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真姿
-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da-7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 目的研究mda-7基因对宫颈Hela细胞生长及凋亡作用。
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mda-7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da-7,用电击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载体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用G...
- 唐真姿
- 关键词:宫颈癌
- 文献传递
- 血清CD147水平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诱导子(CD147)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110例卵巢癌患者、6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ELSIA检测血清CD147水平,比较各组中的差异,比较与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之间的差异,分析与不同临床病程、病理特征、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患者组血清CD147水平[(137.61±86.06) pg/mL]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CD147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72.3%、93.8%、0.882)与CA125、HE4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7、CA125、HE4术后化疗6个疗程后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三者在术前、术后化疗6个疗程后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1,r=0.415,P<0.01);术前和术后化疗6个疗程后,CD147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不同年龄、肿块大小、是否绝经、产次、组织分型、初潮时间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程度、淋巴是否转移和转移灶个数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6个疗程结束后血清CD147水平与复发率和PFS呈显著性相关(χ^2=22.275,log-rank=20.400,P<0.01)。结论:血清CD147对卵巢癌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和复发有密切联系,动态观察血清CD147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卵巢癌诊断、手术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的参考指标。
- 孙丽莎邓红玉黄宏君沈浩明唐真姿单冬勇屈斌
- 关键词:卵巢癌CD147预后复发
- 肌球蛋白Ⅱ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肌球蛋白Ⅱ(MyosinⅡ)对人卵巢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癌中MyosinⅡ的m RNA及蛋白表达;在卵巢癌细胞中转染si-MyosinⅡ和Myosin,分别下调和过表达MyosinⅡ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Matrigel小室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yosinⅡ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ey中分别过表达和下调MyosinⅡ后,细胞的Cydin D1和MMP-9蛋白的表达也分别出现上调和下调,且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相应地增加或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MyosinⅡ在卵巢癌中呈显著高表达,并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 贺捷唐洁田文芳唐真姿陈亦乐黄斯
- 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
- 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宫颈癌Hela细胞中HPV18-E6和CO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HPV18-E6、COX-2表达及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Celecoxib处理Hela细胞株后,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PV18-E6和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HPV18-E6及COX-2 mRNA表达的改变。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Celecoxib作用Hela细胞后HPV18-E6和COX-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表达呈梯度下降。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Celecoxib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呈量-效关系(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各实验组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经20μmol/L药物作用Hela细胞24h后表现为典型调亡小体。结论:COX-2抑制剂Celecoxib可以同时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中HPV18-E6和COX-2表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 吴丽陶光实陈亦乐唐真姿杨俊
- 关键词:环氧合酶-2环氧合酶-2抑制剂宫颈癌
- DNA倍体分析技术在门诊患者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 目的 讨DNA倍体分析在门诊患者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参加宫颈癌筛查的2692名病人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40名患者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 陈亦乐李梅花吴丽唐真姿
- VEGF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组织(SCN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癌(SCC)患者23例标本(SCC组)、SCNC患者23例标本(SCNC组)及正常宫颈23例标本(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SCNC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和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SCC组、SCNC组中 VGFR 的阳性率分别为0%、52.2%、82.6%,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高表达与 SCNC临床分期、病理亚型、肌层侵犯程度有关(P<0.05);VEGF表达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75%显著高于表达阳性的3年生存率(15.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高表达可能与 SCNC的强侵袭性生物学特点有关,可作为 SCN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吴丽陈亦乐陶光实朱付凡杨俊唐真姿
- 关键词:宫颈肿瘤病理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卵巢上皮性交界肿瘤复发相关因素分析(附206例报告)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s)的复发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6例BOT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复发情况,分析BOTs的复发高危因素。【结果】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腹膜浸润性种植和初次手术方式与BOTs肿瘤复发相关;②89例保守手术患者中,全面分期手术复发率为16.2%(6/37),显著低于非全面分期手术50%(26/52)(P〈0.05)。【结论】临床分期、腹膜浸润性种植和初次手术方式与BOTs肿瘤复发相关,保守手术中全面分期手术复发率较低。
- 吴丽罗萍陈亦乐唐真姿杨俊
- 关键词:复发
- 宫颈癌组织中CXCL13、Dyrk1b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切取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宫颈组织(距离肿瘤边缘1~2cm)77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XCL13、Dyrk1b蛋白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对患者随访9~40个月,统计3年生存率,分析CXCL13、Dyrk1b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XCL13、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CXCL1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Dyrk1b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CXCL13与Dyrk1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61,P=0.023)。CXCL13、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的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均<0.05)。结论CXCL13、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协同参与肿瘤的进展,并影响患者预后。
- 吴丽杨俊唐真姿
- 关键词:宫颈癌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接受子宫切除术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切除术6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张利芳唐真姿
-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
- DNA倍体分析技术在门诊患者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DNA倍体分析在门诊患者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门诊行子宫颈癌筛查的2 692例女性就诊者同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对其中可疑病变者840例进行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参与子宫颈癌普查的妇女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由细胞学医师对巴氏染色片作常规细胞学诊断,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自动扫描诊断.结果 840例患者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慢性子宫颈炎554例(66.0%),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25例(3.0%),CINⅡ59例(7.0%),CINⅢ100例(11.9%),子宫颈癌102例(12.1%).DNA倍体分析中可见DNA异倍体细胞者(DNA异倍体细胞阳性)486例,未见DNA异倍体细胞者(DNA异倍体细胞阴性)354例;DNA异倍体细胞阳性、异倍体细胞≥3个用于筛查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和89.2%、58.5%和35.8%、49.4%和57.3%、94.1%和77.2%;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SIL及以上用于筛查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0.2%、90.0%、39.6%和76.9%.结论 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较常规细胞学敏感性高,可作为子宫颈癌普查的指标之一.
- 陈亦乐李梅花吴丽唐真姿
- 关键词:DNA倍体分析子宫颈癌常规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