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冠寅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色素变性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色素
  • 4篇视网膜色素变...
  • 4篇网膜
  • 4篇网膜色素变性
  • 3篇视网膜色素变...
  • 3篇突变
  • 3篇变性患者
  • 2篇电泳
  • 2篇凝胶
  • 2篇凝胶电泳
  • 2篇基因
  • 2篇构象敏感凝胶...
  • 2篇DNA测序
  • 2篇测序
  • 1篇点突变
  • 1篇遗传学
  • 1篇英文
  • 1篇色素性

机构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杨冠寅
  • 4篇彭智培
  • 4篇府伟灵
  • 4篇张晓莉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RP1基因点突变频率及其特征:101例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utosomaldominantRP,adRP)。目前RP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群。目的:研究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101例无亲缘关系的RP患者均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门诊及香港眼科医院1998-01/2001-12的就诊患者,年龄10~79岁(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40岁。纳入标准:符合国内外RP诊断的通用标准者(包括眼底镜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测试)。排除标准:其他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为190例健康成年人(无RP家族史及眼部检查无RP及其它眼部疾患),以确定所检测到的变异是否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方法:在101例RP患者中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sensitivegel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RP1基因全编码区范围内的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张晓莉杨冠寅彭智培府伟灵
关键词:突变
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受器发育相关基因分型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一新近发现的与氧调节光感受器发育相关基因(0RP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2例RP患者ORP1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 结果 检出-ORP1致病突变因子R677X,并首次发现一非致病的无义突变因子R1933X。 结论 预测香港地区大约有1.1%(95%的可信区间为5.4%以下)的RP是由ORP1基因突变所致。R1933X无致病意义.结合最近发现的Y1 053(1-bp del)的病理意义,推测密码子1052至1 933区域的稳定对ORP1结构及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晓莉府伟灵彭智培杨冠寅
关键词:光感受器聚合酶视网膜色素变性构象敏感凝胶电泳
10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视紫红质基因突变的筛选与检测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视紫红质 (rhodopsin,RHO)基因在中国人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 R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 10 0例香港地区中国籍 RP患者 RHO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结果共发现 6种碱基变异 ,其中 3种为沉默型突变 ,两种为错义突变 ,1种为缺失突变。 P34 7L在 1例 5 5岁女性患者及其同样患 RP的 3名子女中检出。 P32 7(1- bp del)首次在 1例 5 3岁的晚发型 RP患者中发现 ,其 2 6岁的女儿同样携带该突变 ,但目前除眼底色素上皮出现斑点外 ,还没有 RP的任何症状。上述两种突变均未在对照组中发现。结论  10 0例 RP患者中检出两例携带 RHO基因突变 ,由此可预测香港地区约有 2 .0 %(95 %的可信区间为 0 .2 %~ 7.0 % )的 RP是由 RHO基因突变所致。 P34 7L突变改变了 RHO基因 C末端一段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致使视紫红质蛋白在细胞内的运输发生障碍。 P32 7(1bp del)使突变蛋白的羧基末端失去了原有的磷酸化位点及一段高度保守的功能区 ,其可能的致病机理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建立相应的转基因模型或细胞培养系统来阐明。
张晓莉府伟灵彭智培杨冠寅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紫红质基因基因突变DNA测序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视网膜色素变性1基因点突变的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 RP1基因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 RP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 (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electrophoresis,CSGE)和 DNA直接测序方法对 10 1例香港地区 RP患者的 RP1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结果  10 1例 RP患者中检出 1例患者携带常见的 RP1致病突变 - R6 77X,另外在 3名正常个体及 1例 Stargardt患者中检出非致病的无义突变 - R1933X。 RP1基因在所有 RP患者中的突变检出率为 1/10 1。突变最终导致 RP1蛋白严重截短。此外 ,在本研究人群中还发现 10个错义突变 ,除 M479I的病理意义未确定之外 ,其余均系 RP1基因的多态现象。结论  R1933X无致病意义 ,提示羧基端 2 2 4个氨基酸的区域可能为 RP1蛋白非功能区 ,结合最近发现的 RP1羧基端的移码突变 - Y10 5 3(1bp del)的病理意义 ,推测 RP1蛋白中相应片段 (密码子 10 5 2~ 1933)的缺失会导致 RP的发生。为证实这种推测 ,大范围的 RP1基因分型工作是有必要的 ,并且可同时发现更多的 RP致病突变以及不同于其他种族人群的 RP1基因多态变化。
张晓莉杨冠寅彭智培府伟灵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点突变构象敏感凝胶电泳DNA测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