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文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赋存形态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营养盐
  • 2篇生态风险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体
  • 2篇海洋酸化
  • 2篇海域
  • 2篇河流
  • 2篇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有害金属
  • 1篇有害金属元素
  • 1篇渔业
  • 1篇渔业资源
  • 1篇植物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4篇鲁东大学
  • 4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庄文
  • 6篇周凤霞
  • 5篇张锦峰
  • 5篇高学鲁
  • 5篇李培苗
  • 3篇陈青
  • 1篇袁艳丽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2015年
通过深入分析海洋中碳、营养盐、微量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而且能影响海洋中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和过程;海洋酸化一个重要的、但被低估的结果是能大范围地改变海洋碳系统之外的无机和有机化学环境;不同海域的生物和地球化学系统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物质循环的不同过程对酸化的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海洋酸化微量元素响应研究,应该具体到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碳泵、生物泵、硝化作用、固氮作用以及元素赋存形态转化等)及关键要素(如POM,DOM及CDOM等)等的响应,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洋酸化对海洋中物质循环的影响。
张锦峰高学鲁李培苗庄文周凤霞
关键词:海洋酸化地球化学营养盐痕量金属海岸带
沉积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综述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揭示水域环境演变机制及评价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经常会遇到不同评估方法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甚至矛盾的问题。文章选取了研究中最常用的几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解释了造成不同风险评估指数之间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另外,对基于酸可挥发性硫和同步可提取金属之间关系的这类较新的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还对吸附、沉淀、配合和氧化还原等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与水体间迁移转化行为的主要机制,以及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庄文
关键词:重金属赋存形态地球化学特征生态风险评价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铍、锑、铊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风险被引量:5
2018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之一.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最大的调蓄湖库.本文研究了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铍(Be)、锑(Sb)、铊(Tl)的含量分布与赋存形态特征,并结合多种方法评估了其环境风险.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定义了Be、Sb、Tl的毒性系数.研究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Be和Sb的平均含量略高于环境背景值,而Tl的含量低于环境背景值.赋存形态分析表明,残渣态Be、Sb、Tl的占比分别超过了65%、70%、84%,而酸可溶态百分含量非常低,可移动性与生物可利用性均不强.结合上述风险评价方法可知,Be、Sb、Tl在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富集程度较低,生态危害性较小.Be、Sb、Tl均以自然来源为主,人类活动来源为辅.Sb的人类活动来源明显不同于Be和Tl,可能主要为大气沉降.Be、Sb、Tl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状况不同程度地受到粒度、有机碳、铝及铁锰氧化物等的制约.
王茜刘永侠庄文陈青
关键词:有害金属元素赋存形态表层沉积物南四湖
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及其毗邻河流水体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19
2015年
根据2012年9月对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及其毗邻10条河流的调查结果,以及近30年来关于莱州湾海域表层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报道了各条河流和近海海域的营养盐状况及该海域营养盐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0条主要调查河流的总溶解态氮(TDN)平均含量在1.82~10.66mg/L之间,其中有8条河流超过河流总氮劣五类水质标准,6条河流硝态氮(NO3-N)含量高于氨氮(NH4-N)。(2)所调查的5个近海断面中小清河口近海断面、虞河口近海断面及溢洪河口近海断面的DIN平均含量超过海水无机氮第四类水质标准;除小清河口近海断面外其余近海断面活性磷(PO4-P)含量均属一类海水水质。(3)部分断面营养盐含量在河口混合区淡水端升高,可能与咸淡水混合动力作用相关;莱州湾西部区域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区域,南部的堤河氮、磷含量极高;原油开采活动可能是影响附近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及形态的重要因素。(4)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莱州湾表层水无机氮平均含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到90年代后期已属劣四类海水水质;无机磷平均含量在该时段呈降低趋势,但到90年代后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随后又波动下降。(5)所调查的莱州湾近海区域整体处于磷限制潜在富营养状态;氮磷摩尔比(N∶P)在所考察的大部分时段内高于Redfield阈值(16),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近年来磷限制程度有所减缓。
张锦峰高学鲁李培苗庄文周凤霞
关键词:河流年际变化
水环境中工程纳米颗粒物的生态毒理学机理及理想模式生物的筛选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纳米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工程纳米颗粒物(Engineering nano-particles,ENPs)被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因此对其进行生态毒性及环境风险的研究尤为迫切。综述了ENPs在水环境中的毒理学机理及理想模式生物筛选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ENPs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影响细胞信号通路,二是氧化应激造成基因表达的变化。此外,光催化活性、细胞表面附着、溶解特性、表面特征、赋存形态、溶剂效应及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协同作用也是可能的毒性作用机理。模式生物的筛选与确定在纳米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极为重要。鱼类作为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脊椎动物,群落庞大,其具有行为端点敏感性高、且在生物毒性实验中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等特征,被认为是研究ENPs生态毒理学最适合的水生模式生物。研究表明针对在ENPs影响下的未成年鱼类的行为特征研究比传统的胚胎发育及致死率研究更为有效。无脊椎动物和浮游植物同样在各种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对环境污染物极为敏感,且对有害物质具有显著的富集放大效应,因此作为模式生物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庄文陈青周凤霞
关键词:纳米颗粒物生态毒理学水生态系统模式生物
莱州湾渔业资源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依据近30年来关于莱州湾环境典型污染物、浮游植物和渔业资源的调查资料,报道了莱州湾水环境质量、浮游植物和渔业资源的变迁规律,并简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至本世纪初,莱州湾环境中无机氮平均含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到2009年无机氮含量已超过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元机磷平均含量呈总体降低趋势,氮磷摩尔比在所考察的大部分时段内高于Redfield阈值(16);(2)1980年代末以来,磷是限制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在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3)莱州湾渔获物种数年均减少1.5种;鱼卵、仔稚鱼种类年均减少0.7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年均降低10 kg/h;近海捕捞量逐年减少,仅潍坊市,近海捕捞量从1989年的18.7万t减少到2007年的1.7万t;(4)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从氮转变为磷,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已由硅藻占绝对优势演变为硅藻和甲藻共同占优势;(5)与其他因素相比,氮磷比与莱州湾近海捕捞量存在更显著的相关性;氮磷比及COD含量与渔获物种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海水氮磷比是决定莱州湾渔业资源量的关键因素,而资源种数受有机物污染影响较大。
张锦峰高学鲁庄文李培苗周凤霞
关键词:无机氮无机磷浮游植物渔业资源
台儿庄运河表层沉积物中铍的赋存形态特征与生态风险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研究了台儿庄运河表层沉积物中有害金属元素——铍(Be)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特征、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可移动性以及不利影响指数(Adverse effect index,AEI).结果显示,沉积物中Be的总含量为0.73~1.58μg g-1,平均1.00μg g-1.Be总量的高值出现在枣庄市台儿庄区以及微山湖的入湖口附近,可能受到了当地冶金、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非残渣态占Be总量的比例高达72.5~96.1%,平均82.9%,显示了较强的可移动性.其中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主要为人类活动产生,其可移动性及生物可利用性最强,该形态占Be总量的4.1~44.7%,平均占20.2%.所有样品的EF值均低于1,无明显富集;而AEI分析结果显示,某些区域沉积物中Be含量偏高,可能产生对生物不利的影响.通常金属元素的可移动性与EF、AEI等研究是分别开展的,但相关分析表明Be的可移动性与EF及AEI均显著相关(p<0.05),因此本研究表明,为了全面了解沉积物中有害金属元素的环境风险,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富集、元素的可移动性及其生物效应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袁雅妮袁艳丽庄文陈青
关键词:沉积物赋存形态
莱州湾沿岸河流对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Chl a浓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根据2012年9月底对莱州湾沿岸河流和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Chl a和相关环境参数的调查,分析了Chl a在该区域的分布、影响因素、富营养化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莱州湾沿岸河流Chl a浓度平均值为51.9μg/L,邻近海域为3.9μg/L。在沿岸河流,与Chl a呈显著正相关的仅有悬浮颗粒物(SPM),而在邻近海域,与Chl a呈显著正相关的有SPM、PO4-P、NH4-N、NO3-N。氮和磷都是莱州湾近岸海域Chl a的限制因子,其中氮的限制作用较大。莱州湾沿岸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主要表现为过度和高度富营养化,近岸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则主要表现为低度富营养化。沿岸河流高浓度的氮磷汇入,将会促进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生长,进而导致莱州湾近岸海域Chl a浓度增加并有可能使该区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增加。
周凤霞高学鲁庄文张锦峰李培苗
关键词:CHL环境因子河流近岸海域
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15年
在过去10 a中,海洋酸化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一个新挑战。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而且能影响海洋中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各种大型动物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不同区域的生物体系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生物不同生命阶段的酸化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及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本文综述了海洋中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各种大型动物等海洋生物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海洋酸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锦峰高学鲁周凤霞李培苗庄文
关键词:海洋酸化微生物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