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宏

作品数:36 被引量:479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腹腔
  • 19篇腹腔镜
  • 18篇胃癌
  • 16篇肿瘤
  • 15篇手术
  • 15篇切除
  • 12篇胃肿瘤
  • 10篇切除术
  • 10篇胃切除
  • 9篇胃切除术
  • 9篇腹腔镜辅助
  • 9篇肠癌
  • 8篇直肠
  • 8篇胃癌根治
  • 8篇胃癌根治术
  • 6篇预后
  • 6篇直肠癌
  • 6篇食管
  • 6篇疗效
  • 5篇外科

机构

  • 27篇北京大学肿瘤...
  • 8篇北京市肿瘤防...
  • 6篇北京肿瘤医院
  • 3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作者

  • 36篇杨宏
  • 33篇苏向前
  • 20篇邢加迪
  • 19篇崔明
  • 18篇张成海
  • 17篇姚震旦
  • 16篇张楠
  • 7篇陈蕾
  • 7篇刘茂兴
  • 4篇王早早
  • 4篇谭非
  • 4篇徐凯
  • 3篇姜北海
  • 3篇武爱文
  • 3篇季加孚
  • 2篇张连海
  • 2篇吴晓江
  • 2篇宗祥龙
  • 2篇李子禹
  • 2篇步召德

传媒

  • 14篇中华胃肠外科...
  • 10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第一届国家癌...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结肠系膜切除应用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65例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20~285(中位时间185)min,术中出血量30~150(中位5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24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65),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术后住院时间7d。无30d内再住院患者及死亡患者。全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8.5%,2年无病生存率为83.1%。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技术.可以达到肿瘤的根治性完整切除:且可发挥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随访疗效良好。
邢加迪杨宏陈蕾崔明姚震旦张成海张楠苏向前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6年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Hohenberger等[1]于2009年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概念后,CME已成为结肠癌手术的标准术式.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短期恢复,以及相似的根治效果[2].本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 (laparoscopy-assisted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LCME)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ope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O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LCME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崔勇姚震旦杨宏崔明张成海邢加迪苏向前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开腹手术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手术
胃食管结合部癌514例外科治疗结果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1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14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514例患者,男性424例,女性90例,中位年龄63岁.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42.1%和29.1%.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是否接受根治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经腹与经胸手术相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于分期≥Ⅱ期的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亦未显示生存差异(P>0.05);而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化疗患者的预后要优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应尽可能做到根治,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
杨宏武爱文李子禹步召德张连海吴晓江宗祥龙李双喜陕飞杨跃季加孚
关键词:外科手术预后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手术安全性的评价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5 kg/m2者66例(肥胖组),低于25 kg/m2者1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271.5±51.2) min,明显长于非肥胖组的(252.1±53.6) min(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26.2±10.3)枚,少于非肥胖组的(30.3±12.4)枚(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7/66)和20.9%(3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相关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发生率(16.7%,11/66)高于非肥胖组(6.8%,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5%(1/66)和0.7%(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增加轻微并发症的风险,但并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杨宏邢加迪崔明张成海姚震旦张楠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胃切除术肥胖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体力状况0~1级;术前胃镜检查胃部肿物,病理活检证实腺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者。排除标准:术中腹腔镜探查可见腹盆腔种植转移;腹腔游离细胞学阳性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59例)和<65岁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分析≥6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65岁组术前基础疾病发生率为44.1%(26/59),明显高于<65岁组的20.2%(26/129)(χ^2=11.570,P=0.001);≥65岁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为64.4%(38/59),高于<65岁组的40.3%(52/129)(χ^2=16.625,P=0.001)。≥65岁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少于<65岁组[(28.9±10.7)枚比(36.1±15.4)枚,t=3.271,P=0.001]。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26/188),术后30d病死率为1.6%(3/188)。其中≥65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分别为20.3%(12/59)和3.4%(2/59),略高于<65岁组[10.9%(14/129)和0.8%(1/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基础疾病(OR=0.223,95%CI:0.053~0.944,P=0.041)是≥65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0.0%。≥65岁组和<65岁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
姚震旦崔明邢加迪杨宏张成海张楠刘茂兴陈蕾谭非徐凯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并发症预后
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5年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目前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近10年随着伊马替尼进入GIST的治疗领域,以往不可治愈GIST病人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数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会在2~3年内发展成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原因可能与肿瘤中存在继发c-kit基因突变的多细胞克隆有关。舒尼替尼和新近的瑞格非尼均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分别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二线和三线治疗,从而拓展了伊马替尼耐药GIST的治疗选择。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出现局部进展的转移GIST,减瘤手术可使病人获益。对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的晚期GIST,手术可减轻病人症状。
苏向前杨宏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耐药舒尼替尼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471例Siewert分型临床研究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Siewert亚型间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471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Siewert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全组471例病人中,SiewertⅠ型22例(4.7%),SiewertⅡ型237例(50.3%),SiewertⅢ型212例(45.0%)。病人的年龄、性别比和体重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较Ⅱ型更容易出现胃壁深层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故Ⅲ型比Ⅱ型具有更晚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为G3/4的病人在Ⅲ型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Ⅱ型,脉管癌栓阳性率在Ⅲ型中同样明显高于Ⅱ型。不同的Siewert亚型通常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和切除方式。Siewert各亚型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对于行R0切除的Ⅱ型和Ⅲ型病人,经腹手术病人的5年存活率优于经胸手术(49.1%vs.23.3%,P=0.045),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的病人相比,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vs.42.5%,P=0.278)。结论Ⅱ型和Ⅲ型AEG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但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对于Ⅱ型和Ⅲ型AEG,建议经腹实施手术,并根据肿瘤的浸润范围选择合适的切除范围。
杨宏武爱文季加孚唐磊吴齐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手术方式预后
胃癌根治术后胰瘘预防与治疗被引量:5
2017年
根治性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胰瘘是胃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器械操作、胰腺和病人全身的基本情况密切相关。胃肠外科医生应该熟悉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关注,加强预防。胰瘘的治疗应根据分期而定,及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苏向前周传永杨宏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胰瘘
胃癌根治术后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岁以上3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含术后肺不张)与未出现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肺部感染定义为:术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38.0℃)并持续24 h以上;伴咳嗽咳痰,痰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新近出现的浸润、实变或肺不张。 结果 37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0例(13.4%,肺部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323例(86.6%,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39例(78.0%),无肺部感染组为178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0.0%(5/50)比3.1%(10/323),χ^2=4.098,P=0.048]。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全胃切除率[54.0%(27/50)比34.4%(111/323),χ^2=12.501,P=0.002]、术后伤口疼痛率[34.0%(17/50)比11.8%(38/323),χ^2=16.928,P<0.001]、二次手术比率[6.0%(3/50)比0.6%(2/323),χ^2=6.032,P=0.014]以及胃管拔除超过7 d的比率[96.0%(48/50)比84.5%(273/323),χ^2=4.811,P=0.028]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6.0(9.5)d比12.0(5.0)d,U=4 2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OR=4.008,95%CI:1.768~9.086,P=0.001)、腹腔感染(OR=3.164,95%CI:1.075~9.313,P=0.037)
姚震旦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张楠陈蕾刘茂兴徐凯谭非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肺部感染术后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决策:同期切除还是分期切除被引量:9
2013年
当结直肠癌确诊并发现伴有同时性肝转移时,原发灶和转移灶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争议。学术界传统观点是首先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然后再分期切除肝转移灶,但是近年来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期切除的理念得到迅速发展,在一些特殊病例,甚至还会选择先切除肝转移灶,再切除原发灶的"逆向策略"。因此,当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尚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对于每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需经过多学科查房讨论,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苏向前杨宏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