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寸丽苹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代谢性
  • 2篇代谢性骨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净化
  • 2篇血液净化技术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衰竭
  • 2篇骨病
  • 2篇儿科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产儿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病理性...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液灌流
  • 1篇医师

机构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寸丽苹
  • 5篇李琳霞
  • 5篇张黎黎
  • 4篇李艳红
  • 3篇赵琳
  • 3篇吴洁
  • 2篇施丽斌
  • 2篇张娴
  • 2篇王松
  • 1篇赵琳
  • 1篇李艳红
  • 1篇李秀云
  • 1篇李秀云

传媒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联合使用血液净化技术在9例肝衰竭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吴洁施丽斌李秀云寸丽苹张黎黎
昆明地区5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具体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顺序为感染因素、围生期因素、溶血因素和先天性因素,分别是142例(27.9%)、115例(21.61%)、96例(19.0%)和14例(2.9%)其余为不明原因占285例(56.10%)。结论新生儿黄疸病因中不明原因占多数,应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和病因分析,及早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寸丽苹赵琳李艳红李琳霞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
OSCE在全科住院医师儿科学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全科医学专业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SCE对2018年至2020年进入儿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3名全科医师进行结业综合考核,考核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考生对本次OSCE实施的评价。结果:本次OSCE的总体难度系数为0.78,区分度为0.67,信度为0.93,效度为0.70,病史询问站点难度最低,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站点难度最大,各站点的区分度均大于0.500。2018年至2020年考生OSCE总成绩分别为(83.5±4.7)分、(85.2±5.1)分和(86.5±4.4)分,考核通过率也都在90%以上,且呈逐年递增(χ^(2)=10.27,P<0.05);5个站点中,以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站点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站点得分较低,其余3个站点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5%(352/385)的考生认为实施OSCE非常有必要,82.6%(318/385)的考生认为考核的站点设计合理,81.5%(314/385)的考生认为考核组织实施有序,75.6%(291/385)的考生认为考核难度适中,90.2%(347/385)的考生认为考核对今后临床工作有帮助。结论:OSCE能够真实模拟临床环境,有效评价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的儿科临床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李琳霞寸丽苹张娴张黎黎王松杨霞李艳红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学全科医学
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肝衰竭救治中的应用
2016年
肝衰竭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成人肝衰竭病死率高达80%[1],儿童肝衰竭虽较成人少见,但儿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且缺乏特效治疗,已成为儿科最具挑战性的危急重症之一。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迅速发展,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吴洁施丽斌李秀云寸丽苹张黎黎
关键词: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儿童肝衰竭
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比较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0级本科临床专业儿科实习生220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00%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结论]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
李琳霞赵琳李艳红寸丽苹张黎黎潘绍琼
关键词:儿科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早产儿超声骨密度的基础数据,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儿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早产儿,生后1周内和校正年龄3个月时利用高频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左侧胫骨中1/3段内侧面骨密度,测定身长、体重等发育指标;校正年龄3个月时同时查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校正年龄3个月时,混合喂养组早产儿(55例)平均骨密度高于人工喂养组和纯母乳喂养组[(2 768±231)m/s比(2 609±93)m/s、(2 507±90)m/s],人工喂养组高于纯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喂养组身长、体重、血钙、血磷高于人工喂养组和纯母乳喂养组,碱性磷酸酶低于人工喂养组和纯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身长、体重、血钙、血磷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碱性磷酸酶低于纯母乳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何种喂养方式,添加维生素D的早产儿骨密度值较未添加维生素D的早产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骨密度存在影响,混合喂养并添加维生素D相对于其他喂养方式可能更能促进骨密度的增长,较低胎龄早产儿母乳喂养需使用母乳强化剂。
李琳霞赵琳李艳红寸丽苹张娴王松
关键词:骨密度营养科学维生素D代谢性骨病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是由于早产儿先天性体内钙、磷等矿物质储备不足,生后肠外营养等因素而影响钙、磷吸收导致骨代谢异常,出现骨矿含量减少,骨密度降低。该病可影响患儿生长乃至成年后骨骼健康,显著影响学龄期的身高,还可能是造成其晚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其诊断主要靠临床特点、血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李琳霞赵琳李艳红吴洁寸丽苹张黎黎
关键词:早产儿代谢性骨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