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宏丽

作品数:49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肝炎
  • 22篇乙型
  • 21篇病毒
  • 20篇乙型肝炎
  • 18篇细胞
  • 13篇乙型肝炎病毒
  • 13篇肝炎病毒
  • 12篇慢性
  • 9篇体外
  • 9篇基因
  • 7篇转基因
  • 6篇小鼠
  • 6篇抗病毒
  • 6篇感染者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机构

  • 41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延边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煤炭总医...
  • 1篇淮安市第四人...
  • 1篇保定市传染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9篇席宏丽
  • 24篇于敏
  • 18篇徐小元
  • 12篇曾争
  • 11篇王勤环
  • 10篇刘丹
  • 8篇朴文花
  • 8篇王贵强
  • 7篇斯崇文
  • 7篇陆海英
  • 6篇于岩岩
  • 6篇郑颖颖
  • 6篇刘茂昌
  • 6篇鲍毅
  • 6篇张恒辉
  • 6篇赵鸿
  • 6篇何豫
  • 6篇田地
  • 4篇张乃临
  • 4篇董宇红

传媒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2013北京...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HBsAg定量的5年动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动态观察HBVDNA与HBsAg定量。方法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应用单种核昔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每三个月随访一次,检测HBV五项标志物、HBVDNA,每隔1年检测HBsAg定量,用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HBVDNA与HBsAg定量的5年变化。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在随访第5年仍有90例应用单药治疗。HBeAg阳性的HBVDNA与HBsAg定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患者。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和HBVDNA均有下降趋势值分别为17.1和151.53,P值均〈0.05),HBVDNA在随访第1年下降最明显。结论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HBsAg定量均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HBVDNA在治疗一年内下降幅度最大,HBsAg定量在随访后3年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席宏丽李敏然鲍毅于敏秦小琪徐小元
关键词:肝炎乙型乙型乙型
压力蒸汽灭菌器和优氯净灭活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本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8(4×24)表,经8次实验,对压力蒸汽灭菌器采用4个水平,洗涤和优氯净1000PPM浸泡消毒,二因素采用2个水平的现场染毒实验。实验结果:条件121℃15分钟、134℃10分钟、优氯净1000PPM20分钟,可灭活HBVDNA、HCVRNA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推荐使用。134℃3.5分钟不能灭活HCVRNA,但可灭活HBVDNA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钟秀玲张国庆孙新婷席宏丽曲平成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消毒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Tac蛋白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1991年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ac蛋白之表达,发现各型慢肝病人Tac蛋白之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其LAK细胞活性之低下呈正相关,而认为,Tac表达不良可能是其LAK细胞活性低下之主要原因。提示慢肝病人存在免疫缺损,如提高其Tac蛋白之表达则可能提高其免疫治疗之疗效。
王勤环斯崇文席宏丽于敏田秀兰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白细胞介素2
不同盐的左氧氟沙星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不同盐的左氧氟沙星体外抗 HBV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以 HBs Ag、HBe Ag及细胞存活率为指标 ,评价药物体外抗 HBV效果 ;检测 HBV DNA、RNA的拷贝数 ,结合 Southern杂交 ,推测其体外抗HBV的作用机理。结果 磺酸左氧氟沙星对 HBs Ag和 HBe Ag的 ID5 0 分别为 63.1μg/m l及 81.3μg/ml,CD5 0 为182 .0 μg/ml,TI>2 ;对细胞内、外 HBV DNA及细胞内 HBV RNA均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P<0 .0 5 ) ;Southern杂交显示 ,其对细胞内 HBV DNA及复制中间体有抑制作用 ,对 sc DNA有部分抑制作用。结论 磺酸左氧氟沙星有抗 HBV作用 ,作用位点在 HBV DNA及 sc
陆海英王勤环曾争傅希贤于敏席宏丽张乃临公维国张国庆刘丹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定量PCR抗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
HLA-A2肽四聚体的构建及其在乙、丙型肝炎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7
2004年
目的 分别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特异的HLA A2肽四聚体 ,为检测乙、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 (CTL)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分别构建含有HLA A2 BSP(含有 15个可供识别生物素化的氨基酸位点 )和 β2微球蛋白(β 2m)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表达、复性、鉴定及纯化。再分别将HBV和HCV特异性短肽与HLA A2 BSP和 β 2m蛋白在体外进行耦合 ,该复合物经纯化浓缩后进行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产物经纯化浓缩后形成单体 ,此单体再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四聚体 ,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获得了高效、稳定的pBV2 2 0 HLA A2 BSP和 pBV2 2 0 β 2m原核表达载体 ,表达量分别占菌体的 4 6 %和 2 6 %左右 ;纯度达 90 %以上。构建的四聚体可成功的检测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中特异性的CTL ,急性HBV感染时CTL占 1 84 % ,慢性HBV感染时CTL占0 0 2 %~ 0 6 8% ,慢性HCV感染的CTL占 0 0 2~ 0 72 %。结论 高效、稳定的pBV2 2 0 HLA A2 BSP和 pBV2 2 0 β 2m原核表达载体大量的表达可用于构建各种肽特异性的四聚体复合物 ;在体外构建的MHC Ⅰ类分子四聚体 ,为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检测提供有效的工具。
朴文花何豫席宏丽孙新婷张恒辉徐京航赵鸿许文燮李在琉王贵强
关键词:HLA-A2四聚体CTL丙型肝炎原核表达载体复性
IL-1β、IL-6和TNF-〆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1997年
席宏丽王勤环斯崇文杨胜彩王家琪
关键词: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肝组织
逆转录病毒介导双靶区反义RNA在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对HBV DNA复制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P单、双靶区的反义RNA在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HBV X,P双靶区正、反义RNA的重组载体质粒,与脂质体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第8周时取小鼠肝脏,提取肝组织总RNA,进行逆转录,将逆转录后的cDNA用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提取肝组织基因组DNA,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测定HBV DNA含量.结果:经过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等方法检测到小鼠肝脏内反义RNA得到高效表达;8 wk后,对HBV DNA(×105 copies/g)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7.24±1.62),空质粒组(9.49±3.34)及正义RNA组(6.52±1.53)之间无明显差异,单(2.60±1.13,2.83±1.67)、双靶区反义RNA组(3.24±0.45)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脂质体包裹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介导的单、双靶区乙肝病毒反义RNA经iv导入转基因小鼠细胞的方法可行;反义RNA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有显著抗HBV复制作用;对转基因小鼠肝脏中HBV 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
张政席宏丽公维波李文刚于敏曾争徐小元
关键词:反义RNA转基因小鼠HRV
中国西部、北部地区410例汉族病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病转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与肝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汉族HBV感染者DNA含量104以上者410例,煮沸法提取HBV基因组模板,PCR扩增S区基因,应用自动测序仪测定目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C型占91.95%,B型占6.83%,B、C混合型占0.24%,D型占0.98%。疾病进展研究分4种情形对基因型C、基因型B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慢性病毒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统计显示,感染基因型C后CHB更易发展为LC和(或)HCC,有统计学意义,但两基因型之间LC发展为HC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Cvs.(CHB+HCC)统计显示:两组在基因型方面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从Means Plots可以看出感染基因型C向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方向发展的趋势更明显。结论中国西部、北部汉族HBV感染者中以感染基因型C为主,且感染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容易发展为严重的肝病。
黄中红田国宝崔建军田地于敏席宏丽陆海英曾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转归
慢性HBsAg携带者外周血体外转化树突状细胞表型、功能的变化
研究发现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DC功能具有缺陷性,不仅表现在表型的不成熟,还存在着功能的缺陷.如何能够提高DC功能,是应用DC进行疾病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
刘茂昌王贵强朴文花陆海英席宏丽王勤环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人HBSAG携带者病毒性肝炎
文献传递
人干扰素-α基因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研究人干扰素 α(hIFN α)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 ,体外扩增hIFN α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hIFN α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DOR IFN α) ,用NIH 3T3细胞扩增法测定其假病毒颗粒滴度 ,用染料吸收法检测hIFN α活性 ;将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用固相放免法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用斑点杂交法结合计算机扫描检测其细胞HBVDNA密度。结果 PCR克隆出 6 48bphIFN α全基因 ;假病毒颗粒滴度为 1× 10 6CFU/ml;hIFN α生物活性为 2 39IU/ml/1× 10 6/4 8h ;对HBsAg的抑制率随培养时间 (2、4、6和 8d)的延长而逐渐增高 ,抑制率分别为 33%、5 5 %、5 5 %和6 2 % ,而对HBeAg的抑制则在转染后的第 2天抑制率最高 ,以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其抑制率分别为 6 7.7%、40 %、19.5 %和 2 5 .3%。而对照组对HBsAg第 2、4、6、8天的抑制率分别为 0 %、10 .8%、0 %和 13% ,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 0 %、0 %、0 %和 1.2 %。而且对HBVDNA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 6 6 % ;而对照组 (空白载体 )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hIFN α基因可以成功地转移和表达 。
曾争斯崇文刘芳华于敏席宏丽刘丹张国庆
关键词:干扰素-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乙型肝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