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元清

作品数:181 被引量:1,04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7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9篇地震
  • 45篇地震台
  • 41篇台阵
  • 39篇地震台阵
  • 32篇上海地震台阵
  • 18篇震源
  • 14篇地壳
  • 14篇地震活动
  • 13篇地震定位
  • 13篇海啸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减灾
  • 12篇值模拟
  • 11篇防震
  • 11篇防震减灾
  • 10篇地震海啸
  • 10篇数据处理
  • 10篇台网
  • 9篇信息系统
  • 7篇地震监测

机构

  • 172篇上海市地震局
  • 29篇同济大学
  • 20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山东省地震局
  • 10篇中国地震台网...
  • 8篇天津市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5篇江苏省地震局
  • 4篇山西省地震局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国家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云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日本产业技术...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1篇朱元清
  • 32篇于海英
  • 19篇王小平
  • 18篇宋秀青
  • 17篇宋治平
  • 15篇宋俊高
  • 14篇尹继尧
  • 13篇刘双庆
  • 11篇佟玉霞
  • 11篇肖兰喜
  • 10篇薛艳
  • 9篇石耀霖
  • 9篇秦浩文
  • 7篇火恩杰
  • 6篇严大华
  • 6篇解朝娣
  • 6篇刘杰
  • 6篇李平
  • 5篇张国民
  • 5篇杨光亮

传媒

  • 36篇地震地磁观测...
  • 14篇地震学报
  • 13篇西北地震学报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8篇大地测量与地...
  • 7篇地震研究
  • 5篇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华北地震科学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科学
  • 3篇地震学刊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1998年中...
  • 2篇噪声与振动控...
  • 2篇灾害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 13篇2004
  • 7篇2003
  • 16篇2002
  • 1篇2001
1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和预测的研究现状
<正>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从最近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中吸取了更多的经验教训,地震灾害损失估计和预测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 1.重要进展 (1)应用GIS作为震害预测的工具在基于GIS的震害...
杨挺朱元清肖兰喜
文献传递
上海地震台阵及数据处理
地震台阵是在与所观测地震波波长相当的孔径范围内有规则排列安装若干地震计的地震观测系统,它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将各子台的数据会聚在一起,抑制地面噪声,提高信噪比并获取有关震源及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获得比单个地震...
于海英朱元清王小平
关键词: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地震观测系统地震监测
文献传递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被引量:36
2014年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年1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3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陈向军上官文明宋秀青王俊刘双庆缪发军朱元清
“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GIS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应用GIS技术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文中介绍了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主要包括:输入地震...
朱元清宋俊高火恩杰严大华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防震减灾震害快速评估
文献传递
新疆于田M_S7.3地震主震精定位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的位置,360°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选取1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0°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经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测定方位角,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7°N、82.467°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年2月12日17:19:48.2。
王俊宋秀青陈向军詹小艳缪发军刘双庆朱元清
关键词:震源位置数字地震台网地震台阵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测定被引量:20
2014年
201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MS7.3地震,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余震。本文采用测定震源深度的确定性方法计算了于田MS7.3地震序列的深度,震相数据来自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并结合使用了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原始资料。
宋秀青缪发军刘双庆陈向军王俊朱元清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震序列
上海地震台阵面波震级偏差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来讨论上海地震台阵所测远震面波震级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震级的差别,对不同震级、不同方位和不同震中距的地震震级差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给出初步结果。
于海英朱元清
关键词:地震台阵
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讨论了上海地震台网定位结果以及上海地震台阵定位结果,并对上海地震台网与上海地震台阵定位结果进行了比较。
于海英宋秀青朱元清
关键词:上海地震台阵
文献传递
青藏热流与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被引量:12
1992年
本文以13个实测热流值为主,综合了有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正演拟合的模型研究,展现了青藏高原自陆-陆碰撞以来的40Ma间地体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文中着重强调地体构造变形是壳幔深部热作用的主要诱发因素,据此用板块运动学原理推导出地体的缩短-增厚-抬升-侵蚀-滑移等三维变形的运动学方程组,作为模拟地体综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系统定义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北新老地体的构造热演化差异很大,但南部热地体中深部热过程的规模比预期的水平要低。
沈显杰朱元清石耀霖
关键词:大地热流构造热演化
CN算法应用于我国23次强震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用CN算法研究了我国近期大陆东部和西部南北带及邻近区域共23次强震前的TIP,即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18次强震发生在被判定的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的TIP内。TIP警戒约占总研究时空域的30%,获得了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测效果。表明CN算法可作为强震中期预测的手段之一。
黄德瑜陈颙朱元清季颖
关键词:地震目录强震地震预报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