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种玉
-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bcl-2、c-myc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测定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Hp阳性由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确定。结果:胃癌组Hp阳性41例,阴性19例。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c-myc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38例(63.3%)、38例(63.3%)、18例(30.0%)。p53、c-myc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bcl-2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每一种病变类型Hp阳性组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抑癌基因p53第5~8外显子突变,癌基因c-myc、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增加,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高歌周长玉林种玉侯治富杨绍娟
- 关键词:癌前病变胃癌HP感染基因表达BCL-2C-MYC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27例报告(附1例尸检资料)被引量:7
- 1996年
- 报告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占本院收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有神经精神损害人数的56.2%。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精神障碍,昏迷、偏瘫等。结合临床和尸检资料,对其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指出凡遇有原因不明的神经精神障碍的中青年女性,应当想到本病。
- 孙淑清黄丽红林种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脑病
- 小肠腺癌1例
- 2003年
- 郭宏华王敏林种玉
- 关键词:小肠腺癌漏诊误诊胃镜
- 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观察甲磷酸加贝酯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在给一般治疗的同时,加用甲磺酸加贝酯;对照组仅给一般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上腹痛、恶心、上腹压痛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磷酸加贝酯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
- 邵润轩赵平林种玉曹淑梅
- 关键词:甲磺酸加贝酯急性胰腺炎药物疗法
- 氨苄青霉素所致药物热误诊分析
- 1992年
- 近几年,随着氨苄青霉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其主要副作用—药物性皮疹也被人们重视,但对其引起的药物热却常被忽视,临床上常误诊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结核等。
- 林种玉王哲李华
- 关键词:氨苄青霉素药物热
-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诊断及临床评价
- 1999年
-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型嗜肝RNA病毒.HBV的感染是它存在于肝细胞内的必要条件.病毒颗粒外膜为HBsAg,核心为HDAg和HDVRNA.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同时或重叠感染.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不易与单纯乙型肝炎区别,故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特别重要.临床诊断为HBV感染的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应进行HDV标志的检测:①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表现二次黄疸和ALT升高过程;②无症状HBsAg携带者出现急性肝炎发作的临床表现;③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急性恶化征象;④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逐渐加重,而HBV活动标志反而转阴,无HBV复制依据;⑤病情进展较快的亚急性或重型肝炎;⑥HDV感染高危人群中的乙型肝炎患者.
- 周长玉林种玉
- 关键词:丁型肝炎特异性
- 持续发热治疗经验
- 1996年
- 持续发热,临床见于多种疾病。多年来治疗56例,发烧时间最长65天,最短20天。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者54例。现将辨证施治规律总结如下:1 化浊清热法症见:发热缠绵不愈,身重乏力,形体肥胖,胸脘痞闷,舌红苔白腻,脉多沉滑或沉缓。以静点或肌注人血白蛋白等蛋白质制品所致的发热最多见。药用:白蔻、藿香、茵陈、滑石、苍术。
- 孟祥生闫秀欣林种玉
- 关键词:发热中医药疗法
- 洛塞克与羟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 1997年
- 本研究以单独用洛塞克为对照观察了洛塞克与羟氨苄青霉素联合应用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结果表明:单独用药组与联合应用组溃疡的6周愈合率相同,但联合用药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一年后溃疡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提示洛塞克与羟氨苄青霉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较好方案。
- 赵平邵润轩林种玉张明喜曹淑梅
- 关键词:洛塞克羟氨苄青霉素消化性溃疡
- 其他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 1999年
- 1 庚型病毒性肝炎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是1975年发现的肝炎相关的病毒(以下简称HGV),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与丙型肝炎病毒同属黄病毒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等肠道外途径传播,静注毒品成瘾者、血液透析病人,多次受血和使用血制品者都有感染HGV的可能,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1)传染源:急性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患者,慢性庚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①血源性传播 职业性供血传播:Wang等曾以265名职业性供血员为研究对象,以大专院校学生和军队官兵的志愿者150人为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血清中的HGVRNA,结果发现两组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和0.67%(P< 0.01),前者感染HGV相对的危险性是后者的11.
- 郭宏华林种玉
-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流行病学HGV
- Hp感染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c-myc,p53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c-myc,p53基因改变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PCR扩增及电泳带激光扫描测定c-myc基因扩增情况、PCR/SSCP方法观察p53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23例(23/30,76.67%),胃癌组Hp感染21例(21/30,70%),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萎缩性胃炎组织中c-myc基因无扩增.p53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1例(1/30,3.33%),为Hp阳性者.胃癌组织c-myc基因扩增10例(10/30,33.33%),其中Hp阳性8例(8/10,80%),c-myc基因扩增多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胃癌组织p53第8外显子突变17例(17/30,56.67%),其中Hp阳性14例(14/21,66.67%).p53第8外显子突变例数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c-myc基因扩增、p53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
- 高歌周长玉林种玉
- 关键词:基因扩增尿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