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道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CE MRV在颅脑静脉窦旁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对比增强静脉成像(3D-CEMRV)在颅脑静脉窦旁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行3D-CEMRV检查,观察静脉系与脑膜瘤的位置关系,同时观察瘤体对静脉窦的压迫、侵蚀及闭塞程度,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主要静脉窦均显示清晰,3D-CEMRV示3例脑膜瘤与静脉窦无明显关系,手术证实2例无关系,另1例静脉窦与脑膜瘤粘连;5例脑膜瘤不同程度压迫静脉窦,手术证实5例静脉窦均受压,并与肿瘤粘连,两者符合率为100%;3D-CEMRV示5例瘤体侵蚀静脉窦,部分窦腔未显影,与手术结果吻合。结论 3D-CEMRV能够评价脑膜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对静脉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钱志明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脑膜瘤静脉窦多平面重建
- 三维屏气梯度-自旋回波序列在MR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三维屏气梯度-自旋回波(3D BH-GRASE)序列在MR胰胆管成像(M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59名临床疑有胰胆管疾病患者,采用3D BH-GRASE和三维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3D RT-TSE)两个序列进行MRCP成像。所得图像由3名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及胰胆管不同解剖部位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扫描时间,并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率(C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个序列的扫描时间,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主观评分和SNR、CR和CNR。结果3D BH-GRASE序列扫描时间为16.4 s,3D RT-TSE为(258.6±4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73,P<0.001),扫描时间缩短94%。图像整体质量评分3D BH-GRASE优于3D RT-TSE(Z=-6.595,P<0.001);两个序列显示胆总管上、中、下段和左、右肝管的1、2级分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BH-GRASE序列图像显示胆囊底、体、颈、管各部评分均高于3D RT-TSE(P<0.001);而3D RT-TSE显示主胰管近、中、远段各部评分均高于3D BH-GRASE序列(P<0.05)。两个序列图像SN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0.403,P=0.687),3D RT-TSE序列的CR和CNR均优于3D BH-GRASE序列(Z=6.215,P<0.001;Z=3.046,P=0.002)。结论在MRCP检查中合理应用3D BH-GRASE序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 许逸超徐正道张家会孙张明陈建新胡翼江季妍廷
- 关键词:图像质量
- MRS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周带前列腺炎及2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MRS资料,计算T2WI低信号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CC/C比值差异;同时以对侧正常区的波谱曲线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波谱曲线的异同。结果前列腺癌CC/C比值为3.0±2.48,前列腺炎CC/C比值为5.2±7.0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MRS曲线均表现为枸橼酸盐(Cit)峰明显下降,但前列腺癌胆碱(Cho)峰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炎Cho峰无明显变化。结论 CC/C比值在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价值不大,而Cho峰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Cho峰越高,前列腺癌可能性越大。
- 徐正道张同华陈建新胡翼江蔡惠芳王兆平李玉洁严俊缪惠东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炎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 ADC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值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癌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4例、前列腺炎1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采用体部线圈,行常规磁共振T2WI成像及DWI,分别测量前列腺恶性结节、增生结节、炎性结节的ADC值,将BPH组和炎症组合并为非癌组,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和ROC分析。结果前列腺恶性结节、增生结节及炎性结节ACD值分别为(0.65±0.14)×10-3、(1.18±0.18)×10-3和(1.01±0.25)×10-3mm2/s,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975,临界点取0.81×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90.1%。结论DWI可以提高前列腺恶性结节检测的特异性。
- 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蔡惠芳王兆平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3D MRI在肿瘤压迫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 MRI神经血管融合技术在肿瘤压迫引起臂丛神经伴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例患者,乳腺癌转移2例,神经鞘瘤2例,肺癌转移1例。通过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超声、CT等,初步考虑肿瘤占位压迫引起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周围组织病变。所有患者通过3D MRI血管神经融合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解剖模型确定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异常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5例患者的肿瘤占位情况及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等解剖结构均得到三维重建并数字化融合。重建的血管神经图像都有很好的显示,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治疗方案,手术4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患者的术中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一致,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保守治疗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病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结论利用3D MRI对肿瘤压迫引起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病变进行检查,能够清晰、形象地显示肿瘤占位与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结构,为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该技术可进一步研究应用。
- 祁连港王涛崔志浩徐正道张同华王本军刘宗宝
- 关键词:臂丛肿瘤MRI锁骨下动脉
- 冠心病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10例的成败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和影响的参数。方法对10例患者行16排多层螺旋CT(MDCT)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多期相重建后传ADW4.2工件站处理,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上下波动<5次(20s内完成扫描)2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s内完成扫描)5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s内完成扫描)3例。结论影响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及心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次要因素是造影剂的注射速率、剂量、峰值时间的测定,另外病人的情绪及呼吸等各个细节也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因素。
- 陈建新杨伟胡翼江徐正道王兆平
- 关键词: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 HRCT联合MPR二次重建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分析PSH的HRCT及MPR二次重建图像,提高本病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本组10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MPR及二次重建。结果:10例均为单发病灶,外周肺内8例;病灶直径多在2-3cm左右。病灶呈圆形6例,椭圆形3例;边界清晰、锐利8例,其中5例边缘光整;浅分叶2例,其中1例见"晕征";病灶内部密度较均匀4例,不均匀3例,3例见钙化;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CT值增加40Hu以上,花斑样强化4例,较均匀强化4例,病灶中部囊变、周围明显强化2例;MPR二次重建清晰显示"贴边血管征"7例,未见周边血管受侵征象及"空气新月征";结论:PSH在HRCT上有较为特征的表现,"贴边血管征"显示率远高于"空气新月征",应用MPR二次重建,更加清晰、直观显示病灶周围结构、内部细节,有助于显示较特异征象,明显提高本病的确诊率及鉴别诊断能力。
- 王兆平张炜胡翼江蔡惠芳孙张明徐正道
-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体层摄影术MPR
- 前列腺炎的MRI及MRS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炎外周带的MRI表现及MR波谱(MRS)特征。资料与方法 21例前列腺炎患者行MRI平扫加MRS成像,观察前列腺外周带的信号形态及信号强度,同时计算感兴趣区的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比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炎患者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是31.80 ng/ml。2例呈非结节局灶低信号,10例显示为双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3例显示为一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1例显示为结节状局灶低信号,其余5例没有信号异常。14例MRS谱线示Cho峰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另7例MRS谱线正常,21例(Cho+Cre)/Cit均值为6.44。结论前列腺炎外周带低信号(T2WI)对前列腺癌并不具有特异性,前列腺炎的MRS谱线可类似于前列腺癌的波谱特征,可导致前列腺癌的假阳性诊断。
- 周芳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陈瑛
-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 True FISP与MRCP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H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
- 钱志明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陈瑛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磁共振成像胆胰管成像
- 文献传递
- CT扫描冠状位重建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扫描冠状位重建( 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机对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MPR。比较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分为1~5个等级:明确没有肠梗阻为1级;可能没有肠梗阻为2级;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肠梗阻为3级;可能存在肠梗阻为4级;肯定存在肠梗阻为5级。结果横断位图像、MPR图像均能显示肠梗阻征象,但MPR对移行带、束带征、肠系膜异常及梗阻部位与周围解剖关节的显示更直观和全面。通过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分别为86%、86%,特异性分别为86%、89%,二者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P均>0.05。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1级均为0例,2级分别为2、0例,3级分别为6、1例,4级分别为8、6例,5级分别为34、43例,通过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信心与横断位图像比较,P<0.01。结论 CT 扫描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对移行带、束带征、肠系膜异常及梗阻部位与周围解剖关节的显示更直观和全面,有助于肠梗阻的确诊。
- 卢娴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翼江蔡惠芳顾佳陈瑛
- 关键词:肠梗阻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平面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