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碧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7篇动脉
  • 5篇腔内
  • 4篇血管腔
  • 4篇血管腔内
  • 4篇肾动脉
  • 4篇管腔
  • 4篇成形术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 3篇栓塞
  • 3篇腔内治疗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性疾病
  • 2篇血管腔内治疗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包头市第八医...
  • 1篇北京大学中日...

作者

  • 14篇张碧辉
  • 14篇杨敏
  • 12篇牛国晨
  • 10篇闫子光
  • 8篇邹英华
  • 5篇宋莉
  • 4篇佟小强
  • 2篇尹玥
  • 2篇李渊
  • 2篇梁赜隐
  • 1篇陈洁
  • 1篇叶志东
  • 1篇张新
  • 1篇刘暴
  • 1篇来志超
  • 1篇王健
  • 1篇邵江
  • 1篇樊雪强
  • 1篇郑夏
  • 1篇马博

传媒

  • 7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合并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32岁,因“体检B超发现腹腔动脉瘤”就诊。患者无腹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高文峰张碧辉牛国晨杨敏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
经皮肾穿刺活检出血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可分为靶目标活检和非靶目标活检,一般情况下前者用于肾脏局灶性病变如肾占位,后者用于肾脏内科疾病等无特定穿刺目标时,如慢性肾脏疾病。出血是经皮肾穿刺活检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5%~7%,多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但仍有约0.5%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失血性休克及压迫等症状,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止血[2-4]。本研究观察经皮肾穿刺活检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
牛国晨闫子光张碧辉杨敏
关键词:穿刺术活组织检查出血介入治疗
于ARAS患者中筛选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适应证
2023年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诱发继发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的重要因素,应否采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加以治疗目前尚存争议;如何于ARAS患者中筛选PTRA适应证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文针对最可能受益于PTRA的ARAS患者的特征进行综述。
杨心志李鹏宇张碧辉闫子光牛国晨杨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梗阻血管成形术
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对实验组兔行腹主动脉下段腔内射频消融后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对照组直接给予同等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负荷。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实验兔右后肢皮下血流灌注及温度。对比2组实验兔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前(静息状态)与负荷后右后肢皮下血流灌注及皮温变化的差异。结果分别对2组中各8只实验兔完成实验。实验组右后肢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后较负荷前皮下血流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7.19±22.56)%vs(-57.02±10.12)%,P=0.04]。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后较负荷前右后肢皮温变化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0.50)℃vs(-0.21±1.83)℃,P=0.43]。排除对照组温度变化明显异常的2只实验兔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前后皮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4±0.50)℃vs(-1.14±0.72)℃,P<0.01]。结论腔内去交感化治疗能够降低兔外周血管张力,改善其下肢缺血症状。
张碧辉邹英华范则扬宋莉杨敏牛国晨
关键词:周围动脉疾病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贴壁培养获取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通过血管内皮诱导培养基对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在诱导的第2、6、10、14...
王承恩杨敏李渊刘绘绘梁赜隐尹玥佟小强宋莉牛国晨闫子光张碧辉邹英华
文献传递
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的腔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的有效性和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8例行腔内治疗的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症状缓解率和随访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2.1%(35/38),其中顺行及逆行再通的成功率分别为78.9%(30/38)和62.5%(5/8)。病变近端残端形态分型平钝型开通成功率比鸟嘴型更低(66.6%比94.1%,P=0.039)。症状缓解率为93.5%(29/31),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6~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6例患者出现再狭窄,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5年通畅率为77.4%,未发现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远期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安全有效,远期通畅率较高。
杨心志牛国晨李鹏宇姚子平张碧辉闫子光杨敏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锁骨下动脉腔内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与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以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B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包括截肢率、无截肢生存率、踝肱指数、溃疡愈合率、疼痛评分以及无痛行走距离。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SCs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数差(MD)=0.15,95%CI(0.12,0.18),P<0.000 01]、疼痛评分[MD=-1.38,95%CI(-1.65,-1.11),P<0.000 01]、无痛行走距离[MD=202.20,95%CI(154.30,250.10),P<0.000 01]及溃疡愈合率[相对危险度(RR)=1.42,95%CI(0.82,2.46),P=0.021]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截肢率[RR=0.52,95%CI(0.24,1.10),P=0.09]、无截肢生存率[RR=1.09,95%CI(0.98,1.21),P=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虽不能显著降低截肢率和提高无截肢生存率,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王承恩杨敏佟小强宋莉牛国晨闫子光张碧辉邹英华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血管成形术干细胞
巨大肾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1例
2017年
患者女,27岁,孕6周,因“妊娠1个月发现右侧腹部搏动性包块”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32/66mmHg,右中腹部触及搏动性包块,右肾动脉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王徐范则杨张碧辉杨敏邹英华
关键词:肾动脉动脉瘤栓塞
无血清EGM-2 BulletKi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无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套装(EGM-2 Bullet Ki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贴壁培养获取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标志物表达。将获得的MSC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诱导组。对照组用无血清EGM-2基础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组选用无血清EGM-2基础培养基+Bullet Kit进行诱导。于诱导第2、6、10、14天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表面分子CD31表达。采用Di 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实验检测MSC诱导分化后的吞噬功能,用基底膜基质胶成管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管功能。结果贴壁培养获得的MSC呈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SC标志物表达阳性的比例均大于95%,而内皮细胞标志物无表达。诱导组诱导第2天CD31开始表达,随诱导时间增加,CD31表达量逐渐升高,诱导第14天CD31表达量最高,CD31表达阳性的内皮细胞比例为55.8%;对照组无CD31表达。诱导第14天,诱导组能够摄取脂质,而对照组无摄取现象。诱导组细胞能够形成典型的管状结构;对照组细胞未形成典型的线状、管状结构。结论无血清EGM-2 Bullet Kit可诱导M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且具有内皮细胞的特性、功能。
王承恩杨敏李渊刘绘绘梁赜隐尹玥佟小强宋莉牛国晨闫子光张碧辉邹英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段支架内再狭窄的多中心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段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纳入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252例接受Orchid DCB治疗股腘段动脉狭窄的患者。本研究对此队列研究中49例因股腘段ISR接受DCB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慢性完全闭塞29例(59.2%),血栓形成7例(14.3%),中、重度钙化14例(28.6%)。病变平均长度为(215.9±97.1)mm。69.4%的病变为闭塞性病变(TosakaⅢ级)。仅植入1枚补救支架。98%的患者有严重的跛行(RC 3级)或静息痛甚至组织缺损(RC>3级)。治疗后34例(73.9%)表现出RC的改善,11例(23.9%)没有改变,仅1例(2.2%)在随访终点观察到损害(RC分级升高)。术前踝肱指数(ABI)平均值为0.478±0.264,术后随访终点时为0.907±0.207,RC和ABI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80.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及主要肢体截肢均未发生。结论此多中心研究的1年跟踪随访结果显示DCB治疗复杂股腘动脉段ISR病变是有效的。
马博徐坤赵豪樊雪强郑夏陈洁来志超邵江张新张碧辉牛国晨闫子光刘暴杨敏叶志东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外周动脉疾病支架内再狭窄多中心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