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炳良

作品数:31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基因
  • 8篇多态
  • 7篇苯丙酮尿症
  • 6篇多态性
  • 6篇肿瘤
  • 5篇突变
  • 5篇羟化酶
  • 5篇氨酸
  • 5篇苯丙氨酸
  • 5篇苯丙氨酸羟化...
  • 4篇凋亡
  • 4篇凋亡诱导
  • 4篇凋亡诱导配体
  • 4篇豆状核
  • 4篇豆状核变性
  • 4篇遗传病
  • 4篇位点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机构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美国MDAn...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山西医学院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宣武医院

作者

  • 31篇方炳良
  • 18篇罗会元
  • 15篇黄尚志
  • 10篇王玫
  • 7篇袁丽芳
  • 6篇何超
  • 5篇高秀贤
  • 5篇黄学锋
  • 4篇施惠平
  • 4篇乐俊河
  • 4篇谢久永
  • 4篇劳伟峰
  • 4篇赵时敏
  • 4篇汤晓芙
  • 3篇陈斌
  • 3篇叶珏
  • 2篇宋昉
  • 2篇李辉
  • 2篇朱洪波
  • 2篇马绍武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Journa...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遗传与疾病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8
  • 6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3
  • 6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基因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时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 ,以及旁观者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TRAIL基因的双腺病毒载体系统Ad/GT TRAIL +Ad/PGK GV16 ,通过 2 93包装细胞产生的病毒上清液将TRAIL基因转入肝癌细胞SMMC772 1细胞中 ,RT PCR检测TRAIL基因的表达 ,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不同比例混合培养SMMC772 1/TRAIL和SMMC772 1细胞 ,检测混合细胞生长抑制率来评价TRAIL基因的旁观者效应 ,并以滤去细胞成分的转染细胞培养液培养未转染细胞 ,观测可溶性因子在TRAIL基因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结果 TRAIL基因对SMMC772 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PBS、LacZ基因和Bax基因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MMC772 1细胞的凋亡率 ,TRAIL基因与PBS、LacZ基因和Bax基因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混合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以SMMC772 1/TRAIL占 0 %时为 0 ,占 5 %时为 15 .9% ,占 2 5 %时为 6 7.0 % ,占 5 0 %时为 80 .2 % ,占 10 0 %时为 87.7% ;以PBS对SMMC772 1的生长抑制率为 0 ,则滤去细胞成分的转染细胞培养液对SMMC772 1的生长抑制率为 4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何超劳伟峰胡晓彤徐向明许靖王琦方炳良
关键词:TRAIL基因肿瘤坏死因子旁观者效应基因疗法
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两个新突变被引量:5
1996年
寻找中国人苯丙酮尿症(PKU)新的基因突变点,研究其对PKU致病的作用,藉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4区域。对发现的新突变,通过双链DNA循环测序方法加以确定。结果24例PKU样品中,7例电泳行为与正常对照有差异,分属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仅有1例,突变单链的两条带,一条位于正常单链的前方,一条滞后。测序结果显示突变发生在内含子4的5′受体位点(GT→AT);第二种类型较多见,突变单链的两条带均位于正常单链前方,测序结果显示突变发生在内含子3中,位于内含子3的3′端第11个核苷酸,为A→C取代。结论两种突变类型的第一种发生于切接位点,第二种为一多态性改变(突变频率为20%)。
徐陆亭苗世荣刘国仰黄尚志方炳良罗会元
关键词:苯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分析
1989年
对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共检出各类遗传病966例,占被检人数的20.87%。其中染色体畸变436例,占遗传病的45%;遗传性代谢病161例,占16.7%;遗传性骨病111例,占11.5%;各种遗传性肌病103例,占10.7%;遗传性畸形综合征109例,占11.3%;各种遗传性眼病及皮肤病46例,占4.8%。
叶丽珍张安代赵时敏施惠平袁丽芳罗会元程在玉马绍武李淑华赵鏊高春生刘春芸郭玉凤张为民方炳良张俊才叶珏
关键词:遗传病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1991年
不同个体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及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DNA结构的个体差异更为明显。基因组中一个特定的基因座位(DNA序列)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状态(等位基因),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不低于1%,这一现象被称为多态性。DNA多态性本质上是染色体DNA中核苷酸数目或排列顺序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多数为中性突变,不引起表型改变。DNA多态性可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如DNA序列分析、PCR片段长度多态性(PCR-FLP),单链DNA构型多态性等。
方炳良
关键词:多态性DNA基因
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和多态被引量:4
1992年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突变基因分析有重要应用价值。
张学孙开来姜莉余明焕金春莲董贵章黄尚志方炳良
关键词:苯丙氨酸突变
应用RFLP位点进行Wilson病家系连锁分析
1996年
Wilson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转运缺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用RFLP位点对中国北方20个Wilson病家系进行了研究,连锁分析结果表明,23名先证者同胞中,1人确诊为症状前患者,8人为正常个体,7人为杂合子,4人可能是正常个体也可能是杂合子,2人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症状前患者,只有1人无法确定,为该病的先证者同胞提供了一个症状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乐俊河罗会元罗会元方炳良谢久永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RFLP
应用PCR-SSCP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外显子7区域的点突变被引量:2
1993年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与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分析6例已知或未知突变点的苯丙酮尿症患者的PAH基因外显子7区域。结果表明,R243Q(位于外显子7)突变基因PCR产物的单链电泳带与正常对照有明显的差异。在2例1个或2个突变等位基因未知的患者中发现了一条与正常单链、R243Q突变单链及正常双链电泳带均不同的带,其位置与正常对照的一条带相近。这一结果提示这二例患者在PAH基因外显子7区域可能存在一个新的突变点。
苗世荣方炳良黄尚志王玫袁丽芳刘国仰罗会元
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苯丙酮尿症患者智能障碍程度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了解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智能障碍程度与突变基因性质的关系。方法应用PCR-ASO及PCR-SSCP方法对45例经典型PKU患儿作突变基因检测。对查明基因型的27例患儿就其智能障碍程度及基因突变性质作一比较。结果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型与患儿智能障碍程度缺乏一致性。27例中仅8例表型与基因型相符,19例不符。结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性质与其表达的酶活性、与治疗前血苯丙氨酸浓度高低相关,但与就诊晚。
袁丽芳方炳良方炳良王涛王玫杨涛王涛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基因型
大分子基因组DNA的制备及脉冲电泳分离
1991年
近年发展起来的脉冲场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使电泳可分离DNA片段的大小由<50kb提高到近10000kb,弥补了染色体分带图(>1~5Mb)和DNA分子图(<50kb)之间的空白。
李佳方炳良刘毅罗会元
关键词:脉冲场电泳DNA
中国北方20个Wilson病家系临床及RFLP结果分析
1995年
Wilson病是一种由铜蓄积引起肝脑损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对中国北方20个WD家系26名患者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K-F环及铜氧化酶吸光度进行了总结,并应用Dl3S31/TaqⅠ和D13S31/PvuⅡ对这20个家系93名家系成员进行了RFLP分析(其中11个家系加用了D13S26/HphⅠ和RB/XbaⅠ),23名先证者同胞中20名可作出诊断(87%),表明RFLP分析是该病有效的诊断方法。
乐俊河谢久永方炳良黄尚志王玫施惠平汤晓芙高秀贤罗会元
关键词:家系WILSON病先证者RFLP分析隐性遗传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