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育
  • 2篇子宫
  • 2篇保留生育
  • 1篇早期子宫内膜...
  • 1篇生育功能
  • 1篇生育力
  • 1篇生育能力
  • 1篇生育情况
  • 1篇手术
  • 1篇肿瘤
  • 1篇子宫颈
  • 1篇子宫颈癌
  • 1篇子宫颈癌患者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癌
  • 1篇子宫内膜肿瘤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内膜
  • 1篇内膜癌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唐真姿
  • 2篇陈亦乐
  • 2篇朱珠
  • 2篇肖辉
  • 1篇李乐赛
  • 1篇吴丽
  • 1篇贺捷
  • 1篇唐洁
  • 1篇汤艳祥
  • 1篇唐迪红

传媒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诊疗经过、近期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5岁、27岁、32岁,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给予高效孕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3例患者初始治疗3~6个月内均获完全缓解,1例复发后重复3次药物治疗获得完全缓解、1例停药后8周复发,病理升级为分化差的癌而终止保守治疗。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7、11个月妊娠,其新生儿均健康。【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年轻且有强烈生育愿望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肿瘤控制后应尽早辅助生育,完成生育后进行全面评估,密切随访。
陈亦乐吴丽唐真姿肖辉唐洁朱珠贺捷汤艳祥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生育力
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不同方式的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后的安全性和生育情况及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年轻的早期(Ia1~Ib1期)子宫颈癌患者行不同方式的宫颈广泛性切除术(RT)后的安全性和生育情况,并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12年7月问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RT的32例年轻(〈40岁)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行阴式RT(RVT)+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RVT组),共18例;行腹式RT(RAT)+盆腔淋巴结切除术(RAT组),共14例。采用t检验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生育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RV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宫颈切除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管损伤发生率及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分别为(250±82)min、(15±6)个、(2.31±0.21)cm、(9.2±2.9)d、1/18、1/18,RAT组患者分别为(263±60)rain、(16±8)个、(2.32±0.26)cm、(10.3±3.5)d、0、1/14,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1±201)m1]明显低于RAT组[(492±320)ml;P〈O.05],阴道切除长度及宫旁组织切除宽度[分别为(2.61±0.50)、(2.38±0.36)em]均明显小于RAT组[分别为(2.95±0.10)、(2.81±0.22)em;P〈0.05];血管损伤发生率(1/18)明显高于RAT组(0,P〈0.05)。RVT组和RAT组患者术后的妊娠率分别为3/1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与肿瘤直径有关(F=4.911,P=0.047),而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卢=0.259,P=0.031)。结论对年轻的早期宫颈�
陈亦乐李乐赛唐真姿唐迪红肖辉朱珠
关键词:子宫颈妇科外科手术保留生育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