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嘉乐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丝氨酸
  • 2篇通路
  • 2篇细胞
  • 2篇激酶
  • 2篇氨酸
  • 2篇WNT/Β-...
  • 2篇WNT/Β-...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分布宽...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平均体...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伊马替尼
  • 1篇伊马替尼治疗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原位

机构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康嘉乐
  • 5篇嘉红云
  • 4篇周强
  • 3篇林梅双
  • 3篇邓聪
  • 3篇黄思聪
  • 2篇黄思聪
  • 2篇石永杰
  • 2篇肖绮雯
  • 1篇陈曼铌
  • 1篇孙卫民
  • 1篇王忠英
  • 1篇陈波
  • 1篇冀天星
  • 1篇吴晓蔓
  • 1篇彭永正
  • 1篇林艳芬
  • 1篇李雪燕
  • 1篇林敏
  • 1篇李娟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LX-8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性能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龙鑫LX-8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一体机)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行验证。方法根据《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标准》的要求,选取临床451份尿液标本,执行7个参数的性能评价:检出限、重复性、识别率、稳定性、携带污染率、线性回归分析、可报告线性范围。结果 LX-8000对红细胞(RBC )浓度5个/微升的样品检出率为90%;重复性:对RBC浓度50个/微升的样品进行检测其变异系数(CV )为24%,对200个/微升的样品进行检测其 CV为11%;识别率:对RBC、白细胞(WBC )、管型的检测其符合率分别为82.4%、80%、10.5%;假阴性率为4%;稳定性:开机8 h内,对RBC (浓度200个/微升)进行重复性测定其 CV<15%;RBC、WBC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15%、0.026%;RBC、WBC相关系数( r2)分别为0.9988、0.9989;可报告线性范围为2~15000个/微升。结论 LX-8000尿液分析仪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性能良好,主要指标检测的结果符合行业标准,可用于临床尿液分析的初筛,但必要时需进行人工镜检复核,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陈曼铌陈波康嘉乐李雪燕周强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性能评价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伊马替尼400~600mg·d-1顿服治疗不同时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8例,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8例CML患者中11例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占61.11%,2例患者血液学部分缓解,总体有效率达到72.22%,临床受益率达83.33%。所有患者均出现一种或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16.67%)、胃肠道反应(38.89%)、全身水肿(27.78%)、肌肉疼痛或痉挛(33.33%)、低热(16.67%)、皮疹(11.11%)。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的近期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无法接受骨髓移植治疗的CML患者的首选化疗药物,但其远期临床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
嘉红云冀天星黄思聪康嘉乐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安全性
肾移植术后继发尿路感染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病原体谱、多重耐药菌比例、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肾移植的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在随访期内尿液培养、药敏试验、肾功能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504.84±99.78)d的回访期内,308例患者中有69例(22.40%)发生UTI 173例次,其中无症状菌尿90例次(52.02%),下尿路感染53例次(30.64%),上尿路感染30例次(17.34%)。140例次(80.92%)UTI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及克雷伯菌属是位于前3位的病原体,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55.0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33.3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女性、糖尿病、泌尿系统梗阻和双J管留置时间延长是U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UTI组和非UTI组相比,肾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结论肾移植术后UTI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居多且具有较高的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阳性率的上升需要密切关注,女性、糖尿病、泌尿系统梗阻和长时间留置双J管的患者是移植术后UTI发生的高危人群。
邓聪康嘉乐林梅双周强
关键词:肾移植泌尿道感染致病菌
丙肝患者外周血铁指标与病毒载量及HA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下称"丙肝")患者外周血铁指标与病毒载量及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3例丙肝患者行外周血HCV-RNA检测,按病毒载量分为高复制组(n=21)、低复制组(n=18)、病毒清除组(n=24);同时检测20例健康对照者及上述3组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及游离铁(Serum iron,SI),分析组间差异。选取其中26例肝功能异常(ALT>40U/L)的患者样本,分别探讨其SF、SI与HA的相关性,并观察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比,SF和SI的变化。结果:(1)丙肝患者SF和SI均高于对照组(P<0.05)。清除组SF显著高于高复制组(P<0.05)及低复制组(P<0.05),高、低复制组之间SF无统计学差异(P>0.05);SI在3组丙肝患者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2)63例丙肝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组(n=26)SI、SF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n=37)(P<0.05)。(3)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HA与SF无显著相关性(r=0.192,P=0.349),但与SI存在弱正相关(r=0.373,P=0.061)。结论:丙肝患者外周血铁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且可能与肝损伤有关。丙肝患者SI与血清HA弱相关,提示SI也许可作为评估肝功能损伤及纤维化发生风险的指标之一。
黄思聪钱诚杰嘉红云康嘉乐林梅双吴晓蔓
关键词:丙型肝炎超氧化物歧化酶HCV-RNA
iucA基因缺失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增殖、黏附、侵袭和定植能力的影响
2022年
目的为探究铁摄取相关基因iucA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致病中的作用,利用UPEC模式菌株CFT073,通过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iucA基因缺失株ΔiucA,同时构建回补株C-iucA。方法测定A600绘制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和无菌尿液中的增殖曲线。比较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对人膀胱癌上皮细胞株5637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构建小鼠尿路感染模型,检测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在膀胱的定植能力。结果CFT073、ΔiucA和C-iucA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增殖速率相似(P=0.153)。ΔiucA在无菌尿液中的增殖速率低于CFT073(P=0.001),C-iucA的增殖速率较ΔiucA有所上升(P=0.005)。ΔiucA对5637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均低于CFT073(P=0.007、0.002)。C-iucA的黏附和侵袭能力较ΔiucA有所上升(P=0.046、0.037)。ΔiucA在小鼠膀胱的定植能力低于CFT073和C-iucA(P=0.002、0.017)。结论iucA基因可能通过促进UPEC增殖、黏附和侵袭以及在靶器官的定植能力在UPEC致病中发挥作用。
邓聪康嘉乐林梅双林艳芬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铁载体基因缺失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在体外促进HepG2细胞干性的获得
2022年
目的研究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肿瘤干性的作用。方法从GEPIA2数据库获得TCGA中关于肝细胞肝癌(LIHC)的数据,分析SRPK1表达在癌组织及正常样本的差异,以及与患者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SRPK1表达与肝癌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构建SRPK1过表达和抑表达的HepG2稳转细胞株,并根据SRPK1表达差异分为SRPK1组及对照的Vector组,shRNA组及对照的Scramble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株SRPK1的蛋白水平。体外成球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成球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侧群(SP)细胞在细胞群中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细胞肿瘤干性标记物Nanog、Oct4、CD133及Bmi1的mRNA水平。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预测SRPK1与Wnt/β-catenin通路的相关程度。结果SRPK1表达在LIHC患者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在患者各个分期中表达有差异(P<0.05),高表达SRPK1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SRPK1患者(P<0.05),肝癌组织中SRPK1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细胞的浸润水平均相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RPK1组SRPK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Vector组(P<0.01),shRNA组则低于Scramble组(P<0.01)。SRPK1组肿瘤细胞成球率(SFE)、SP细胞比例、Nanog、Oct4、CD133及Bmi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Vector组(P<0.05),shRNA组低于Scramble组(P<0.05)。GSEA结果显示LIHC中SRPK1高表达与Wnt/β-catenin通路活化正相关(P<0.05)。结论SRPK1促进HepG2细胞肿瘤干性的获得。
肖绮雯肖绮雯石永杰周强黄思聪康嘉乐嘉红云
关键词:WNT/Β-CATENIN通路
SRPK1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2023年
目的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通过Ualcan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RPK1 mRNA在肝细胞癌(LIHC)与正常样本、配对癌旁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与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病理分期、TP53变异、人种、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用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验证SRPK1蛋白在LIHC组织及正常对照间的表达差异。构建SRPK1过表达及抑表达的HepG2细胞,并根据SRPK1表达差异分为SRPK1组及对照的Vector组,shRNA组及对照的Scramble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株SRPK1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MT分子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差异。核浆蛋白分离比较细胞β-catenin入核程度的变化。GEPIA2数据库分析在LIHC组织中SRPK1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Twist、MYC、MMP9的相关性,Real-time PCR验证SRPK1对Twist、MYC、MMP 9表达的影响。结果 SRPK1表达在LIH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配对癌旁样本(P<0.05),随疾病分期及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高表达SRPK1组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P=0.035),LIHC患者TP53突变组SRPK1表达高于非突变组(P<0.05),在不同种族、性别、年龄、体重间无差别(P>0.05)。SRPK1过表达HepG2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增加(P<0.05);抑表达细胞E-cadherin增加,Vimentin下降(P<0.05)。SRPK1在LIHC组织中分别与Twist、MYC、MMP9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SRPK1过表达细胞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增加(P<0.05),Twist、MYC、MMP9表达增加(P<0.05);反之,抑表达细胞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下降(P<0.05),Twist、MYC、MMP9表达减少(P<0.05)。结论 SRPK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epG2细胞EMT活化。
石永杰陈旖鹛黄思聪嘉红云周强魏洁肖绮雯康嘉乐
关键词: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WNT/Β-CATENIN通路
2项联合检测作为血小板活化特异标志物的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作为血小板活化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受试者分3组,其中健康对照组100例,心肌梗死组63例,脑梗死组54例,采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MPV、PDW进行测定。同时随机抽取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00例,在采血后1、2、3和4h分别检测静脉血MPV和PDW。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的MPV、PDW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血后进行不同时间检测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MPV增加,PDW降低。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MPV、PDW呈增大趋势;MPV联合PDW检测可作为血栓性疾病病情监测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嘉红云王忠英李娟黄思聪康嘉乐
关键词: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活化
两种方法制备纳米金原位增敏金标免疫层析试验的比较
2020年
目的比较两种化学方法制备纳米金的增敏效果,找出相对合适的制备纳米金增敏金标免疫层析试验的方法。方法以金标免疫层析试验检测血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基础,用盐酸羟胺和抗坏血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颗粒,判断纳米金原位所形成的纳米颗粒颜色,检测其灵敏度。结果盐酸羟胺还原法增敏血浆HCG金标免疫层析试验,相对增敏前检测灵敏度提高约16倍,且重复性较好。抗坏血酸还原法增敏血浆HCG金标免疫层析试验,相对增敏前检测灵敏度提高约4倍。结论盐酸羟胺还原法制备纳米金对血浆HCG金标免疫层析试验增敏倍数较高,重复性较好,试验结果可靠,可推广使用。
孙卫民康嘉乐邓聪林敏任鹏丽
关键词:纳米金增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