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治平

作品数:131 被引量:78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2篇地震
  • 40篇地震活动
  • 32篇震前
  • 29篇地震前
  • 29篇前兆
  • 23篇地震前兆
  • 20篇响应比
  • 20篇加卸载响应比
  • 14篇小波
  • 12篇地震预报
  • 10篇地震活动性
  • 9篇地震预测
  • 9篇小波分析
  • 8篇地震孕育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7篇地球物理
  • 7篇形变
  • 6篇地震活动异常
  • 6篇孕震

机构

  • 72篇上海市地震局
  • 36篇北京市地震局
  • 35篇中国地震台网...
  • 31篇中国地震局
  • 20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国家地震局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同济大学
  • 5篇山东省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力...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31篇宋治平
  • 35篇薛艳
  • 28篇尹祥础
  • 23篇梅世蓉
  • 23篇武安绪
  • 17篇朱元清
  • 15篇陈学忠
  • 13篇刘杰
  • 10篇尹继尧
  • 9篇于海英
  • 9篇宋先月
  • 8篇王裕仓
  • 7篇张小涛
  • 7篇徐平
  • 7篇张永仙
  • 6篇杨文
  • 6篇吴培稚
  • 6篇张国民
  • 5篇刘双庆
  • 5篇王梅

传媒

  • 2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0篇地震学报
  • 16篇地震
  • 13篇中国地震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研究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科学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新方法和新技...
  • 1篇山西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 12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期国外震源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地震震源、台阵(网)资料在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全球震源谱对比、地震破裂传播方向、遗传算法在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地震矩、拐角频率、震源尺度、应力降与震源模型的探讨,以及确定初动震源机制的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动态,并对其中的研究结果给予了一定的评述。
朱元清宋治平赵志光
关键词:震源震源谱震源参数
汶川8.0级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与启示被引量:37
2009年
两次特大地震前在不同时段、不同范围出现了多项相似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它们对预测特大地震具有一定意义:①两次大震前10余年,青藏块体同期出现了两个规模巨大的中强以上地震增强区,两次大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空区里;②两次巨大地震前数年,形成规模巨大的中强地震活动带,地震发生在两个条带间的平静区里;同期形成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环,其内部的地震频度、加卸载响应比及非均匀度等参数甚高,且随时间而变化,这可作为孕震进入中期的信号;③两次大震前的震群、震丛均很显著,昆仑山口西地震前四个显著震丛环绕震中四周分布,汶川地震前震群在震中周围形成包围圈,它们应视为大震孕育进入后期的显示;④大震前数月,靠近发震断裂带发生少量中小地震或少见的震群。汶川地震前10个月,龙门山断裂带北部发生两次青川4级多地震和松潘4.3级地震,南部康定附近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紫坪铺水库区小震群于震前3个月活动十分强烈。昆仑山口西地震前约1年青海兴海发生6.6级地震,昆仑山口西发生5.1级地震,该地震距离8.1级地震约30 km。这些特征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①特大地震前出现的前兆时空特征与常见的中强地震差异很大,现行的监测预报体制(分省分片负责)与特大地震前兆不相适应;②特大地震的预测预报不能单纯依靠地震前兆,必须与地质构造及深部探测紧密结合起来;③特大地震的预测预报应有新的预报战略、观测系统与组织机构相适应。
梅世蓉薛艳宋治平
关键词:地震条带地震空区震群
2020年3月23日新疆拜城5.0级和7月13日霍城5.0级地震总结被引量:3
2021年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级地震:震前中短期异常比较丰富,存在3级以上地震带状分布、地震发生率指数、D值、调制比、b值异常,而地球物观测则以形变异常为主,主要出现在震中附近区域。综合分析认为:①拜城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地球物理观测以趋势异常为主,短期指示意义不明确;②霍城5.0级地震前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异常较为丰富,为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判定依据。
苑争一宋治平姜祥华马亚伟姚琪解孟雨于晨韩颜颜
关键词:地震活动异常
由泰安地震台形变资料看固体潮数字化观测运行被引量:5
2004年
泰安地震台为全国形变一类观测台。现有除重力仪、井下竖直摆外的几乎所有形变固体潮数字化观测仪器。通过对山东泰安台固体潮形变观测的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一致性、精度和格值的对比研究 ,以及对数字化资料连续性、稳定性的综合统计分析 ,对各套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和论证。认为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固体潮形态、观测精度、方差及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数字化倾斜仪中 ,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 ,石英摆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 ,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资料内精度较低。伸缩仪资料也存在精度较低的情况 ;压容及体应变仪资料内精度较高 ,但压容仪漂移较大 。
王梅宋治平李峰刘静
关键词:地震台形变资料固体潮
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_(S)6.6地震总结被引量:1
2021年
系统总结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_(S)6.6地震的构造背景、震源参数、序列特征和震前异常特征。此次M_(S)6.6地震发生在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分支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近NS向拉张型破裂,与羌塘块体的主要变形特征一致。根据M—t图、频次图、能量释放、最大与次大地震震级差、b值、h值等结果进行分析,可知:①此次尼玛地震序列为一次主震—余震型序列,且余震衰减迅速;②地震发生在西藏西部地区,震中500 km范围内无地球物理观测测项,震前异常以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为主,并存在1项热红外异常;③异常均在震前半年内出现,其中热红外异常于震前一周出现。对这些异常进行详细总结,可为西藏西部地区的强震短临预报积累经验。
姜祥华解孟雨马未宇宋治平屠泓为刘文邦高锦瑞
关键词:地震序列热红外异常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新方法
<正>灾害预测是减轻自然灾害重要的一环,而且它往往是其他防灾措施的依据,为此我们发展了一种能预测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新方法,其理论基础为加载向应比理论。地震过程是非常复杂。从连续介质软科学的角度看,地震的发生首先在于震源...
尹祥础陈学忠宋治平尹灿
文献传递
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正> 本文在回顾新疆青海交界地区8.1级地震前的长期(10年尺度)、中短期(1年尺度)、短临(1月内)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的基础上,再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条带、空区、活动增强区、活动的象限性、活动参数、周期谱等异常...
宋治平刘文龙梅世蓉薛艳
文献传递
红柳峡跨断层水准规律性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红柳峡跨断层水准多次出现由张性背景转为大幅压缩的规律性变化,基于青藏高原地区5级以上地震高频时空分布特征,与祁连山断裂带异常跨断层场地同步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红柳峡跨断层水准与祁连山断裂带上其他跨断层异常场地变化时间一致性较好;②在红柳峡水准出现压性变化的1年内,青藏高原5级以上地震高频活动多发,且红柳峡水准出现压缩变化时段内,在青藏高原内部多形成NE向5级以上地震条带,表明应力多沿NE向集中。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板块在北向推挤增强过程中,引发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块体一系列地震,而作为祁连山断裂带西端特殊的跨断层场地,红柳峡跨断层存在块体调整过程中出现较为规律异常变化的可能。
岳冲岳冲闫伟杨文
关键词:地震活动
加卸载响应比──一种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被引量:105
1994年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预测出几次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中强地震及1994年1月17日的美国洛杉矶6.6级地震.
尹祥础陈学忠宋治平尹灿
关键词:地震预报
数字地震波形分析软件及其应用
目前国内缺乏自主开发的数字地震波形分析软件.一方面,大量台网建设,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分析软件,另一方面,国产化工具软件的研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存在着工具与需求的矛盾,不适应数字地震台网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地震学广泛而深入开展的...
武安绪宋治平吴培稚
关键词:分析软件软件开发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