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彩霞

作品数:33 被引量:17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气候
  • 6篇共和盆地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北部
  • 4篇东北部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3篇沙漠化
  • 3篇全新世
  • 3篇风沙
  • 3篇风沙活动
  • 3篇干旱
  • 2篇岩石
  • 2篇岩石样品
  • 2篇样机
  • 2篇荧光
  • 2篇圆盘式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山西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3篇张彩霞
  • 8篇王训明
  • 8篇张耀南
  • 8篇孙忠
  • 8篇王肖波
  • 7篇花婷
  • 7篇郎丽丽
  • 6篇靳鹤龄
  • 6篇苏志珠
  • 6篇刘冰
  • 6篇赵雪茹
  • 4篇李晋昌
  • 2篇董治宝
  • 2篇张正偲
  • 1篇叶建圣
  • 1篇刘晓东
  • 1篇谭明亮
  • 1篇张志谦
  • 1篇王文行
  • 1篇颜长珍

传媒

  • 9篇中国沙漠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戈壁砾石覆盖度与风蚀强度关系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戈壁表面的砾石覆盖度对风沙物质的运移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极端干旱区砾石覆盖是防沙治沙的重要手段。通过风洞实验模拟了阿拉善戈壁区砾石覆盖度与风蚀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因地表风化作用等产生的松散颗粒物被吹蚀后,不同地点、不同样品之间风蚀强度有明显的差异,因而砾石覆盖度与风蚀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但数据标准化后则表明,当砾石覆盖度在40%以下时,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风蚀强度也有所增大。戈壁地区的风沙运动中,在砾石覆盖度小于40%条件下,不同风速下风蚀强度的变异系数是不同砾石覆盖度下的风蚀强度的变异系数的2倍左右。在极端干旱的戈壁区,影响风蚀强度的因素十分复杂,砾石覆盖度增大不仅不能控制风蚀现象的发生,反而增强气流对地表的风蚀能力,这一因素可能是阿拉善高原戈壁区成为中亚强沙尘暴主要源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训明郎丽丽花婷张彩霞王振亭
关键词:风沙活动戈壁砾石覆盖度
东亚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400年来帕尔默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东亚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主要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以来频频发生的干旱事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暖季格点数据(6~8月)和106个树轮年表数据集(源于国际树轮数据库,
花婷王训明张彩霞郎丽丽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干旱指数树轮年表
河西走廊西端灌丛沙丘发育过程及其对沙漠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荒漠地区开展环境变化研究常缺乏符合要求的地质测年材料。灌丛沙丘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生物地貌类型,具有计年和储存环境信息的功能,可以用来重建沙丘的发育过程和过去的环境变化。以河西走廊西端花海盆地发育的灌丛沙丘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AMS14 C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元素等代用指标的分析,与文献记载、沙漠化监测数据和近几十年的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区域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花海盆地灌丛沙丘的发育时间已超过800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早期人类活动的干扰曾使灌丛沙丘的堆积过程中断,但丰富的物源随后又促使灌丛沙丘再次快速发育。沙丘物源曾发生过剧烈的变化,使得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粗颗粒组分和中值粒径并不适于作为环境代用指标重建区域的风沙环境变化,而细颗粒组分(<63μm和<10μm)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则揭示了研究区在20世纪70—80年代(沙丘高度300~420cm)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Zr/Rb比值,能够作为良好的环境代用指标指示1970—1988年(沙丘高度300~420cm)区域处在风沙活动较强烈的环境;近几十年花海盆地土地沙漠化明显,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灌丛沙丘可以作为有较高可信度的地质记录载体,在河西走廊西端重建较长时间尺度的、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环境演变历史。
郎丽丽王训明朱秉启王向东花婷王广涛李晖张彩霞
关键词:河西走廊风沙活动沙漠化
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冬夏季风演化记录被引量:10
2013年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冬其剖面的化学元素与粒度分析表明,末次盛冰期以来区域冬夏季风总体上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气候出现多次冷干-暖湿旋回。15.82ka BP之前冬季风最强,夏季风最弱,为末次盛冰期时的冷干气候,但21ka BP之前气候可能寒冷偏湿。15.82~9.5ka BP夏季风明显增强,冬季风衰弱,气候明显转暖,其中老仙女木时期(14.7~13.7aBP)和新仙女木时期(12.1~9.5ka BP)气候相对冷干,而B-A时期(13.7~12.1ka BP)气候相对暖湿。全新世以来冬夏季风出现多次波动,9.5~7.0ka BP夏季风相对较强,气候相对暖湿;7.0~5.1ka BP冬夏季风强弱交替频繁,气候出现冷干-暖湿旋回;5.1~2.7ka BP夏季风总体较强,气候温暖湿润;2.7ka BP之后冬季风明显增强,气候趋于冷干。此外,区域冬夏季风演变过程与极地冰芯记录的冷暖事件大体一致,可以认为共和盆地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刘冰靳鹤龄孙忠苏志珠张彩霞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共和盆地化学元素粒度
一种自动湿法清洁和烘干磨具的步进给料磨样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湿法清洁和烘干磨具的步进给料磨样机,包括:研磨机构、料钵、卸料机构、转换机构、进料机构、高压给水机构、压紧机构、温度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烘干模块;本发明给料转盘上有多个样本装填皿,能连续自动有序供给同种...
张彩霞张耀南王肖波赵雪茹
文献传递
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以青海玛多县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对该区的实际调查,认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总人口、牲畜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可能是影响该区沙漠化的因素。1976-1994年期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呈迅速扩展趋势,沙漠化程度呈加重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扩展的主导因素为人为因素,比重为72%,主要表现为人口压力的增大和工业的发展;沙漠化程度加重的主导因素为自然因素,比重为82%,主要表现为趋于暖干的气候;从沙漠化面积和程度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应为主导因素,比重略大于62%,人为因素略小于38%。
李晋昌杨永刚张彩霞
关键词:黄河源区沙漠化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对风沙活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基于西北地区1982—2003年NDVI与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大风日数等风沙活动数据,分析了植被变化对风沙活动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NDVI正距平和风沙活动因子的负距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年均NDVI和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和大风日数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99%置信水平)、-0.338(95%置信水平)和-0.251(90%置信水平)。NDVI和各风沙活动因子的相关性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各地貌类型区内,低山-丘陵及洼地区NDVI和风沙活动因子相关最为显著。
张彩霞王训明郭坚
关键词:NDVI风沙活动沙尘暴
黄土丘陵区退化森林-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
段争虎颜长珍王文行马建英钱广强张志谦吴奇骏陈小红罗万银谭明亮刘晓东袁文丽李毅张彩霞白海荣马金山钟芳张志勇王万鹏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建设中水分不足引起的植被与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成功开展了人工林集雨保水技术研发与示范,建立了生物土壤水分调控理论,开辟了防止干旱区雨养植被退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揭示了干旱区不同植被的耗水特...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退耕还林人工林建设
自动干式大气降尘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合盖子的干式大气降尘收集器,是由桶体、盖子、雨水检测器,控制电路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构成,桶体含有外桶和内桶,内桶置放在外桶内,内桶与外桶之间设有盒罩,桶体的顶部有左盖和右盖组成的盖子,在盖子侧面放置...
张彩霞董治宝张正偲
文献传递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近千年来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2012年
过去近千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但响应的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在中世纪温暖期,西部沙区温暖干旱,沙漠化表现为正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不统一;中东部沙区为暖湿气候,发生逆过程。在小冰期,西部沙区寒冷且相对湿润,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区沙漠化的响应并不明显;中东部沙区气候寒冷干燥,沙漠化加速。在20世纪暖期,西部沙区和青藏高原区总体上气候呈现暖干化特征,沙漠化发展;而中东部沙区沙漠化则在逆转,但在末期沙漠化有发展的趋势。总体上,西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明显的正过程,冷期逆过程明显;东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逆转,冷期正过程加速;青藏高原区沙漠化正逆过程主要表现为振荡形式。
花婷王训明次珍张彩霞郎丽丽
关键词:气候重建沙漠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