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青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鼻咽癌临床靶区的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复发模式,探讨临床靶区确定和勾画的合理性.方法 124例初治Ⅰ~Ⅱb期鼻咽癌接受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临床靶区(CTV)根据早期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特性和规律,并结合鼻咽和颈部大体肿瘤靶区(GTVnx和GTVnd)所在的解剖位置以及邻近结构的特征划分为高危和低危的临床靶区(CTV1和CTV2).GTVnx、GTVnd、CTV1和C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30次68、60 ~ 66、60和50~ 54 Gy.分析放疗后复发病灶与靶区的关系及复发模式,统计局部和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并观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期111.4个月.局部复发2例,复发病灶均位于GTVnx内,皆为野内复发;区域复发3例,复发病灶均位于CTV2内,其中2例为野边缘复发,1例为野外复发.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4%和98.3%,总生存率为94.3%.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3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4.8%.结论 良好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低的野边缘和野外复发以及较轻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提示该早期鼻咽癌的临床靶区确定和勾画较为合理,但其准确性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曹燕青韩非肖巍魏沈关驻吴奕珊李安川李阳赵充
- 关键词:早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靶区
- 早期鼻咽癌临床靶区的探讨
-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复发模式,探讨临床靶区确定和勾画的合理性.方法 124例初治Ⅰ~Ⅱb期鼻咽癌接受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临床靶区(CTV)根据早期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特性和规律,并结合鼻咽和颈部大体肿瘤靶区(...
- 曹燕青韩非肖巍魏沈关驻吴奕珊李安川李阳赵充
- 关键词:早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靶区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引起颞叶放射性损伤(temporal lobe necrosis,TLN)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2008-06-3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88例接受IMRT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发生TLN的情况,并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诱导化疗、同时期化疗、辅助化疗、联合化疗、鼻咽照射总剂量、鼻咽照射分次剂量、后装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病、肝病、吸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TLN发生的关系,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TL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具有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情况。结果 288例患者中有33例(11.5%)出现TLN;576侧颞叶中有41例(7.1%)出现TLN。TLN潜伏时间为17-7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本组患者颞叶最大剂量分界点为65.85Gy,颞叶平均剂量分界点为15.42Gy;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分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是鼻咽癌放疗后TLN独立危险因素。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及平均剂量≥15.42Gy的患者3年及5年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的患者,P均〈0.001。结论 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和平均剂量≥15.42Gy是鼻咽癌IMRT后发生TLN的危险因素。
- 吴奕珊陈文芬郭灵曹燕青李安川向燕群
-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 疗前FDG标准摄取值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疗前PE—CT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预后的价值。方法140例疗前行全身或头颈部FDGPET—CT并接受根治性IMRT的Ⅲ-Ⅳb期(UICC/AJCC-6th分期)鼻咽癌病例被纳入研究。分别分析鼻咽原发灶SUVmax(SUVmax-P)、颈部转移淋巴结SUVmax(SUVmax-N)与临床各因素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全组SUV max-P中位数为10.4,SUVmax -N为6.2。SUVmax -P与T分期(R=0.279,P=0.001)、SUVmax-N与N分期(R=0.334,P=0.000)均相关。局部复发与无复发患者SUVmax-P中位数为9.2与10.4(U=560.50,P=0.805),SUVmax-N中位数为4.0与5.0(U=576.00,P=0.908)。远处转移与无转移患者SUVmax-P中位数为11.9与9.8(U=987.50,P=0.014),SUVmaxN中位数为5.0与5.0(U=1266.00,P=0.348)。与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和5年总生存(OS)相关最佳截断点SUVmax-P均为10.2。SUVmax -P≤10.2与〉10.2患者5年DMFS和0S分别为95.5%与69.1%(X2=15.88,P=0.000)和94.0%与68.4%(x2=15.56,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p是5年DMFS及OS的预后因素(HR=7.87,P=0.001及HR=5.14,P=0.003)。结论疗前原发灶FDGSUVmax可能是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和生存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 徐安安韩非卢丽霞胡秀全林晓平樊卫沈关驻曹燕青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