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武

作品数:56 被引量:47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电子电信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雷达
  • 12篇遥感
  • 11篇极化
  • 9篇冻融
  • 8篇小波
  • 8篇冰盖
  • 6篇微波辐射计
  • 6篇小波变换
  • 6篇辐射计
  • 6篇波变换
  • 5篇微波遥感
  • 5篇南极冰
  • 5篇南极冰盖
  • 5篇极冰
  • 5篇干涉雷达
  • 4篇地表
  • 4篇散射
  • 4篇水分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水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遥...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56篇李新武
  • 32篇郭华东
  • 18篇李震
  • 12篇王长林
  • 8篇岳焕印
  • 8篇梁雷
  • 5篇王星东
  • 5篇廖静娟
  • 5篇杨虎
  • 4篇熊章强
  • 4篇范典
  • 4篇谢酬
  • 3篇张露
  • 3篇韩春明
  • 3篇周建民
  • 3篇刘广
  • 3篇王心源
  • 3篇傅文学
  • 2篇邵芸
  • 2篇刘庆杰

传媒

  • 11篇遥感学报
  • 9篇高技术通讯
  • 4篇国土资源遥感
  • 3篇测绘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电子学报
  • 1篇地震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3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冻土区域的相干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由季节性的冻胀和融沉导致的地表变形是在多年冻土区域进行工程施工的最主要危害,青藏铁路建设和维护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监测冻土的形变.利用北麓河地区的ASAR数据,联系冻土的相关变化规律,对于冻土区域的相干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自然地物的相干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冻土区域地物的相干性不仅与地物特性相关,同时也与冻土的冻结和融化密切相关.不同时间段干涉对的相干性的差别反映了冻土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青藏铁路和公路在不同空间基线和时间基线上的相干性表现,为该区域的稳定散射体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可能,对于进行北麓河区域的冻土形变的时间序列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谢酬李震李新武
关键词:冻土相干性青藏高原ASAR铁路
用SIR-C航天飞机双频极化干涉雷达估计植被高度的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基于重复轨道航天飞机SIR-C的L和C波段极化干涉雷达数据,提出了一种将三阶段反演方法(Three-Stage Inversion)和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相结合的新的相位基植被高度估计方法.首先,基于L波段极化干涉数据,用三阶段反演方法获取植被覆盖地表下地形有效散射中心的相位;接着,基于C波段极化干涉数据,用ESPRIT算法估计植被冠层有效散射中心的相位;最后,对二者的相位差进行相位到高度的转换得到植被的高度.根据研究区域的实测林相数据,对该算法估计的植被高度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高的植被高度估计精度,如果能得到P和X波段的双频极化干涉雷达数据,该方法估计植被高度的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李新武郭华东李震王长林
关键词:极化干涉雷达双频ESPRIT算法散射中心C波段C波段
南极冰盖冻融的时空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改进的小波变换的南极冰盖冻融探测算法,利用微波辐射计1978~2013年的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4年的整体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南极冰盖的融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极边缘的各个冰架区,融化强度受地物覆盖类型、地理位置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南极冰盖的融化面积年际变化较大,1991年的融化面积最大,为1518750km2,1999年融化面积最小,为565000km2,且融化面积的年际变化具有周期性;南极冰盖的融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融化一般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在1月达到融化顶峰。
王星东李新武梁雷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小波变换时空变化特征
双频多极化SAR数据与多光谱数据融合的作物识别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以北京昌平为研究区域,针对农作物的分类特点,结合ASAR的VV极化、新型PALSAR的HH、HV极化以及TM的多光谱数据进行细化分类。首先,使用MIMICS模型对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玉米和果林的后向散射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跟SAR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在充分认识农作物后向散射的机制和数值大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正态模糊分布函数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双频多极化SAR数据和多光谱数据进行农作物类型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双频多极化SAR数据能够提供有利于作物类型识别的信息,并产生重要的可分离性,其结合多光谱数据进行作物类型识别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具有较大的优势。
赵天杰李新武张立新王芳
关键词:MIMICS模糊神经网络ASARPALSAR
基于Radarsat-2双极化数据的南极半岛冰盖冻融探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南极冰盖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划分南极冰盖冰川带及冻融探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极半岛地区为例,基于C波段星载SAR影像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研究。通过对于南极冰盖干雪带、渗浸带和湿雪带的后向散射特征的分析,采用基于后向散射因子阈值的决策树分类划分冰盖冰川带。统计分析表明,冰川带后向散射因子分布并不集中,尤其是融化强烈时的湿雪带受融化程度影响很大,与干雪带相近而不能仅从后向散射因子数值区分。为将冰盖的冰川带分类,引入干雪带分布和海拔高度作为辅助信息,分别发展了两种决策树分类方法并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微波辐射计冰盖冻融探测结果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做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双极化SAR数据的后向散射因子基于两种决策树分类都能够有效地划分冰川带并区分冻融状态,实现高分辨率的冰盖冻融探测。
王蒙李新武梁雷陆万雨
关键词:RADARSAT-2双极化SCANSAR
物理模型结合小波变换的南极冻融探测被引量:2
2013年
为有效进行冰盖冻融探测,在微波辐射计简单冰盖冻融物理模型和小波变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物理模型结合小波变换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的新算法,即运用小波变换对物理模型得到的长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剧烈变化的边缘信息,并滤除部分噪声,以其变化最大的边缘事件作为冻融发生的事件,进而得到南极冰盖的融化开始、持续和结束时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这种算法不但解决了物理模型算法需依赖实际融化信息才能进行冰盖冻融探测的问题,而且能自动选择较多的样本,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计算效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精度.
王星东李新武熊章强梁雷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物理模型小波变换
基于空间信息认知人口密度分界线——“胡焕庸线”被引量:32
2016年
"胡焕庸线"是我国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呈北东—南西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其形成和发展与自然条件诸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要素密切相关,更与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相关。面向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三大问题。文章基于空间信息和相关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提出了"胡焕庸线"应该破及其依据、"胡焕庸线"可以破及其理由、破解"胡焕庸线"的科学思路3点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破解"胡焕庸线"的4点建议,即:(1)多方并举提高西部水资源承载力,"三业"联动铸就西部大发展新模式;(2)打造中国绿色新能源基地,构建耗能密集-节水型高新技术产业;(3)"群""带"结合走西部城镇化之路,挖潜革新促东西部均衡发展;(4)打造以人为本环境吸引各路人才,构建利益均沾机制保障创新供给。
郭华东王心源吴炳方李新武
关键词:空间信息新能源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
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干涉SAR基线估计被引量:26
2003年
首先论述干涉SAR初始基线估计的基本原理;接着对用2维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功率谱进行干涉SAR初始基线估计的具体算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基于1994年10月9日和10日的SIR CL波段单视复雷达数据,用该算法进行了干涉SAR初始基线的垂直分量估计,并结合用航天飞机轨道数据得到的初始基线平行分量估计值进行去平地相位的试验。将结果与只用航天飞机轨道数据得到的初始基线进行去平地相位的结果及本区域的地形图进行比较分析。
李新武郭华东廖静娟王长林范典
关键词:干涉雷达干涉图基线估计快速傅立叶变换雷达遥感
SAR干涉测量的相干性特征分析及积雪划分被引量:15
2002年
雪盖面积是高山地区和季节雪盖区水文、气象模型的重要输入因子。SAR干涉测量不仅能够生成高精度的DEM ,而且能够通过重复轨道雷达信号的相干性来探测地表覆盖的变化。通过分析比较四景重复轨道ERS 1/2的SAR图像发现 ,裸岩、裸地、灌丛等未受到扰动的地表相干性高 ,湖面、雪盖等变化明显的地表相干性低。积雪覆盖后的地表面 ,其相干性急剧降低 ,利用其相干性特征可以进行积雪划分。根据上述特性 ,利用地物的散射强度和SAR重复轨道的相干测量进行雪盖划分 ,分类精度达到 82 %,结果表明利用SAR干涉测量的相干性特征进行雪盖制图是可行的。
李震郭华东李新武王长林
关键词:相干度散射特性水文模型
多模式SAR玉树地震协同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省玉树县的里氏7.1级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利用宽幅、干涉和极化3种模式SAR数据,课题组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利用RADARSAT-2宽幅SAR数据,分析了玉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特征;②利用ALOS/PALSAR干涉SAR数据,获取同震形变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形变程度以及空间分布;③利用极化SAR数据,采用H-α-p方法提取地震造成的玉树县城倒塌建筑物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建筑物的倒塌原因.研究证明了多模式SAR在地震灾情协同分析与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潜力.
郭华东王心源李新武刘广张露阎世勇
关键词:协同分析地表形变玉树地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