,为避免因红细胞GR活性下降引起的红细胞额外破坏,对接受光疗的黄疸新生儿常规补充维生素B_2的是必要的。
陈福雄赖永洪汤沃湛陈淑芳吴梓梁
关键词:红细胞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
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加贴壁法方式培养白血病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条件并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生长曲线、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白血病患儿的MSC,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定其CD29、CD105、CD45、CD34、CD14、HLA-DR等表达,通过成脂、成骨诱导研究其多向分化能力。结果表明: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法可以培养出白血病儿童骨髓来源的MSC,初诊白血病儿童骨髓来源的MSC培养成功率为57.1%,缓解白血病儿童骨髓来源的MSC成功率为41.2%,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初诊白血病儿童的MSC形成集落数目较多且生长较快。形态学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24小时即贴壁,呈集落生长,形态多样;3天后贴壁细胞增殖,逐渐以梭形细胞为主;2-3周细胞基本达80%-90%融合,第3代后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细胞传代后3天内处于潜伏期,3天后进入生长期,8天后进入平台期。检测第2代后细胞免疫表型显示,MSC的CD29、CD105表达率达95%以上,CD45、CD34、CD14、HLA-DR极低表达或不表达。MSC能成功诱导成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为阳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冻存对细胞影响不大。结论:①白血病患儿骨髓培养出的贴壁细胞是MSC,骨髓含量在1ml以上且方法得当可以培养出MSC;②初诊的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相对容易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的集落较缓解期白血病患儿多,增长速度较快;③白血病儿童来源的MSC具有MSC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吴丽萍陈福雄卢慧敏吴泽霖吴梓梁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儿童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病例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8例EB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其中诊断IM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学龄前期儿童最多(41.6%),幼儿期也不少见(36.4%);眼睑水肿是IM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于脾脏肿大和皮疹;异形淋巴细胞≥10%病例仅占33.8%;IM组血浆中EBV-DNA拷贝数1.04×103~2.88×105拷贝/mL,均数7.18×104拷贝/mL;本组3例EBV-HLH血清学抗体谱抗VCAIgM均阴性,表现为EBV既往感染(2例)和再激活(1例),EBV-DNA拷贝数均值为2.71×107拷贝/mL。结论眼睑水肿与其他典型表现一样对IM具有诊断价值;异形淋巴细胞在诊断IM特别是婴幼儿IM的应用价值应该进一步探讨;检测外周血EBV-DNA拷贝数能更好反应体内EBV的活动情况;定量检测外周血EBV-DNA拷贝数在判断EBV感染的病情转归方面比血清学抗体检测更具价值。
陶佳陈福雄陈德辉黄穗梁铭吴丽萍杨少灵吴梓梁
关键词: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磷酸化信号蛋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通过建立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phospho-specific flow cytometry,phospho-flow)检测白血病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实验方法,探讨Phospho-flow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取白血病患儿的骨髓,分别采用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和Phospho-flow直接固定法进行处理。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为:骨髓经提取单个核细胞并固定破膜处理后,加入磷酸化抗体(P-AKT,P-ERK1/2)孵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为:骨髓经固定/裂解液和90%甲醇破膜细胞处理,然后加入细胞表面CD抗体及P-AKT,P-ERK1/2孵育,然后上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结果表明,26例白血病患儿骨髓经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处理,P-AKT和P-ERK1/2阳性率分别为46.2%和30.8%,经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处理,P-AKT和P-ERK1/2阳性率分别为50.0%和38.5%。经统计学分析,两种phospho-flow的骨髓处理方法在检测P-AKT和P-ERK1/2的阳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能有效检测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的磷酸化蛋白,可用于白血病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李华梅曾意茹陈福雄吴丽萍卫凤桂陶佳卢慧敏吴梓梁
关键词: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策略调整的思考
依据儿童急性白血病(ALL)临床危险度进行分型与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儿童ALL治疗的主要原则。本文以我国分型情况,以标危或低危ALL及高危ALL两类患者为中心进行讨论了治疗方案的改进,对于低/标危ALL的化疗强度要降低,大...
吴梓梁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科疾病化学疗法复发率
丹参注射液对家兔粒-巨噬系祖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以体外半固体琼脂培养方法观察了家兔循环血CFU-GM的一般特性及丹参注射液对家兔CFU-GM的动员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家兔循环血CFU-GM正常值为9.10±7.45(范围0~27.33)CFU-GM/1×10~6MNC,其数量无明显性别差异,亦无明显日间周期性变化;丹参注射液可升高循环血CFU-GM数量;当给药剂量1g/kg,连续给药8d后,循环血CFU-GM数量达高峰,为对照组的6.18倍。作者分析,丹参注射液对家兔CFU-GM动员作用的机理可能包括改善骨髓造血微循环、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并向外周血迁移等,确切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丹参具有毒性小、安全范围大、来源方便等优点,以其作为造血祖细胞动员剂,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叶铁真吴梓梁
关键词:丹参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急性白血病(AL)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耐药是AL化疗失败、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主要的耐药形式为多药耐药。最具代表的经典耐药机制为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的产生。耐药检测为临床提供评判化疗和预后的实验室依据。
邹亚伟封志纯吴梓梁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抗药性多药逆转
急性白血病儿童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在白血病免疫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 C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 CD25+ 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和NK细胞的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25例、完全缓解患儿28例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表明: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占CD4+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55±2.41)%,(8.54±2.51)%和(6.25±0.85)%,在初诊患儿组和缓解患儿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数量减少,完全缓解后患儿组NK细胞数量仍低于正常对照(4.11±3.87%和10.41±7.20%vs14.06±5.95%,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CD25及CD127检测Treg细胞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CD4+ CD25+ CD127+ T细胞可较好地反映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参与NK细胞的调节可能是Treg细胞在白血病免疫中的一个环节。
吴泽霖胡光玉陈福雄卢慧敏吴梓梁李华梅卫凤桂关镜明吴丽萍
关键词:外周血NK细胞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儿科疾病(12)被引量:10
2008年
吴梓梁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坏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绿色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诊断初探被引量:11
1998年
对56例怀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的14例中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10%者3例,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9例,但抗VCA-IgM阳性为12例;因此测定EBV抗体才能真正提高诊断IM的水平,而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低,在非IM疾病中假阳性率高,特异性不强,作为IM的诊断指标值得商榷。
邹亚伟吴梓梁赵惠聪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儿童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