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芳
- 作品数:55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水溶性CdTe@PVP量子点在银离子测定中的荧光特性被引量:1
- 2011年
- 水相快速合成CdTe@PVP量子点,其平均粒径为2.6nm,荧光量子产率为47.4%,半峰宽为35.8nm。基于银离子对CdTe@PVP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该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银离子的新荧光分析法。在银离子浓度为2.5—17.5μmol.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RSD值为0.3%,检出限为0.28μmol.L-1。
- 沈晓芳
- 关键词:CDTE量子点荧光光谱银离子
-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被引量:8
- 2012年
-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所制备的纤维膜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法考察该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电活性。结果表明,石墨烯已掺杂到聚苯乙烯纤维中。与聚苯乙烯纤维膜相比,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导电性能增强,表明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对聚苯乙烯纤维的改性。
- 庞月红李朝霞沈晓芳钱和
- 关键词:静电纺丝石墨烯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电化学传感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马铃薯煎炸油的品质被引量:3
- 2019年
- 为快速监测马铃薯煎炸油的品质,选择棕榈油、菜籽油和大豆油为研究对象,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3种煎炸油的定性判别模型,以及酸价、过氧化值与极性组分3个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的定量模型。基于马氏距离法的定性模型对检测集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根据距离阈值判断的正确率达到100%。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量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理化指标定量模型基本符合实际应用要求。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煎炸油品质定量模型验证集的结果验证了定量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能够实现对马铃薯煎炸油品质的快速鉴定。
- 张青青沈晓芳马晶晶莫宏波
- 关键词:煎炸油近红外光谱
- 溶剂挥发诱导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将乙腈诱导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生成的蒲公英状微晶聚集体修饰于玻碳电极上作为酶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Nafion溶液包埋保护HRP,制备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2O2表现出良好的催化还原特性,其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7~6.0×10-4mol/L,检出限为2.5×10-7mol/L(S/N=3)。米氏常数为0.83 mmol/L,表明所固定的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且与过氧化氢有较强的亲和能力。这种采用寡肽自组装产物修饰电极的方法也可为制备其他酶传感器提供借鉴。
- 刘丹张志峰姚卫蓉沈晓芳
- 关键词:自组装生物传感
- TiO_2/生物质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附光降解性能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以自制生物质活性炭(BAC)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合成TiO_2/BA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N_2吸附等表征;并研究该复合材料对中性红、亚甲基蓝染料及甲醛的吸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制备时BAC的添加量为7g(即BAC与(BuO)_4Ti的质量体积比为1∶5)、复合材料的用量为0.7g、预吸附时间为2h时,对染料具有最佳的吸附降解效果,复合材料在循环使用5次后对染料的吸附降解率仍达到80%以上。当复合材料制备时BAC的添加量为6g、复合材料的添加量为2g时,其对甲醛的吸附降解达到最大,可达63.41%。该复合材料有望用于废水中亚甲基蓝、中性红等染料的去除及家居甲醛的净化。
- 庞月红刘娟孙梦梦沈晓芳
- 关键词:TIO2染料甲醛
- 奇亚籽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优化被引量:2
- 2020年
- 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是重要的奇亚籽品质指标,目前主要依赖于化学法测定,过程烦琐,耗时费力,且不能多指标同时监测。以103份不同产地的奇亚籽为建模样本,通过19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最佳谱区范围的筛选分别建立了奇亚籽中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的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水分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SG)对光谱进行预处理,脂肪采用一阶导数(1st)和多元散射校正(MSC),蛋白质采用1st、标准正态变化(SNV)和SG,对于灰分采用1st、SNV和Norris微分平滑(ND)组合光谱进行预处理,针对各参数最佳预处理光谱采用人工法进行谱区筛选建立模型,得到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的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72、0.925和0.923。结果显示,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奇亚籽的水分、脂肪、蛋白质以及灰分的同时快速无损检测,在大规模奇亚籽原料的分选中提高检测效率。
- 彭彬倩庞月红沈晓芳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
- 奇亚籽油的品质特性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9年
- 奇亚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是ω-3脂肪酸的天然来源,对预防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奇亚籽油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丰富,涵盖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及多酚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奇亚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提取工艺、氧化稳定性等领域的研究报道,并对奇亚籽油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 姚宏燕罗文涛杨成沈晓芳
- 关键词:脂肪酸组成
- 多环芳烃暴露生物标志物羟基多环芳烃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2年
-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期暴露可引发肺癌、皮肤癌等恶性肿瘤。而PAHs的代谢物——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可以作为暴露生物标志物综合评价人体对PAHs的暴露水平,从而吸引众多研究人员对OH-PAHs检测方法的研究。笔者介绍了生物标志物以及选用OH-PAH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意义,系统综述了OH-PAHs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法,并对其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 庞月红马芸崔燕沈晓芳
- 关键词:多环芳烃羟基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
- 大米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优化被引量:19
- 2020年
- 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是大米重要营养与储藏品质指标,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依赖于国标法,过程繁琐,且不能多指标同时检测。本研究以产自江苏省的126份粳米、糯米和籼米为建模样本,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通过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筛选波段建立了大米中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对脂肪和直链淀粉模型均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对光谱进行处理,rc分别为0.8110和0.6671;蛋白质模型采用标准正态变化预处理,rc为0.9713;对于水分的检测,采用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方法较好,rc为0.9663。波长筛选后以验证集评估建模,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模型的验证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030、0.9429、0.8331和0.9421。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大米中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同时快速无损的检测。
- 路辉彭彬倩冯晓宇沈晓芳
- 关键词:大米近红外光谱法偏最小二乘法
-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JADE-SVM中红外食品掺伪判别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开展了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联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对食品掺伪的判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食用植物油(正品油、掺伪油和炸货油)以及奶粉(纯奶粉和掺三聚氰胺奶粉)的中红外光谱,首先,探究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立模型的影响,经考察选取归一化结合移动平滑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特征矩阵联合近似对角化(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matrices, JADE)方法提取光谱特征信息,其结果优于主成分分析对特征信息的提取效果;通过Kennard-Stone算法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经考察,所构建的JADE-BO-SVM模型对掺伪食品的识别准确度达到100%,该法可为食品掺伪的高效、准确鉴别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 张孟莎田璐李艳坤沈晓芳
- 关键词:光谱学中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