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守信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穴位
  • 5篇电针
  • 5篇神经元
  • 4篇针刺
  • 4篇针刺镇痛
  • 4篇中缝大核
  • 3篇针灸
  • 3篇镇痛作用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背角
  • 2篇电针疗法
  • 2篇电针镇痛
  • 2篇针灸铜人
  • 2篇针疗
  • 2篇针疗法
  • 2篇镇痛
  • 2篇正统
  • 2篇伤害性
  • 2篇痛反应

机构

  • 11篇中国中医研究...

作者

  • 11篇张守信
  • 8篇刘乡
  • 5篇徐卫东
  • 5篇何晓玲
  • 4篇朱兵
  • 2篇张立剑
  • 2篇黄龙祥
  • 2篇王勇
  • 2篇徐文斌
  • 1篇魏北华

传媒

  • 8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电针“合谷”对中缝大核神经元由首尾不同部位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痛反应的抑制效应被引量:2
1992年
近年来研究证明脑内存在有以脑室周围灰质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的镇痛系统。它可以通过延髓的下行抑制通路,阻遏脊髓背角痛信息的输入而起到镇痛作用。我们以往的工作多次证明电针“足三里”确实可以激活延脑中缝大核(NRM)
张守信刘乡魏北桦
关键词:电针中缝大核伤害性刺激
穴位相对特异性与经络或神经节段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1995年
本工作选用足少阳胆经的“上关”和“阳陵泉”及与之对应的足阳明胃经的“下关”和“足三里”,但“上关”和“下关”位于头部的颧弓上下,同为三叉神经支配。而“阳陵泉”和“足三里”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同受腓总神经支配。分别观察电针这四个穴位对中缝大核(NRM)神经元及其由牙髓或尾尖饬害性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的效应,分析穴位相对特异性与经线或神经支配节段性的关系。观察到电针“上关”和“下关”均可激活NRM神经元,并抑制其两种刺激所引起的伤害性反应。但对牙髓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约-60%,5~10分,P<0.05~0.001),而对尾尖伤害性反应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或仅为-30%。电针“阳陵泉”或“足三里”也可激活NRM神经元并抑制两种伤害性反应,但对尾尖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比对牙髓的强而持久,前者为-60%~-40%,30分钟(P<0.05~0.001),后者为-40%,5~10分钟(P<0.05~0.001)。上述事实表明,头部穴位电针对牙痛,后腿穴位电针对尾部痛的镇痛作用更好。指出穴位相对特异性似不依经线区分,而与神经支配的节段性关系密切。
刘乡张守信魏北桦
关键词:针刺镇痛穴位相对特异性经线
电针穴位镇痛作用的广泛性与中缝大核的关系被引量:3
1994年
徐卫东刘乡朱兵何晓玲张守信
关键词:电针疗法穴位镇痛中缝大核
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针灸铜人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研究者通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和系统的文献研究,提出以下基本观点:第一,现藏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针灸铜人正是失落百余年的明代“正统铜人”;第二,明“正统铜人”系宋代“天圣铜人”的仿制品;第三,已知的国内外现存其他针灸铜人均与“正统铜人”或“天圣铜人”无直接关联。
黄龙祥徐文斌张立剑张守信王勇冉升起
关键词: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电针对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镇痛作用的穴位特异性和广泛性被引量:14
1995年
细胞外记录大鼠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对同侧鼻颊部伤害性与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用高低两种强度分别电针同属足阳明胃经但属不同神经支配的穴位“下关”和“足三里”。结果表明,低强度电针只有同属三叉神经支配的“下关”穴对伤害性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足三里”无此效应。但高强度电针无论是“下关”还是远节段腓总神经支配的“足三里”穴均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表明低强度电针镇痛作用部位的局限性即穴位特异性,而高强度电针镇痛作用范围广泛即镇痛作用的广泛性。这一结果为针刺治疗不同部位痛症的穴位、手法和刺激量的选择提供科学实验的基础。
徐卫东刘乡朱兵何晓玲张守信
关键词:针刺镇痛穴位电针疗法三叉神经
不同穴位电针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抑制作用的广泛性和特异性被引量:14
1993年
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后爪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不同强度及不同穴位的电针对该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低强度(2V)电针与痛刺激近节段的下肢穴“足三里”对会聚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头面部的远节段穴“下关”则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穴位镇痛的特异性。高强度(18V)电针分别给予“足三里”或“下关”对该神元的伤害性反应均可引起明显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表现出穴位镇痛的广泛性。
何晓玲朱兵刘乡徐卫东张守信
关键词:伤害性反应电针镇痛
明正统仿宋针灸铜人鉴定与仿制被引量:7
2004年
在系统考察明代正统铜人沿革的基础上 ,确认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 (Ermitage)博物馆的针灸铜人为明正统铜人 ;同时确认正统铜人的性质是仿宋天圣铜人 ,可视为宋代国家针灸经穴标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文本的权威解释 ,这一重要发现使得以往人们对于该文本腧穴定位的不同理解得到澄清。以此为基点 ,进一步澄清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关于传世针灸铜人鉴定上的种种纷争。
黄龙祥徐文斌张立剑张守信王勇冉升起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铜人经穴明朝
电针对三叉背角会聚神经元镇痛作用的广泛性和特异性的中枢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实验用Wistar大鼠 ,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右侧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对同侧面颊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 2V和 1 8V分别低和高于C纤维阈值的两种强度电针“足三里”或“下关”穴 ,观察对此会聚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及损毁中缝大核 (NRM )后的变化。损毁NRM后低强度 (2V)电针“下关”穴 ,对伤害性反应从针中到停针后 2 5min ,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 .0 5~ 0 .0 0 1 ) ,与损毁NRM前相比 ,抑制幅度稍低。而低强度电针“足三里”穴 ,与NRM损毁前的电针效应相类似 ,无论是针中还是针后都无此镇痛效应。损毁NRM后高强度 (1 8V)电针“下关” ,从针中到停针后 2 0min对会聚神经元痛反应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0 1 ) ,但与损毁前相比抑制作用减弱。而 1 8V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在损毁NRM后消失 ,与NRM损毁前电针此穴明显镇痛的效应相比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近痛源部位的“下关”穴电针镇痛效应 ,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节段内痛抑制机制实现的。高强度 (1 8V)电针虽与NRM有一定关系 ,但并不完全依赖于NRM的完整 ,表明“下关”镇痛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 ,而远神经节段穴位“足三里”强电针(1 8V)所引起的镇痛作用则与NRM关系密切。表明远隔穴位针刺的广泛性镇痛作用可能必须通过脊髓上NRM?
徐卫东刘乡朱兵何晓玲张守信
关键词:电针镇痛
强电针穴位对背角神经元镇痛效应广泛性的中枢机制被引量:45
1995年
实验用雄性大鼠,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T12-L1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后爪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到低强度(2V)电针作用于与痛源接近的“足三里”穴对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远隔穴位“下关”穴则无效。而当采用超过C类纤维阈值18V电针时,则远隔穴位“下关”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表现为强电针穴位镇痛作用的广泛性。而损毁NRM后,强电针(18V)远节段“下关”穴的镇痛作用消失,而近节段“足三里”穴无论是强(18V)或弱(2V)电针,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此效应也被削弱,这表明远节段“下关”强电针的镇痛作用的广泛性可能主要由伤害性刺激通过脊髓上NRM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实现的。而2V电针近节段穴位的镇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镇痛机制实现的,但也有脊髓上镇痛机制参与。
何晓玲刘乡.朱兵徐卫东张守信
关键词:针灸疗法针刺镇痛穴位背角神经元
电针“合谷”对中缝大核神经元刺激牙髓或尾尖所引起痛反应的抑制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
1989年
本实验选择了对牙痛有特效的手阳明大肠经的上肢穴位“合谷”观察共对NRM神经元由牙髓和尾尖不同部位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镇痛作用是否相同,以分析穴位在电针镇痛中的特异性。
张守信刘乡魏北华
关键词:核神经元牙髓痛反应上肢穴位NRM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