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荣才

作品数:136 被引量:465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脑损伤
  • 28篇细胞
  • 26篇创伤
  • 21篇胶质
  • 20篇颅脑
  • 16篇胶质瘤
  • 15篇颅脑损伤
  • 15篇创伤性
  • 14篇血肿
  • 14篇基因
  • 13篇血管
  • 13篇膜下
  • 12篇脑创伤
  • 11篇硬膜
  • 11篇硬膜下
  • 11篇硬膜下血肿
  • 11篇肿瘤
  • 11篇微阵列
  • 10篇细胞瘤
  • 10篇慢性

机构

  • 119篇天津医科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市神经病...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天津市环湖医...
  • 4篇保定市第一中...
  • 4篇天津市北辰医...
  • 4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5篇江荣才
  • 50篇张建宁
  • 26篇浦佩玉
  • 21篇康春生
  • 20篇田野
  • 16篇岳树源
  • 15篇王广秀
  • 15篇孙健
  • 14篇于士柱
  • 11篇王东
  • 10篇高闯
  • 9篇刘宗惠
  • 9篇安硕
  • 9篇王毅
  • 8篇魏盈胜
  • 8篇王彬
  • 8篇申长虹
  • 8篇尉辉杰
  • 7篇苏万强
  • 6篇焦宝华

传媒

  • 13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天津医药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6篇2017
  • 16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0篇2004
  • 4篇2003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出血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目的:颅内出血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其他疾病高,肝功能异常将导致部分药物使用受限,例如抗癫痫药物、抗生素等,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研究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做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减少颅内出血患者肝功能...
田野魏盈胜安硕高闯黄金浩孙健江荣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脑血管病诊断被引量:2
2000年
脑血管病死亡率很高 ,正确诊断意义重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诊断准确、描述病变清晰 ,但有创伤 ,可能出现并发症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无创伤、简便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CTA)微创、快捷 ,可多角度观测病变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如DSA高。三者互有长短 ,可综合应用 ,以取得最佳诊断效果。
江荣才林中荣刘宗惠
关键词:CTADSA磁共振血管造影脑血管病
血清VEGF、Ang-1和G—CSF动态变化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急性期(14d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神经外科联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并完成随访的54例TBI患者,分别在TBI后第1、4、7天及第14天检测血清VEGF、Ang-1和G—CSF水平,并与3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并据随访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分为预后良好组(GOSE〉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E≤5),分析TBI急性期VEGF、Ang-1和G-CSF变化对伤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BI急性期血清VEGF、Ang-1和G—CSF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预后良好组TBI后第1、4、7、14天血清VEGF、Ang-1和G—CSF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相同时间点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BI后第1天血清VEGF和G-CSF、第4天血清VEGF、Ang-1以及G—CSF、第7天血清VEGF和Ang-1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VEGF、Ang-1和G-CSF在TBI急性期脑组织损伤修复和血脑屏障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表达水平的血清VEGF、Ang-1和G-CSF有利于伤情的转归与结局,有可能成为判定TBI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王毅田野王东孙健付胜伟刘晓勇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生成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后
女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研究女性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因素,为优化女性TBI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 368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女性TB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TBI患者例数约为男性的1/3。与男性TBI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中开放伤和多发伤者更少,老年(≥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男女TBI的首要伤因均为交通伤,但≥75岁女性TBI患者的首要受伤原因是跌倒。女性TBI患者中,在伤后≤6 h即入院者更多,入院时昏迷程度较男性患者轻;但总体上女性与男性TBI患者的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6 h以及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可能是治疗后女性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的保护因素(均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 425,95%CI:0. 238~0. 760,P=0. 004)、受伤至入院时间(OR=0. 576,95%CI:0. 345~0. 962,P=0. 035)以及入院GCS评分(OR=0. 768,95%CI:0. 713~0. 827,P <0. 001)为女性TBI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老年女性受伤及尽快将伤者送医院就诊,可能改善女性TBI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刘津贤王鹏高闯苏万强黄金浩钱宇龚之涛宋一鸣孙健江荣才
关键词:颅脑损伤女(雌)性
促血管生成可能是脑外伤治疗的新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社会危害严重,但国际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TBI的药物或方法,亟需加强研究。TBI或者其他机制导致脑损伤的关键病理损伤是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可导致出血、缺血,而出血或缺血可导致脑水肿,继而引起缺血缺氧。这些破坏性因素可诱导血管生成,
江荣才
关键词:促血管生成内皮祖细胞脑外伤颅脑损伤血管损伤脑组织
加强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的规范化管理被引量:10
2018年
神经外科临床常常涉及外引流术,包括术腔外引流、脑室外引流(EVD)和腰大池外引流(LD)等。目前,部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已选择不放置术腔外引流,但在脑外伤、脑出血等急诊手术中,还常使用术腔或者帽状腱膜下外引流。
江荣才周定标张建宁
关键词:脑脊液外引流脑室外引流外引流术外科临床帽状腱膜术腔
神经重症患者感染诊治:美国临床神经医学手册(2017-2018)与中国专家共识(2017)的对比与解读被引量:19
2019年
一、总论 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是医院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的重要致死原因。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的感染多属于HAI,其发生与神经外科手术(如脑室外引流术)、机械通气、动脉导管的应用及类固醇/巴比妥类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其主要类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此外还包括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压疮等。美国临床神经医学(HCN)手册指出,NICU中HAI的发病率为20%-30%,其是否发生及严重程度与NICU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一项针对神经外科术后HAI患者的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中,NICU患者死亡率同HAI发病率显著相关,其相对危险度为2.04(95%置信区间:1.30-3.20,P<0.05)。此外,NICU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中位数:54 d)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中位数:11 d;P<0.05)。中国专家共识引用赵继宗院士牵头的研究指出,伴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裂伤的脑外伤或头皮裂伤超过4 h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0%-25%;清洁-污染手术(包括进入窦或乳突的手术、修补开放性颅骨骨折或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的手术)感染发生率为6.8%-15.0%;清洁手术感染发生率为2.6%-5.0%。
葛歆瞳Daniel T.Laskowitz江荣才张建宁
关键词:中国专家共识
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和分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同级别小鼠液压冲击颅呐损伤模型。方法采用60~80、j60~180、260~280kPa,3种小同的液胝冲击力建立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造模后进行生命体征观察;造模后第12小时、第1、2、3、7大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造模后第1、3、7天行大体标本观测、2,3,5-氯化三苯基叫氮唑(TTC)染色、苏小素-伊红(HE)染色和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MRI)检食;造模后第7~12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各组小鼠目标象限再分率分别为:对照组(31.2±8.0)%,轻型损伤组(30.0±11.7)%,中型损伤组(26.4±17.4)%,重型损伤组(15.0±9.0)%,重型士员伤绀小鼠目标象限百分率与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自分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9.0)%比(31.2±8.0)%,P〈0.05]。打击力度越大,小鼠脑损伤越蕾,死亡率越离,mNSS评分越高,脑水肿越重,脑拌裂伤灶和MRI影像学改变越明显。结论本文验模型可以稳定地建立小同程度小鼠颅脑创伤。
金卫篷周源尉辉杰王东林云鹏江荣才李少武张建宁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液压冲击
需强调重型脑外伤病人的年龄和病程分层治疗被引量:2
2020年
人类医学进入到21世纪,疾病与基因、蛋白的关系以及后两者的调控规律被越来越清晰地揭示出来,且不断开发出相应的调控手段,在此基础上,2016年美国提出了主要针对肿瘤的"精准医疗计划"。因其计划庞大且愿景良好,迅速引起世界各国重视,我国也立即推出相似计划并拓展到了医学各个专业领域。
江荣才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应用微阵列技术初步探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基因表达谱被引量:1
2004年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星形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WHOⅢ级),占脑肿瘤的26.6%,既可以是原发,也可由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发展而来[1].我们拟应用微阵列技术对该肿瘤的差异表达进行初步探索.
江荣才于士柱浦佩玉申长虹焦宝华康春生王虎董伦
关键词:微阵列技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基因表达谱原癌基因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