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管
  • 2篇肿瘤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癌根治术
  • 1篇胆管上皮
  • 1篇胆管上皮细胞
  • 1篇胆管肿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缺血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术后
  • 1篇钳夹
  • 1篇钳夹法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缺血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董家鸿
  • 3篇李海林
  • 1篇别平
  • 1篇揭中芳
  • 1篇曾永毅
  • 1篇王曙光
  • 1篇郑树国
  • 1篇夏锋
  • 1篇张玉君
  • 1篇苏永杰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issueLink与钳夹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TissueLink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否较钳夹法对患者更有利。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应用TissueLink和81例应用钳夹法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血清AL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issueLink组(T组)和钳夹法(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81.8±84.40)min和(247.9±91.63)min。术中失血量中位数分别为450mL(100~3900mL)和630mL(80~6550mL),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时相点ALT和TBIL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钳夹法比较,Tis-sueLink行肝癌切除术虽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少,更具有优势。
苏永杰董家鸿李海林揭中芳夏锋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钳夹法
合并肝动脉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计收治125例肝门部胆管癌,其中行肝动脉切除13例,对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行肝动脉切除13例中,同时合并门静脉切除重建3例,其中部分肝固有动脉+右或左肝动脉切除联合左或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10例,局部切除联合肝固有动脉切除1例,部分肝固有动脉+右或左肝动脉切除联合扩大左或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各1例,肝动脉切除后未重建2例。术后胆肠吻合口漏4例,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12例病人术后随访4个月至6年,平均20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已存活5年5个月。结论肝动脉切除重建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愈切除率,改善术后病人预后;肝脏大部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在中、重度黄疸病人须重建动脉血供。
曾永毅郑树国别平王曙光李海林董家鸿
关键词:胆管肿瘤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缺血对胆管上皮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缺血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自分泌VEGF-A、B、C及其受体(VEGFR)-1、2、3的影响;方法:对行常规改良Gao's肝移植术后的大鼠,分别实施二次手术:结扎肝动脉(HAL组);肝动脉微球注射并肝动脉结扎(MS+HAL组);对照组(SO组):肝动脉不做缺血处理。术后3、7d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1)VEGFR-1的蛋白表达在各组中或未见表达,或表达极弱。术后3、7dHAL组及MS+HAL组的的VEGF-A、B、C及VEGFR-2、3各项免疫组化阳性胆管上皮细胞的计数值均明显低于SO组,P<0.05。(2)各组均有VEGF-A、B、CmRNA及VEG-FR-1、2、3mRNA的表达,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缺血时,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自分泌并过度表达VEGF及其受体,从而促进胆管上皮细胞的代偿性增生。
李海林董家鸿张玉君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缺血胆管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