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增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治疗时期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期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实验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100例)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前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CD3+、CD4+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CD4+/CD8+比值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庞增何日东陈勇军陈木春
- 关键词:肺结核T淋巴细胞亚群
- 苦参素联合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苦参素(氧化苦参碱)联合丹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早、中期肝纤维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苦参素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25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共十二周。治疗前后各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HBsAg、HBeAg、HBV-DNA。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HA、Ⅲ型前胶原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对比差异显著。结论苦参素联合丹参可使早、中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下降,同时可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中HBV—DNA复制,起着标本兼治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庞增何瑞毅
- 关键词:中草药治疗肝纤维化胶原乙肝病毒
-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TB)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4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医治的247例TB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MDR-MT的构成比及类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生MDR-MT的危险因素。结果:MDR-MT的构成比为25.10%(62株)。MDR-MT的类型有11种,其中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同时耐药占22.58%(14株),对SM、INH、RFP、EMB、左氧氟沙星(LFX)同时耐药占16.13%(10株)。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糖尿病并发症、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低蛋白血症为产生MDR-MT的危险因素。结论:TB合并T2DM患者的MDR-MT的耐药形势严峻,类型众多,以对STR、INH、RFP、EMB同时耐药最为常见。复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糖尿病并发症、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低蛋白血症是产生MDR-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蔡瑗瑾陈勇军陈木春庞增
- 关键词:肺结核2型糖尿病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临床对照与转归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同时检测肝功能(TB、ALT、AST、ALB、GLB、PT)。然后随机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与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50例分成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谷草转氨酶(AST)与球蛋白(GL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叠感染组重肝存活率为53%。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重叠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预后并不一定差。
- 庞增谢俊强
- 关键词: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2例被引量:3
- 2022年
- 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该文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法治疗2例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均痊愈出院,现对2例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
- 庞增陈勇军陈木春张斌黎阳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 早期血管活性药物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s,HFMD)是一种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发病群体,临床表现特征为发热及手、足、口腔疱疹[1]。重症患儿常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若不及时干预,可进一步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近年来,小儿HFMD病例不断增多,病情亦更为严重,其治疗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有关研究表明,血管活性药物在重型HFMD患者抢救中有着极大作用[2]。本研究对重症HFMD患儿予以早期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庞增陈勇军
-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重症患儿小儿HFMD预后神经系统受累
- 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 40例肺部感染中包括卡式肺孢子虫肺炎(PCP)19例、肺结核12例、真菌感染3例、病毒性肺炎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例、不明原因肺炎3例。32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31例胸片及CT表现为双肺间质样改变。10例入院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4例死亡。结论 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以PCP和肺结核最常见,应早期明确病原菌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 庞增何日东陈勇军陈木春
- 关键词:肺部感染
- 布洛芬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降温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用布洛芬降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药物降温组胃管注入布洛芬制剂(美林口服液),按年龄剂量每4h一次,至体温稳定在38℃以下,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后1h、2h、4h、12h、24h、48h两组病例体温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48h内降温效果较对照组更好;治疗组神志异常恢复更快(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用布洛芬降温较单纯物理降温效果更佳,病情恢复更快,并且安全性高。
- 何日东庞增张木春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热布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