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小予

作品数:31 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理
  • 11篇乳腺
  • 11篇肿瘤
  • 7篇子宫
  • 5篇腺肿瘤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4篇导管
  • 4篇导管原位癌
  • 4篇原位
  • 4篇子宫内膜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内膜
  • 4篇激素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附属...
  • 12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涂小予
  • 7篇徐薇苓
  • 6篇张廷璆
  • 5篇杨文涛
  • 5篇朱雄增
  • 4篇施达仁
  • 4篇毕蕊
  • 4篇陆洪芬
  • 3篇成宇帆
  • 3篇王坚
  • 3篇于宝华
  • 3篇王坚
  • 2篇徐晓丽
  • 2篇单波儿
  • 2篇黄彩平
  • 2篇王华英
  • 2篇杨恭
  • 2篇施茵
  • 2篇王弘士
  • 2篇水若鸿

传媒

  • 11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形态及c-erbB-2、p53和PCNA表达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对乳腺导管原位癌进行病理形态分析,并行c-erbB-2、p53癌基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及相关性的研究,以期为临床判断潜在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指标。方法:运用病理形态分析以及枸橼酸-微波-ABC免疫组化法对25例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25例乳腺原位导管癌c-erbB-2、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0%,40.0%和40.0%;(2)粉刺型c-erbB-2、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粉刺型,而且c-erbB-2阳性率相差有显著性(P<0.05);(3)坏死、核异型性、核分裂数与c-erbB-2、p53、PCNA的表达有关,其中,坏死与PCNA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核异型性与c-erbB-2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无论病理形态还是生物学行为都是异质性的,除了组织学亚型,某些形态指标以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也可作为恶性度指标。
徐薇苓涂小予张廷缪施达仁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参照BloomRichardson和Elston的方法,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476例浸润性导管癌按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相计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Ⅰ级(72例)、Ⅱ级(216例)和Ⅲ级(18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9%(59例)、634%(137例)和495%(93例),3级之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组织学分级同临床分期一样。
张廷涂小予徐薇苓平波黄政王坚陈彤箴陈忠伟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学预后
乳腺病变3646例冷冻切片诊断分析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为提高乳腺病变冷冻切片诊断的正确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方法就我科1991年~1995年间3646例乳腺病变的冷冻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病变的冷冻切片占冷冻切片总数的49.78%,居首位。对3646例乳腺病变的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照比较,得出确诊率为99.23%,(其中完全符合98.65%,基本符合1.35%),未确诊率0.74%,误诊率0.027%。3646例病例中,良恶性病变之比为3.05:1。将本组统计资料与国内外同类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讨论了我院确诊率较高的经验和产生误诊的原因及延迟诊断中存在的困难。结论肯定了冷冻切片诊断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张廷璆涂小予
关键词:冷冻切片乳腺病变
宫颈小细胞癌1例
1998年
临床资料患者50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5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宫颈菜花状肿块,直径约5cm,累及阴道上1/3,双侧宫旁增厚。临床诊断:宫颈癌ⅡB。宫颈活检病理示低分化癌。入院后给予阴道后装球4次,加盆腔外照射。两周后行魏氏术。术后病理:宫颈小细胞癌,浸润...
王坚涂小予
关键词:宫颈小细胞癌宫颈肿瘤病例报告
24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了解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24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对其诊断、治疗以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发生于大涎腺者5年生存率为63.6%,发生于小涎腺2例均存活5年以上。结论治疗首选手术,提倡首治行规范切除,位于颌下腺者建议行预防性颈清扫;术后补充放疗不提高局部控制率。
黄彩平王弘士涂小予
关键词:涎腺肿瘤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放射疗法
“灸补脾胃 调和阴阳”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与发展被引量:16
2007年
系统地阐述了吴焕淦教授"灸补脾胃,调和阴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在传统灸法的基础上,灸、药、穴结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本虚(脾胃虚弱)标实(湿热蕴结、气血壅滞肠腑)的病机特点,应用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进行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同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探讨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
施茵涂小予
关键词:调和阴阳溃疡性结肠炎隔药灸学术观点
化疗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1995年
自1986年6月至1993年12月.32例卵巢癌行二探术并作了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其中上皮性癌20例(62.5%)、生殖细胞瘤12例(37.5%)。Ⅰ期15例,Ⅱ期5剂,Ⅲ期11例,Ⅳ期1例。32例腹膜后淋巴结有转移的9例28.1%,其中上皮性癌淋巴结转移为30.3%(6/20).生殖细胞瘤淋巴结转移为25.0%(3/12).Ⅰ期15例均无淋巴结转移.Ⅱ期5例.淋巴结转移40%(2/5).Ⅲ11例,淋巴结转移54.5%(6/11),Ⅳ期1例有淋巴结转移。本文复查9例腹膜后转移淋巴结的病理.从形态学所见该9例对化疗均无变化。32例二探术中有盆、腹腔残癌者13例(40.6%).本文对卵巢癌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对化疗敏感性问题以及二探术的指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的意见。
唐美琴张志毅涂小予
关键词: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化疗
雄激素受体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12月浸润性乳腺癌标本8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GATA3、GCDFPl5、乳腺球蛋白、CK5/6、CK14的表达情况,分析AR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及相关标志物的关系。结果AR在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3%(207/215)、89.8%(378/421)、82.4%(75/91)和37.1%(53/143),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R阳性与ER、PR、HER2、GATA3、GCDFP15、乳腺球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1),与鼬.67、CK5/6、CK14的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A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主要与ER阳性乳腺癌相关。在三阴性乳腺癌中AR阳性率为最低,但AR具有成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
孙向洁左珂唐绍娴陆洪芬水若鸿于宝华徐晓丽成宇帆涂小予毕蕊杨文涛
关键词:乳腺肿瘤受体雄激素分子分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ESS) 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 方法 应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和组化染色对16 例ESS及10 例正常子宫内膜、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ESS细胞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组化染色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似,部分ESS及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actin 表达阳性。 结论 ESS的组织发生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S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向平滑肌分化的能力。ESS与平滑肌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根据各自的形态特点,肌源性标记呈强阳性,以及Masson 三色染色显示红色反应。
徐薇苓谈景瑜张廷璆涂小予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伴发于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伴发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 (Paget′sdiseas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发生及特点。方法 对 3例伴发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过碘酸雪夫(PAS)、阿辛蓝和黏液卡红染色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行癌胚抗原 (CEA)、CK7、CK8、CK10 / 13、CK2 0和巨囊性病液体蛋白 15(GCDFP 15)标记。结果  3例均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因便血和 (或 )大便习惯改变就诊。肛指检查显示距肛 1 8~ 2 0cm处可触及溃疡型或菜花状肿块 ,3例中 2例肛周皮肤伴有湿疹样改变 ,1例呈细颗粒状。术后标本显示直肠肿瘤位于齿状线上方或紧邻齿状线 ,组织学上为中分化腺癌 (2例 )或低分化腺癌 (1例 )。肛周皮肤内佩吉特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 ,一种为经典型 (A型 ) ,另一种为印戒型 (B型 ) ,两种类型细胞可存在于同一病例中。直肠腺癌细胞和皮肤佩吉特细胞PAS、AB和黏液卡红染色均为强阳性 ,PAS和AB染色耐淀粉酶消化 ,并同时表达癌胚抗原、CK7、CK8和CK2 0标记 ,而CK10 / 13和GCDFP 15标记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表型为CK2 0 + GCDFP15- 的肛周皮肤佩吉特细胞由结直肠腺癌细胞扩散到表皮内所致。此型肛周皮肤佩吉特病伴结直肠腺癌的概率可高达 60 % ,较发生于其他部位的乳腺外佩吉特病高 ,提示一旦发现肛?
刘创峰王群孔蕴毅涂小予王坚朱雄增
关键词:直肠腺癌并发症湿疹样癌病理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