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基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盆山地壳横向变化对挤压构造变形的影响——来自砂箱模拟实验的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前陆克拉通与造山带增生楔在地壳结构、力学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挤压作用使盆山地壳横向变化通过构造变形表现出来。本文设计了具有深浅两个滑脱层"克拉通"与不同能干性的"造山楔"接触砂箱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了盆山地壳横向差异变化对挤压构造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端部的挤压收缩位移由刚性的"克拉通"推挤相对软弱的"造山楔"使之形成挤压"冲起构造",而"造山楔"发生收缩变形的同时也斜向推挤刚性的"克拉通",并通过克拉通内部的滑脱层将收缩应变向克拉通内部传递。受不同深度滑脱层发育的影响,"克拉通"发育分层不协调收缩变形。在挤压作用下,随着"造山楔"与"克拉通"地壳在横向上能干性差异的增加,"造山楔"收缩形成的"冲起构造"幅度减小,而向"克拉通"侧向(斜向)挤压形成的"反冲构造"幅度增加,"造山楔"通过深层滑脱层向"克拉通"传递收缩应变的调节能力减弱,通过浅层滑脱层向"克拉通"传递收缩应变的调节能力增强。"造山楔"由深层过渡至浅层形成强变形带,由"克拉通"边缘至内部形成的深层冲断褶皱与浅层褶皱冲断组合过渡为深层褶皱与浅层的褶皱冲断组合,"克拉通"边缘的冲断带由深层的前展式楔状逆冲叠瓦扇构造向"克拉通"内部的浅层褶皱组合过渡。实验结果为理解中国西北部复杂山前冲断带构造的形成机制具有启示作用。
- 范绳漆家福吴双余海波苗全芸杨克基张超王利爽
- 关键词:地壳结构力学性质砂箱实验
- 库车坳陷东段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9
- 2017年
- 库车坳陷东段不同构造带几何学变形特征和演化过程有所差异,依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坳陷东段吐格尔明和东秋里塔格2个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生长地层特征和区域动力环境的转变讨论2个不同构造带的差异演化过程,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吐格尔明构造带为在古生代凸起和基底断裂基础上经后期构造活动改造而发育的断裂上盘断隆背斜,盐构造发育较少,整体上表现为均一构造变形;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主要构造变形发生在新近纪以来,盐构造较为发育,分层收缩构造变形特征显著。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各构造带遭受的应力、先存构造和盐岩沉积厚度不同。
- 滕学清李勇杨沛杨克基李宁谢恩
- 关键词:盐构造
- 渤海辽东湾坳陷金县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被引量:17
- 2013年
- 根据地震资料和断层的位移-距离曲线,对辽东湾坳陷中部金县构造变换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金县构造是一个发育在走滑断层叠置段内的大型含油气构造,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组成部分的辽中1号断裂带的两条分段断裂在金县地区发生相互作用和叠置,形成了在平面上呈菱形展布的走滑双重构造。菱形断块体同时也传递了分段断层的位移量,使其在空间上保持守恒,从而形成了金县斜向背斜型构造变换带。金县构造变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断层发育、变换带初始形成、变换带复杂化和变换带破裂4个阶段。针对渤海地区不同类型构造变换带进行深入分析,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魏刚吴奎张新颖杨克基
- 关键词:构造变换带走滑断裂
- 辽东湾地区潜山差异演化及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辽东湾地区辽东和辽西2个潜山构造带形成演化过程和成藏条件有较大差异。根据最新的地震、钻井及岩心薄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勘探实践,对2个潜山构造带基岩的岩性、结构特征、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山基岩在平面出露和垂向结构上有非均质性,这与两者的差异演化过程有关:辽西潜山经历了自中生代以来的多次反转抬升和新生代初期的伸展裂陷作用,形成时间较早;辽东潜山是在始新世的伸展裂陷以及渐新世末期区域性的挤压反转和郯庐断裂带的走滑压扭作用下形成的。两者不同的演化过程导致辽东潜山的油气来源、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均差于辽西潜山,且晚期走滑断裂的复活可能对辽东潜山油气藏进行破坏调整,因此其聚集油气的能力要远差于辽西潜山。
- 杨克基漆家福余一欣平英奇高强吕继
- 关键词:成藏要素
- 渤海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变形特征被引量:43
- 2014年
- 走滑断裂是渤海辽东湾坳陷内的一类重要断裂,属于郯庐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对辽东湾坳陷的地质结构和油气成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和分段差异变形特征。走滑断裂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中地区,总体呈北东走向,连续性较好,在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在平面上发育走滑双重构造和伸展叠瓦扇构造。通过对比不同地区走滑断裂带的变形特点,可以发现走滑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总体上,可将辽东和辽中地区的走滑断裂带划分为南部的压扭段和北部的凸起段两大段,而且凸起段还可进一步根据凸起发育特征细分为复合凸起段、隐伏凸起段和单一凸起段。辽东凸起的形成主要受走滑断裂带的压扭性活动影响,而辽西凸起的形成主要是受地幔上隆导致的伸展作用控制,开始隆升的时间也早于辽东凸起。
- 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吴奎柳屿博杨克基周鑫
- 关键词:走滑断裂郯庐断裂带
- 渤海湾地区断层相关褶皱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5
- 2016年
- 利用最新的地震解释资料,对渤海湾地区伸展和走滑断层相关褶皱的分类、形态特征、成因机制、不同褶皱之间关系及其时空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勘探实践,研究不同类型断层相关褶皱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和走滑两种断层相关褶皱在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和成因机制上具有较大差异,但相互之间也有联系:同一断裂的不同演化阶段可形成不同形态的相关褶皱,不同类型的褶皱可以互相改造、叠置。断层相关褶皱的时空分布与断裂的演化阶段密切相关:在时间上古近纪主要发育伸展断层相关褶皱,新近纪主要发育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在空间上伸展断层相关褶皱在盆地内广泛分布,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呈条带状分布;在层位上孔店组—东二段主要发育伸展断层相关褶皱,明化镇组—第四系主要发育走滑断层相关褶皱。伸展和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均可形成良好的圈闭条件,并促进油气运移,但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烃源岩生排烃时间滞后,促使浅层晚期快速成藏。
- 杨克基漆家福余一欣平英奇张晨高强
- 关键词:走滑断裂断层相关褶皱油气成藏
- 库车坳陷含夹层盐构造变形物理模拟被引量:1
- 2018年
- 最新的钻井、测井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盐层并非纯盐,而是由4套夹层组成。文中依据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出含夹层塑性层模型进行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各夹层的差异变形规律、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及脆性夹层变形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部塑性层被盐下断裂刺入,吸收逆冲位移量后刺穿上覆砂层进入顶部硅胶层;石英砂层初期受到上下塑性层剪切作用,发育密集小褶皱,然后在盐下断层下盘的弱应力区折叠增厚,形成复杂褶皱,受盐下断块逆冲位移差异控制;顶部塑性层流动最强烈,滑脱作用显著增加了盐上变形距离,底辟拱升促使上覆层褶皱变形;顶部微玻璃珠层在背斜核部发生弯流作用。由此论证了含夹层塑性层是研究库车地区盐构造的必要前提。
- 张希晨罗良杨克基于小霞解荣波罗凌烟
- 关键词:物理模拟
- 塔东地区断裂系统与构造演化
- 2013年
- 本文系统分析了塔东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叠合的复合型盆地,塔东地区主要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基底形成阶段、残余古隆起形成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内克拉通盆地阶段。塔东地区断裂系统的发育具有分组性、分期性的特点,北东向断裂体系形成较早,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体系形成较晚。受断裂系统控制,塔东地区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前震旦系基底、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四大构造层,其中古生界与中新生界构造层在形成、演化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构造格局截然不同。从而很好的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进展。
- 吕继解园园杨克基周南
- 桑干河断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被引量:3
- 2013年
- 桑干河断陷位于汾渭地堑北部,大同煤盆地的东侧。做为一个新生代伸展盆地,人们对其进行的油气勘探不多,且前期油气显示不佳。但是随时间的变迁,油气成生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现代油气成生理论对桑干河断陷的含油气性重新做出分析与评估。本文应用现代构造学理论、结合地震勘探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桑干河断陷进行了较精细的构造解析,分析认为桑干河断陷具有完备的圈闭及烃源岩,有良好的含油气性及勘探的潜能。
- 解园园马宝军吕继杨克基周南
- 关键词:油气成藏
-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差异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8年
-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与南天山盆山过渡带,特殊的受力环境使其构造变形机制具有特殊性。依据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新的地震解释方案,并据此分析该地区盐上、盐下层构造变形几何形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构造变形可分为两部分,包括由基底卷入的高角度正断层后期挤压形成的反转断裂系统,以及主断裂下盘发育的次生盖层滑脱逆冲叠瓦断裂系统。盐上层构造变形为褶皱相关断层,其演化经历了基底断裂向上传递形成传播褶皱、差异压实作用诱发底辟褶皱、以及褶皱核部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形成破冲断层等多个阶段。盐下层基底卷入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盆山过渡带伸展环境,而叠瓦式盖层滑脱断裂系统和盐上层构造变形主要形成于中新世-第四纪的挤压构造环境。盆山过渡带特殊的构造部位及在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场的转换控制了盐下层构造变形机制,而盐上层构造变形受到基底断裂复活、差异沉积负荷、膏盐岩底辟上涌、挤压应力增强以及北部山前地形高差等众多因素影响,且不同演化阶段主控因素有所差异。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盐上层变形机制和毗邻区带相比有较大差异,这与其特殊的构造位置以及构造应力在盐下和盐上地层向前陆方向传递的方式和距离不同等因素有关。
- 杨克基杨克基漆家福孙统孙统张帅
- 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