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雷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冻融
  • 7篇冰盖
  • 5篇微波辐射计
  • 5篇小波
  • 5篇辐射计
  • 4篇小波变换
  • 4篇南极冰
  • 4篇南极冰盖
  • 4篇极冰
  • 4篇波变换
  • 2篇遥感
  • 2篇极化
  • 2篇广义高斯模型
  • 2篇高斯
  • 2篇高斯模型
  • 1篇散射计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双极化
  • 1篇最优阈值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遥...
  • 4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李新武
  • 8篇梁雷
  • 5篇王星东
  • 4篇熊章强
  • 1篇郭华东
  • 1篇王蒙
  • 1篇张焱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电子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的小波变换的南极冰盖冻融探测被引量:3
2013年
小波变换模型算法中的双高斯模型拟合干湿雪分类的最优阈值时,受初始值影响且典型样本区的选取比较费时,针对这些缺点提出了自动阈值分割的改进的小波变换算法,即用广义高斯模型自动拟合干湿雪分类的最优阈值.该算法继承和发展了冰盖冻融探测无需依赖于实测数据的优点,更好地实现了南极地区冰盖冻融监测系统建设的业务化运行目标.通过对改进前后的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与原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的计算效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精度.
王星东熊章强李新武梁雷
关键词:最优阈值广义高斯模型
基于微波散射计的格陵兰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研究
2017年
提出基于DVPR时间序列的散射计冰盖冻融探测算法,利用2000~2009年格陵兰地区的QSCAT数据加以实现,得到2000~2009年格陵兰冰盖的冻融分类结果,并进一步探测出融化部分的融化开始时间、融化结束时间以及融化持续时间,最后结合两种已有的散射计冻融探测方法和格陵兰岛自动气象站数据来对实验结果进行交叉对比验证和实地温度数据验证。研究表明,DVPR时间序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精度,并且在冰盖融化起止时间的探测上非常准确。此外,该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移植性,可广泛使用。
张焱李新武梁雷
关键词:微波遥感微波散射计格陵兰冰盖
基于改进的交叉极化比率算法的南极冻融探测
2013年
针对交叉极化比率(cross-polarized gradient ratio,XPGR)算法在冰盖冻融探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实地观测数据的、自动阈值分割的、改进的XPGR微波辐射计南极冰盖冻融探测方法,即运用广义高斯模型对XPGR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做直方图统计,计算出干湿雪划分的最优阈值,从而得到南极冰盖冻融分布图。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前后的结果虽然相差不多,但改进后的方法由于不依赖于实地观测数据,不仅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计算效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精度。
王星东李新武熊章强梁雷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广义高斯模型遥感
南极冰盖冻融的时空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改进的小波变换的南极冰盖冻融探测算法,利用微波辐射计1978~2013年的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4年的整体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南极冰盖的融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极边缘的各个冰架区,融化强度受地物覆盖类型、地理位置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南极冰盖的融化面积年际变化较大,1991年的融化面积最大,为1518750km2,1999年融化面积最小,为565000km2,且融化面积的年际变化具有周期性;南极冰盖的融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融化一般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在1月达到融化顶峰。
王星东李新武梁雷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小波变换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Radarsat-2双极化数据的南极半岛冰盖冻融探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南极冰盖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划分南极冰盖冰川带及冻融探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极半岛地区为例,基于C波段星载SAR影像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研究。通过对于南极冰盖干雪带、渗浸带和湿雪带的后向散射特征的分析,采用基于后向散射因子阈值的决策树分类划分冰盖冰川带。统计分析表明,冰川带后向散射因子分布并不集中,尤其是融化强烈时的湿雪带受融化程度影响很大,与干雪带相近而不能仅从后向散射因子数值区分。为将冰盖的冰川带分类,引入干雪带分布和海拔高度作为辅助信息,分别发展了两种决策树分类方法并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微波辐射计冰盖冻融探测结果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做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双极化SAR数据的后向散射因子基于两种决策树分类都能够有效地划分冰川带并区分冻融状态,实现高分辨率的冰盖冻融探测。
王蒙李新武梁雷陆万雨
关键词:RADARSAT-2双极化SCANSAR
XPGR结合小波变换的南极冰盖冻融探测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微波辐射计的交叉极化比率(cross-polarized gradient ratio,XPGR)算法在冰盖冻融探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实地观测数据的XPGR结合小波变换模型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的方法,即运用小波变换模型对XPGR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做小波变换,得到南极冰盖融化开始、持续和结束时间分布图.此方法由于能自动选取大量样本点且具有一定的去噪效果,不仅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计算效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精度,更好地实现了南极地区冰盖冻融监测系统建设的业务化运行目标.
王星东李新武熊章强梁雷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小波变换
物理模型结合小波变换的南极冻融探测被引量:2
2013年
为有效进行冰盖冻融探测,在微波辐射计简单冰盖冻融物理模型和小波变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物理模型结合小波变换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的新算法,即运用小波变换对物理模型得到的长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剧烈变化的边缘信息,并滤除部分噪声,以其变化最大的边缘事件作为冻融发生的事件,进而得到南极冰盖的融化开始、持续和结束时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这种算法不但解决了物理模型算法需依赖实际融化信息才能进行冰盖冻融探测的问题,而且能自动选择较多的样本,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计算效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精度.
王星东李新武熊章强梁雷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物理模型小波变换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南极冰盖冻融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改进的小波冻融探测算法,利用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1978年—2010年期间的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1年(1978—2010)和近10年(2000—2010)的整体和区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冰盖冻融变化受南极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南极冰盖冻融具有南极东部和南极西部两种不同的冻融变化特征,南极西部冰盖冻融变化剧烈,南极东部冰盖冻融变化相对稳定,甚至有减弱趋势。
梁雷郭华东李新武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小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