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成海

作品数:23 被引量:36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腹腔
  • 16篇腹腔镜
  • 15篇肿瘤
  • 11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10篇胃癌
  • 9篇胃肿瘤
  • 8篇胃切除
  • 8篇腹腔镜辅助
  • 8篇肠癌
  • 7篇胃癌根治
  • 7篇胃癌根治术
  • 7篇胃切除术
  • 7篇疗效
  • 6篇手术
  • 5篇直肠
  • 5篇术后
  • 5篇结肠
  • 4篇右半结肠
  • 4篇直肠癌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23篇苏向前
  • 23篇张成海
  • 21篇邢加迪
  • 21篇崔明
  • 19篇姚震旦
  • 18篇杨宏
  • 17篇张楠
  • 9篇陈蕾
  • 7篇刘茂兴
  • 4篇王早早
  • 4篇谭非
  • 4篇徐凯
  • 3篇姜北海
  • 1篇武爱文
  • 1篇季加孚
  • 1篇李子禹
  • 1篇崔勇
  • 1篇吴秀秀

传媒

  • 11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单纯肺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高危患者随访的针对性和早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16例(6.0%)患者术后出现单纯性肺转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6例术后单纯肺转移患者中单侧肺转移10例,双侧肺转移6例;原发灶根治术后至诊断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3.9月;81.3%(13/16)的肺转移患者是经胸部增强CT诊断。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原发肿瘤部位、TNM分期及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肺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P=0.003,OR=5.503,95%CI:1.794—16.884)和术前CEA水平(P=0.019,OR=4.319,95%CI:1.269—14.69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和术前CEA水平异常增高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高危因素,对这部分患者术后要加强随访,常规行胸部增强CT检查。
张成海陈蕾崔明邢加迪武爱文李子禹季加孚苏向前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根治性手术肺转移
腹腔镜胃癌术后肠套叠一例
2013年
患者男性,71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6月”于2012年9月10日人院。人院后行胃镜、病理活检、超声胃镜、腹部CT及胸部x线片等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腺癌,
张成海崔明崔湧邢加迪姚震旦苏向前
关键词:术后肠套叠腹腔镜超声胃镜上腹部隐痛胸部X线片病理活检
全结肠系膜切除应用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65例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20~285(中位时间185)min,术中出血量30~150(中位5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24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65),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术后住院时间7d。无30d内再住院患者及死亡患者。全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8.5%,2年无病生存率为83.1%。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技术.可以达到肿瘤的根治性完整切除:且可发挥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随访疗效良好。
邢加迪杨宏陈蕾崔明姚震旦张成海张楠苏向前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6年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Hohenberger等[1]于2009年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概念后,CME已成为结肠癌手术的标准术式.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短期恢复,以及相似的根治效果[2].本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 (laparoscopy-assisted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LCME)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ope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O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LCME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崔勇姚震旦杨宏崔明张成海邢加迪苏向前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开腹手术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手术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与策略被引量:38
2017年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苏向前张成海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检查结肠系膜
胃癌根治术后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岁以上3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含术后肺不张)与未出现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肺部感染定义为:术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38.0℃)并持续24 h以上;伴咳嗽咳痰,痰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新近出现的浸润、实变或肺不张。 结果 37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0例(13.4%,肺部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323例(86.6%,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39例(78.0%),无肺部感染组为178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0.0%(5/50)比3.1%(10/323),χ^2=4.098,P=0.048]。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全胃切除率[54.0%(27/50)比34.4%(111/323),χ^2=12.501,P=0.002]、术后伤口疼痛率[34.0%(17/50)比11.8%(38/323),χ^2=16.928,P<0.001]、二次手术比率[6.0%(3/50)比0.6%(2/323),χ^2=6.032,P=0.014]以及胃管拔除超过7 d的比率[96.0%(48/50)比84.5%(273/323),χ^2=4.811,P=0.028]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6.0(9.5)d比12.0(5.0)d,U=4 2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OR=4.008,95%CI:1.768~9.086,P=0.001)、腹腔感染(OR=3.164,95%CI:1.075~9.313,P=0.037)
姚震旦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张楠陈蕾刘茂兴徐凯谭非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肺部感染术后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辅助AEG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30例患者中,91例行LATG,设为LATG 组;39例行LAPG,设为LAPG组。LATG 组和LAPG 组均按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行D2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完成淋巴结清扫术后,取腹上区正中小切口辅助行消化道重建:LATG组患者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LAPG组患者采用食管残胃吻合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总体手术情况、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情况:总体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轻微和严重)、再次手术、内科系统并发症、术后30 d内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进行划分。(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邮件形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31日。总体生存时间指患者自手术当日至末次随访或因该疾病死亡的时间。因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随访时间〈2年,故仅对2009年5月至2014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130例AEG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患者7例,中转原因主要为�
杨宏张楠崔明邢加迪吴秀秀张成海姚震旦刘茂兴苏向前
关键词:腺癌胃切除术远期疗效
全腹腔镜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9
2018年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下吻合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逐渐受到胃肠外科医生的重视。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淋巴结清扫以及消化道重建。
王立平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姚震旦刘茂兴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远端胃切除术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手术安全性的评价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5 kg/m2者66例(肥胖组),低于25 kg/m2者1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271.5±51.2) min,明显长于非肥胖组的(252.1±53.6) min(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26.2±10.3)枚,少于非肥胖组的(30.3±12.4)枚(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7/66)和20.9%(3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相关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发生率(16.7%,11/66)高于非肥胖组(6.8%,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5%(1/66)和0.7%(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增加轻微并发症的风险,但并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杨宏邢加迪崔明张成海姚震旦张楠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胃切除术肥胖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体力状况0~1级;术前胃镜检查胃部肿物,病理活检证实腺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者。排除标准:术中腹腔镜探查可见腹盆腔种植转移;腹腔游离细胞学阳性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59例)和<65岁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分析≥6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65岁组术前基础疾病发生率为44.1%(26/59),明显高于<65岁组的20.2%(26/129)(χ^2=11.570,P=0.001);≥65岁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为64.4%(38/59),高于<65岁组的40.3%(52/129)(χ^2=16.625,P=0.001)。≥65岁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少于<65岁组[(28.9±10.7)枚比(36.1±15.4)枚,t=3.271,P=0.001]。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26/188),术后30d病死率为1.6%(3/188)。其中≥65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分别为20.3%(12/59)和3.4%(2/59),略高于<65岁组[10.9%(14/129)和0.8%(1/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基础疾病(OR=0.223,95%CI:0.053~0.944,P=0.041)是≥65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0.0%。≥65岁组和<65岁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
姚震旦崔明邢加迪杨宏张成海张楠刘茂兴陈蕾谭非徐凯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并发症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