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光

作品数:24 被引量:190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镇痛
  • 9篇罗哌卡因
  • 8篇神经阻滞
  • 8篇臂丛
  • 6篇术后
  • 6篇麻醉
  • 6篇超声
  • 5篇手术
  • 5篇臂丛神经
  • 5篇臂丛神经阻滞
  • 4篇腰丛
  • 4篇腰丛阻滞
  • 4篇术后镇痛
  • 4篇关节
  • 4篇超声引导
  • 3篇神经传导阻滞
  • 3篇神经刺激
  • 3篇股神经
  • 3篇关节镜
  • 2篇置管

机构

  • 24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张晓光
  • 8篇廖俊
  • 8篇李露
  • 7篇李世忠
  • 5篇孙晓雄
  • 4篇辛哲
  • 4篇王庚
  • 3篇林惠华
  • 3篇徐涛
  • 3篇牛捷平
  • 2篇陶岩
  • 2篇金梅
  • 2篇杨庆国
  • 2篇冯磊
  • 2篇袁亮婧
  • 1篇何锡强
  • 1篇王晟
  • 1篇朱丰
  • 1篇李玉锦
  • 1篇岳云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手外...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置管方式用于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采用连续刺激导管进行股神经置管,比较膝关节镜术后不同置管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股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组(RA组)和传统经验置管组(RT组)。两组均采用1.73%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维持术中麻醉,麻醉后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ml/h。观察并记录术后2、6、24、48h静息VAS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伍用镇痛药情况。结果术后2、6hRA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RT组(P<0.01)。术后24h和48h两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镜术后2、6h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较传统经验置管静息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但术后24、48h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别。
陶岩张晓光廖俊李露王庚岳云
关键词:术后镇痛碳酸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颈椎后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镇痛已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手术术后镇痛。随着术后镇痛的发展,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越来越受青睐。现将我科4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切口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辛哲李露许莉张晓光
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多模式镇痛护理局部麻醉药静脉自控镇痛
不同入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比较被引量:19
2003年
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围手术期镇痛认识的更新,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受到关注.腰丛阻滞主要有前路和后路,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
林惠华孙晓雄张晓光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腰丛阻滞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A组)、肌间沟(B组)或锁骨上(C组)BPB穿刺,注入0.5%罗哌卡因40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A组记录穿刺针进针深度,与矢状面、冠状面角度。结果A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B、C组(P<0.05或P<0.01)。A组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尺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快于B组(P<0.01)。A组颈浅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较B组慢(P<0.01)。A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B、C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BPB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肌间沟法或锁骨上法。
张晓光朱丰廖俊伊军李世忠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
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对择期行上肢手术ASAⅠ~Ⅱ级的13例患者采用序贯法设计试验。罗哌卡因容量定为30 mL,以0.42%为初始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完善(VAS〈3)为有效。试验终止时不少于5个上-下周期。用Dixon-Massey公式计算半数有效浓度。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运动的阻滞效果。结果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30 mL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24%,0.35%浓度组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0.30%浓度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逆行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为0.35%。
李露张晓光廖俊李世忠
关键词:半数抑制浓度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臂丛阻滞的最低镇痛浓度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比较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腋路臂丛阻滞的最低镇痛浓度(MLAC)。方法选择70例ASA Ⅰ或Ⅱ级行屈肌腱松解的择期手术病人,采用神经刺激器导管技术(B.Braun)行腋鞘置管。术后24-48 h进行功能锻炼前经导管注射20 ml罗哌卡因(R组,n= 35)或布比卡因(B组,n=35),30min后进行VAS评分(包括静止和锻炼时)。采用阶梯序贯法,两种局麻药的起始浓度均为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 mm,同组的下一病例降低局麻药浓度0.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同组的下一病例增加局麻药浓度0.01%。同时观察运动功能阻滞程度。结果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锻炼时,腋路20 ml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33%, 95%可信区间为0.128%-0.138%;布比卡因的MLAC为0.121%,95%可信区间为0.116%- 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屈肌腱功能锻炼时的镇痛强度比为0.91。R组4例(11%)、B组16例(46%)患者发生运动神经阻滞,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运动镇痛中,罗哌卡因的镇痛强度较布比卡因弱10%,且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影响较布比卡因要小。
姚长智张伟方力何锡强苑贵敏张晓光
关键词:功能锻炼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臂丛阻滞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逆行锁骨下与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比较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min内每5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廖俊王庚张晓光
关键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
低电流神经刺激诱发股四头肌肌颤搐辅助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的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摘要】目的评价低电流神经刺激诱发股四头肌肌颤搐辅助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45岁,ASA分级I或Ⅱ级,体重50~8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神经刺激器辅助超声组(su组)和超声组(u组)。2组均采用“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SU组穿刺时连接神经刺激器,电流强度0.35mA,频率1Hz,诱发股四头肌肌颤搐后注射0.5%罗哌卡因0.4ml/kg,U组通过超声判断针尖达腰丛神经后注射0.5%罗哌卡因O.4ml/kg。记录穿刺时间、进针深度、阻滞起效时间和有效情况,采用改良膝关节评分法评估运动阻滞程度,阻滞后24h内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u组比较,SU组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有效率升高,运动阻滞程度加重(P〈0.05),穿刺时间和进针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低电流(0.35mA)神经刺激诱发股四头肌肌颤搐辅助定位,可改良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的效果。
孙可金枸张晓光
关键词:经皮神经电刺激腰骶丛神经传导阻滞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适宜0.5%罗哌卡因最佳容量.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3至4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30例,美国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定位,定位神经后推注0.5%罗哌卡因,以up-and-down序贯分配实验法(阶梯法)计算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初始容量为36 ml,相邻容量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即VAS〈3为有效.试验终止时不少于5个上下周期.用Dixon-Massey公式计算半数有效容量及95%可信区间,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95%有效容量.结果 通过30例病例研究得出逆行锁骨上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为23.6 ml,95%可信区间为21.3~26.2 ml.95%有效容量为32.3 ml.结论 序贯法简便、高效,适用于局麻药半数有效容量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逆行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为30 ml.
张晓光李露廖俊徐涛冯磊李世忠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60例的麻醉配合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护士在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中的重要性。方法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04-2010-05 60例行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的麻醉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麻醉配合的护理要点及重要性。结果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未出现任何与护理有关的过失。结论根据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特点,采取规范的护理措施及熟练的麻醉配合将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效率,降低麻醉风险,保证麻醉安全。
辛哲张晓光
关键词:超声检查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