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纤维化
  • 4篇慢性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乳头状...
  • 3篇肝纤维化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阴性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杨艳华
  • 8篇谢青
  • 3篇柴维敏
  • 3篇李卫侠
  • 3篇詹维伟
  • 3篇陈克敏
  • 3篇杜联军
  • 3篇朱乃懿
  • 3篇赵香田
  • 3篇黄蔚
  • 3篇夏蜀珺
  • 2篇郭清
  • 2篇郭斯敏
  • 2篇周惠娟
  • 2篇俞红
  • 2篇桂红莲
  • 2篇刘玉
  • 2篇徐学勤
  • 2篇乔中伟
  • 2篇王晖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肝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324-5p在超声的基础上协助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英文)
Objective Thyroid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endocrine malignancy and has an increasing incidence.The role o...
杨艳华夏蜀珺詹维伟
文献传递
MiR-324-5p在超声的基础上协助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杨艳华夏蜀珺詹维伟
慢性丙型肝炎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2008年
慢性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不断深入,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除了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出现。
杨艳华谢青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靶向治疗药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慢性肝病利巴韦林
丙氨酸转氨酶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3月经皮肝组织活检的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98例,检测其ALT水平、HBV标志物、HBVDNA水平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统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LT水平对显著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98例患者中炎症活动指数(HAI)≥4、纤维化(F)评分≥3的患者分别占22.4%与17.3%。ALT为(0.51~1.00)×正常值上限(ULN)组发生上述病理改变的比例均高于(0-0.50)×ULN组(HA1≥4:36.4%比11.1%,X2=8.881,P=0.003;F评分≥3:27.8%比9.3%,X2=5.487.P=0.019)。年龄每增长10岁是HAI≥4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0,P=0.023);年龄〉45岁者发生HAI≥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45岁者(33.3%比13.4%,X2=4.923,P=0.027)。HBVDNA〈1×10^4拷贝/mL时,仍有14.9%的患者HAI≥4分、12.8%的患者F评分≥3分。结论部分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HBVDNA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肝组织活检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是十分重要的。0.50×ULN有望为中国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处理提供一个恰当的ALT“正常”参考值。
杨艳华谢青桂红莲周惠娟王晖郭斯敏石翠翠蔡伟俞红郭清
关键词:肝炎E抗原乙型丙氨酸转氨酶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受检者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11例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志愿者(对照组),2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评分系统再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10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12例)。计算各组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肝动脉分数(HAF)呈升高趋势,均值分别为(18.49±9.69)%、(19.92±6.01)%、(21.31±7.47)%;平均通过时间(MTT)则呈降低趋势,三组的均值分别为(13.80±2.60)s、(12.35±1.31)s和(12.19±3.33)s。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平均血流量(BF)值分为(107.77137.80)ml·100g^-1·min、(114.54±25.81)ml·100g^-1·min^-1和(111.98±19.81)ml·100g^-1·min^-1;平均血容量(BV)值分别为(16.61±5.78)ml·100g^-1、(17.07±2.94)ml·100g^-1和(16.42±5.53)ml·100g^-1。统计结果显示各组平均HAF、MTT、BF及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肝脏灌注可定量测量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一些灌注值的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尚不能有效地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李卫侠柴维敏杜联军朱乃懿黄蔚赵香田刘玉乔中伟徐学勤杨艳华谢青陈克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血液灌注
病毒学因素对ALT持续正常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学因素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研究对象的HBVDNA水平、基因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与前C区变异,分析各病毒学因素对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HBVDNA与肝脏组织学的关系等非参数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HBVDNA水平对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BCP与前C区联合突变组的病毒载量高于非联合突变组[(4.9±1.4)log10拷贝/ml比(4.1±1.1)log10拷贝/ml,t=2.308,P〈0.05];联合突变组32.1%的患者HAI≥4分、14.3%的患者F≥3分。前C区或BCP野毒株的感染者中,HBVDNA与肝脏炎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和0.592,P值均〈0.01)、与纤维化改变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和0.641,P值均〈0.01)。在无联合突变的研究对象中,HBVDNA用于预测其F≥3分的肝脏病理改变有显著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771~1.039,P〈0.05),临界值为4.5log10拷贝/ml(敏感度1.000,特异度0.778,阳性预测值为42.9%,阴性预测值为100.0%)。基因B型的HBVDNA高于C型[(5.1±1.5)log10拷贝/ml比(4.3±1.0)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P〈0.05);但两者在显著肝脏病理改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联合突变株的复制能力最强,并且部分联合突变株感染者出现显著肝组织学改变,此类患者有必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前C区或BCP变异野毒株感染者中,HBVDNA与肝脏的炎症、纤维化改变呈正相关;病毒载量用于预测这部�
杨艳华谢青王晖周惠娟桂红莲蔡伟郭斯敏俞红郭清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肝组织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lncRNAs的筛选及验证研究
目的:甲状腺癌因其分化程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侵袭能力和预后.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分化较差的甲状腺癌侵袭能力强,预后差.寻找这类高侵袭性甲状腺癌的分子标记物具有重要意义.lncRNA (long n...
夏蜀珺杨艳华倪仲馨倪晓枫詹维伟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2008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全球特别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hbv感染后,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hcc,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是阻止hb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关键,其最终目的是防止肝硬化、肝衰竭及hcc的发生.
杨艳华谢青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感染后卫生问题疾病进展肝衰竭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杨艳华谢青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终末期肝病影像学表现纤维化PSC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脾体积改变对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137例受检者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检查,其中40例为无肝脏疾病的肝移植供体(对照组)。6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评分系统再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F≤2,44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F≥3,19例),34例经临床或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组)。进行全肝体积(TLV)、右半肝体积(RV)、左外叶体积(LLV)、左内叶体积(LMV)、尾状叶体积(CV)及脾脏体积(SV)测定,并分别计算上述各体积与TLV的比值。结果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的TLV分别为1470.38、1239.99、1219.76、1078.21cm^2,RV分别为933.34、799.74、765.22、543.73cm^3,LMV分别为216.20、184.69、179.44、163.12cm^3,均呈降低趋势;而SV分别为256.29、284.41、343.13、863.38cm^3,CV/TLV分别为3.09%、3.20%、3.58%、4.16%,SV/TLV分别为17.53%、22.91%、28.80%、82.91%,均呈升高趋势。除轻度肝纤维化及显著肝纤维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V、LMV、SV、RV、RV/TLV、LLV/TLV、CV/TLV及SV/TLV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分期显著相关。结论肝脾体积改变及肝脏各叶、SV/TLV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李卫侠柴维敏赵香田朱乃懿杜联军黄蔚凌华威杨艳华谢青沈柏用彭承宏陈拥军陈克敏
关键词:肝硬化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