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军
- 作品数:61 被引量:1,071H指数:2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区域外部性的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当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外部性研究比较零散,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据此,从区域外部性存在的充要条件、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性与区域差异性、区域关联性和区域作用的单向性是其存在的充要条件,区域空间关联理论、地理运动理论、公共规制理论等是其分析的理论基础;区域外部性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形式、地理运动格局、作用机理、内化途径等是其主要研究内容;至于区域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意义,认为在全球变化问题上,区域关系是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区域外部性研究是揭示区域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工具,是对地理学区域研究的发展,其将丰富和发展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促进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孙平军赵峰丁四保
- 关键词:区域外部性
- 城乡共建新区: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新路径及其机理探析——以长春市长德新区为例被引量:7
- 2017年
- 以长春大都市区内的长德新区为例,探析城乡共建新区这一新型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基本模式与内在机理。基于长春大都市区城乡空间开发隔离、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中心地体系不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在城乡共建新区的视角下,从相关主体空间利益关系协调、产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大都市边缘新城的诱导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长德新区推动城乡空间统筹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提炼"利益协调—产业融合—服务均衡"的城乡共建新区推动城乡空间互动的基本模式,最后深入探讨了城乡共建新区成功推动大都市区城乡统筹的机理,以期为大都市区地域城乡空间统筹实践总结经验、提供指导。
- 王颖孙平军李诚固宋云婷
-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空间统筹
-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被引量:77
- 2013年
- 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借鉴欧向军等人提出的四维分析视角,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结合面板数据分析、时序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加以考察。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市场力、行政力以及内源力作用较强,而外向力作用较弱,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内生性特点。时序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城镇化动力机制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与趋势性,虽然金融危机会对动力组成结构产生一定的扰动,但是在长时间尺度上,内源力作用逐渐上升而行政力作用逐渐下降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而空间分析显示,市场力与内源力具有一定的历史依赖性,优势地区将继续保持领先,落后地区继续维持落后状态。随着市场力的不断稳固和内源力的持续增长,城镇化不平衡发展的趋势将加剧。增加行政力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是缓解这一不平衡的重要策略。
- 魏冶修春亮孙平军
- 关键词:城镇化动力机制面板数据
- 沈阳市部门企业地理集聚与城市结构被引量:3
- 2014年
- 基于产业空间聚集分布情况探寻城市结构特征,是当前大都市区实证研究中的聚焦点所在,但由于方法论的限制而无法真正揭示产业地理集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基于已有研究基础,试图通过完善潜力模型、设置距离参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实现对产业地理集聚测度方法论的完善与发展,并选取极具代表性大都市区核心城市——沈阳市为样本单元,以2008年的经济普查部门企业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沈阳市部门企业之间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中心产业属于地方化经济外,其余的均为企业关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产业依附于制造业呈临街抑或隔街集聚,而与公共管理和组织产业之间同街道集聚;支配主角之间,存在中心CBD主宰制造业的布局,而制造业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中心的布局;企业地理集聚形成的城市结构依然是一个明显的"单中心圈层"结构,没有表现出"去中心化"抑或多极化或分散化演变趋势。研究成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侧面说明该模式对揭示城市产业地理集聚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 孙平军宋伟修春亮
- 关键词:地理集聚
- 长春市用地蔓延发展态势与调控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经济核心区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增长和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呈现出明显的用地蔓延、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据此,选取长吉一体化经济核心区的中心城市——长春市为代表,进行区域层面的用地蔓延效应、蔓延态势及其蔓延调控路径的研究,以期实现我国城市蔓延研究的区域化,并为长春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用地蔓延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且蔓延态势将加剧,据此,从区际分工、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等层面提出调控对策。
- 孙平军何为
- 关键词:经济核心区城市蔓延
- 脆弱性视角的中国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规划思考被引量:9
- 2014年
- 从脆弱性与城市规模—密度—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对我国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追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佳模式其实质就是探寻理想的城市规模—密度—形态,并最终归结于城市规模—密度—形态的规划调控;大城市脆弱性可以看成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反向效用函数关系式,分析城市规模—密度—形态与大城市脆弱性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探寻最佳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划调控方向。结果表明适中规模和密度的组团式布局模式是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最佳选择;而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法制性、政府职能的转型以及有关制度安排如征地制度和政府绩效考核体制等的完善是实现这种模式的有效保障。
- 乌拉尔.沙尔赛开孙平军宋庆伟
- 关键词:脆弱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城市
-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脆弱性及发展策略研究
- 80年代以来,脆弱性逐渐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灾害管理、生态学、土地利用等众多研究领域大量涌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价值。但研究内容上多倾向于自然灾害的研究,对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不足...
- 孙平军
- 关键词:矿业城市东北三省
- 文献传递
- 跨界热点地区开发中的危险与治理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全国"建设热潮"的涌动中,跨界热点地区开发中的"危险与治理"问题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据此,从锦州湾地区工业化开发中存在的危险出发,对我国行政区划刚性约束下的跨界地区开发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展开了研究。结论是:跨界热点地区开发中存在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明显、空间开发失控严重等危险;而制度安排的缺陷(地方发展冲动、自上而下压力和协调制约机制缺位等)是跨界地区开发危险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发展思路的转变、区域规划的改善、体制的完善以及社会功能的发挥等可以成为跨界热点地区空间治理对策。
- 吴小舜修春亮孙平军李晓玲
- 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被引量:19
- 2011年
- 城市化的内在协调性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城市化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粗放增长的内在特征;②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城市化导向型向经济城市化导向型转变的过程;③城市化相关系数的时序演变与人口城市化集聚程度>空间城市化集聚程度>经济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演变趋势密切相关,表明综合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地域协调性最高,而与经济的最低;④城市化等级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时序演变具有首位度城市层级结构、城市层级结构动态演变,以及城市化地域协调性不强等特征;最后就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湖北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魏冶
- 关键词:城市化
- 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极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5
- 2013年
- 在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研究方法,遵循从过程到格局、机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首先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极化的过程与空间格局,接着以人均GDP的极化水平为应变量,以工业总产值、当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复合流量的极化水平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且整体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态势;②哈长经济区和辽中南经济区已初步形成,其中哈长经济区处于明显的集聚阶段,而辽中南经济区扩散效应已开始发挥作用;③地区经济发展的位序排名及其变化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南移;④区域差异和空间极化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升后降,但总体水平呈上升的变化态势;⑤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各动力因子的作用程度和作用趋势不尽相同,但工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演变所共有的主导驱动因子,说明其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内生增长过程,并提出应强化市场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 孙平军修春亮董超
-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极化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