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珏倩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变化
  • 2篇血管
  • 2篇支气管动脉
  • 2篇COPD
  • 2篇MS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胸腺
  • 1篇胸腺上皮肿瘤
  • 1篇胸腺肿瘤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扩张
  • 1篇遗传性出血性
  • 1篇遗传性出血性...
  • 1篇遗传性出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研究
  • 1篇上皮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施珏倩
  • 5篇肖湘生
  • 5篇于红
  • 1篇夏艺
  • 1篇王鹏
  • 1篇刘士远
  • 1篇国小钰
  • 1篇柯淑君
  • 1篇管宇
  • 1篇范丽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位于中线一侧,多呈椭圆形(66.7%,56/84),部分边缘可见肿块-肺界面(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46.4%,39/84)及肿瘤的肿块-大血管心脏面(MCI)呈灌铸式生长(44.0%,37/84),内部可见钙化灶、坏死及囊变区,少数可见大血管侵犯(15.5%,13/84)、胸膜或心包结节(14.3%,12/84)、胸腔或心包积液(13.1%,11/84)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3.1%,11/84),极少发生肺转移(2.4%,2/84)。MCI呈灌铸式生长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心脏大血管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7.0%。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状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纵隔-肺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胸腺上皮肿瘤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胸膜、肺转移。
国小钰施珏倩于红刘士远肖湘生
关键词:胸腺肿瘤胸腺上皮肿瘤病理学
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的CTA影像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缺氧与慢性炎症是其病程的重要特征。缺氧与慢性炎症的过程与COPD患者的气道结...
施珏倩
关键词:解剖学特点
文献传递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肺动静脉畸形及肝血管畸形一例
2012年
患者女,43岁。癫痫反复发作1年。体检发现患者口唇黏膜及脸部皮肤多发瘀斑。既往因反复自发性鼻出血,行鼻中隔矫形术后症状好转,但未能完全控制。家族史:祖父、父亲均有反复鼻出血症状,但未经规范检查及治疗。其女自幼有反复自发性鼻出血及皮肤黏膜瘀斑的症状,并随年龄增长加重。
施珏倩肖湘生于红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畸形癫痫反复发作脸部皮肤矫形术后
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改变及其MSCT: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2013年
咯血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急性发作的大咯血往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支气管动脉的破裂是咯血最常见的病因。利用MSCT及支气管动脉CTA对支气管动脉进行研究,可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本文对咯血相关的肺部疾病的支气管动脉影像学改变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SCT在支气管动脉研究中的意义及进展。
施珏倩于红肖湘生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
以粟粒样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肺结节病和肺结核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以粟粒样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肺结节病和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CT诊断结节病和肺结核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肺内以弥漫分布的粟粒样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结节病17例,肺结核21例。结果 2种病例在粟粒样结节的区域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粟粒样结节的位置分布上:结节病的小结节多沿淋巴管周围分布,肺结核的小结节多随机分布(P<0.05);粟粒样结节若大小均匀,提示肺结核的可能性大(P<0.05),若结节边界清楚、具有融合倾向,提示结节病的可能性大(P<0.05);结节病合并淋巴结肿大、空气潴留征、斑片影、纤维化较肺结核多见,而肺结核合并树芽征、磨玻璃密度影、胸腔积液较结节病多见(P<0.05)。结论以肺内粟粒样小结节为主要病变的结节病和肺结核在小结节的位置分布、小结节的特征及合并征象等方面在螺旋CT表现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对其鉴别和诊断有重要价值。
柯淑君施珏倩于红王鹏陈怡楠肖湘生
关键词:结节病肺结核
CT血管成像对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及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PFT)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图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对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支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测量肺门水平各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并分析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VC)的关系。结果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02支。左支气管动脉41支(40.2%),平均管径1.51 mm。右支气管动脉61支(59.8%),平均管径1.98 mm。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68,P<0.001)、FEV1%(r=-0.476,P<0.001)、FVC(r=-0.381,P=0.002)、FEV1/FVC(r=-0.468,P<0.001)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314,P=0.046)、FEV1%(r=-0.357,P=0.022)呈负相关,与FVC(r=-0.265,P=0.094)及FEV1/FVC(r=-0.284,P=0.07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右支气管动脉管径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FEV1%预呈负相关,说明支气管动脉与COPD的气道结构重塑关系密切。
施珏倩肖湘生范丽管宇夏艺于红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支气管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