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大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转指
  • 3篇方言
  • 2篇奇字
  • 2篇字书
  • 2篇谓词
  • 2篇谓词性
  • 2篇谓词性成分
  • 2篇明末
  • 2篇古汉语
  • 2篇汉语
  • 2篇方言研究
  • 2篇词性
  • 1篇动宾
  • 1篇动宾结构
  • 1篇政教
  • 1篇指称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化概论
  • 1篇沙洲
  • 1篇上古

机构

  • 10篇皖西学院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10篇汪大明
  • 1篇马育良
  • 1篇李方海
  • 1篇张虹

传媒

  • 4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及其价值
2007年
《马氏文通》对"其"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后来的"其"字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疏理《马氏文通》"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的价值。
汪大明张虹
关键词:马氏文通
上古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
2008年
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存在无标记转指现象,有些转指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些转指则产生了新的名词。从转指和名词化的关系看,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可以分为临时转指、彻底转指两类。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无标记转指现象的考察,可以深化我们对名词化的认识。
汪大明
关键词:上古汉语谓词性成分转指名词化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被引量:2
2020年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种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总结"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经验教训有几点:要准确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和要求,认真制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科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坚持"三全育人";认真组织教学效果评价,反思与总结课程思政。探索和反思"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可以为进一步推广和改进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汪大明
关键词:中国文化思政教育
论赵宧光的方言研究
2012年
赵宧光是关注并研究方言的明代学者之一。文章勾稽了赵宧光的方言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些成果的具体内容,归纳了这些成果的主要特点。赵宧光研究方言是时代背景下的学术自觉,引证方言具有方法论意义;他的方言研究成果具有共时价值,是研究明代后期方言的重要参考。
汪大明
关键词:方言
明末吴语字书《吴音奇字》版本考述被引量:1
2020年
《吴音奇字》是一部记录和考证明末吴语词语的方言文献,现存抄本3种及铅印本1种。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是原藏铁琴铜剑楼的清抄本,也是现存最早的版本。苏州图书馆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王謇抄校本分别抄自清抄本,两者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苏州图书馆藏铅印本据馆藏传抄本重排校印,沿袭了传抄本的讹误,同时在重排铅印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讹误。清抄本已经是陆镒铨次补遗后的本子,孙楼原稿本《吴音奇字》未曾刊印,可能已经亡佚,但尚存孙楼自序一篇。清抄本是各本之祖本,最为珍贵。王謇抄校本上的校语,虽片言只语,也需要重视,传抄本亦有参校价值。铅印本讹误频出,只有参校3种抄本后方可使用。
汪大明
六安城西淠河沙洲考
2016年
淠河是皋陶后裔故封地——六安的母亲河,也是古代六安的"茶麻古道"。淠河六安城西沙洲见诸明清六安古方志记载。据此可知,宋元明时期淠河的几次大洪水,造成流沙在六安城西的沉积,逐渐形成沙洲。自然形成的沙洲,不仅宜渔宜居,形成了独特的"桃坞晴霞"景观,还改变了淠河河道,使之更宜水运仓储。
汪大明李方海马育良
“有(无)+VP”结构补议被引量:4
2002年
“有 (无 ) +VP”结构是动宾结构。宾语“VP”部分已经指称化 ,有自指和转指之分。自指的“VP”表示事物化了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 ,转指的“VP”转指与谓词性成分所蕴含的对象有关的施事、受事、与事。
汪大明
关键词:动宾结构自指转指
明末吴语字书《吴音奇字》作者考被引量:1
2021年
孙楼编辑校正、陆镒铨次补遗《吴音奇字》,是一部记录和考证吴语词语的明代方言文献。《吴音奇字》作者的里籍生平,关乎该书所记方言的性质。孙楼是常熟人,世居常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常熟生活;陆镒史籍无传,家谱有迹可循,当是陆氏宜兴积梅支第六十九世陆镒。
汪大明
关键词:方言
论李实《蜀语》的方言研究
2010年
《蜀语》从实际语言出发,忠实记录了大量的明末蜀方言词语,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一部分蜀方言词语在辞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考证了一部分蜀方言本字并辨析了相关的文字字形。《蜀语》是研究明末蜀方言的重要资料,其断代断域的方言记载和研究模式对后代的方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汪大明
关键词:《蜀语》方言
古汉语谓词性成分转指的形式分化
2004年
上古汉语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谓词性成分的转指,从而使谓词性成分的转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并从隐性走向显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用"者"和"所"指代转指对象。2.转指的对象用名词具体化。3.语音的分化。4.文字的衍形。
汪大明
关键词:谓词性成分转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