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希海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磁共振
  • 2篇延迟性肌肉酸...
  • 2篇张量成像
  • 2篇腺癌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张量
  • 2篇扩散张量成像
  • 2篇成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调强
  • 1篇调强适形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断层显像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序贯
  • 1篇血管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吉林省一汽总...

作者

  • 10篇王希海
  • 8篇卢再鸣
  • 4篇孙巍
  • 4篇郭启勇
  • 3篇赵罡
  • 3篇潘诗农
  • 2篇梁宏元
  • 2篇温锋
  • 2篇毛晓楠
  • 1篇杨莹
  • 1篇李琦
  • 1篇富西湖
  • 1篇孟帆
  • 1篇夏丽莹
  • 1篇温峰
  • 1篇刘强
  • 1篇孙湛博
  • 1篇富聪聪
  • 1篇刘臻
  • 1篇赵相轩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黏液腺癌中应用MRI多参数影像组学方法预测新辅助治疗结局的效能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直肠黏液腺癌(RMAC)中应用MRI多参数影像组学方法预测新辅助治疗(NCR)结局的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98例病理确诊为RMA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CR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以GE 1.5T Creator MRI平扫T2、DWI和ADC以及增强T1序列作为原始图像,利用3D Slicor软件共提取698个影像组学纹理标签,经过有效性分析和特征降维选出特征子集,共筛选到6个效能较好的纹理标签数据集,以此来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平扫T2WI、DWI和ADC、增强T1WI提取出的特征纹理数据对预测NCR治疗无效的病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图显示,RMAC患者平扫T2WI、DWI和ADC、增强T1WI指标预测患者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755、0.878。结论:利用平扫T2WI、DWI和ADC、增强T1WI对预测RMAC患者NCR治疗无效组效能好。
金颢洋王希海温峰孙巍赵罡卢再鸣
关键词:直肠黏液腺癌核磁共振
健康志愿者延迟性肌肉酸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动后的1 d、2 d、3 d、5 d对左侧股四头肌进行DTI扫描,并行肌肉酸痛指数评分。测量左侧股外侧肌感兴趣区ADC值、FA值及本征值。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的特点。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DTI测量结果与肌肉酸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名健康志愿者左侧股外侧肌DTI检查显示左侧股外侧肌的ADC值在运动后24 h逐渐增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5 d时逐渐恢复正常。FA值和λ3亦在运动后24 h^48 h逐渐增高,48 h时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5 d时恢复正常,λ1,λ2亦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FA、λ3与肌肉酸痛指数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0.214)。结论 DTI能够有效评估DOMS后骨骼肌损伤程度改变,DTI与酸痛指数能够对DOMS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王希海杨莹刘强张成军卢再鸣潘诗农郭启勇
关键词: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
DSA下不同方案栓塞输卵管积水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两种不同方案栓塞输卵管积水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153例患者DSA下行输卵管栓塞术,双侧输卵管栓塞88例,单侧输卵管栓塞65例,共栓塞241条输卵管。分为不同栓塞方案的两组,非致密栓塞方案组栓塞72条输卵管,致密栓塞方案组栓塞169条输卵管。输卵管栓塞术后1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评价疗效。结果:非致密栓塞方案组成功59条输卵管(81.9%),致密栓塞方案组成功163条输卵管(96.4%),两种不同栓塞方案栓塞输卵管积水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A下栓塞输卵管积水时采用多枚微弹簧圈致密栓塞方案较非致密栓塞方案有更高的成功率。
孙巍梁宏元王希海赵罡温锋毛晓楠卢再鸣
关键词:输卵管疾病
乙肝治疗对肝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肝癌是目前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致死率居所有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其中,85%~90%肝癌属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细胞癌[1]。在中国,2015年新发肝癌患者46.6万,同时高达42.2万患者因肝癌死亡;即使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内复发者仍高达60%~70%[2]。目前普遍认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由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变而来,但其深入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对于肝细胞癌患者。
孙晨王希海孙巍卢再鸣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肝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肝癌复发
放射组学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传统影像学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等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具有其局限性,如不同单位、设备及诊断医师之间主观性太强及半定量等劣势。放射组学通过高通量计算挖掘大量客观、量化的影像特征,建立宫颈癌诊断预测、分级分期和疗效评价等一系列临床预测模型,逐步成为宫颈癌精准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放射组学简要梗概及应用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霍文礼王希海卢再鸣
关键词:纹理分析宫颈癌
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构建术前预测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研究
2022年
目的:旨在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基于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上皮癌患者275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组(189例)和验证组(86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手工感兴趣区的勾画并提取组学特征。单变量分析筛选组学特征,Lasso回归分析分别构建基于PET及CT图像组学特征的组学标签。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共构建三个模型:临床模型,临床+PET标签模型,临床+CT标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及净重分类指数对上述模型进行评估,最佳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Lasso回归分析建立了PET及CT的组学标签,训练组中临床特征+CT组学标签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好,AUC为0.726(95%CI 0.654~0.797),敏感度0.705,特异度0.667。而在验证组中临床特征+PET组学标签模型预测能力最好,AUC为0.713(95%CI 0.602~0.825),敏感度0.750,特异度为0.652,远高于其他模型。三个模型校准图显示临床特征+PET组学标签的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良好的校准度。临床特征+PET组学标签的模型泛化能力可能更强,我们为这个模型构建了列线图。结论:与单独使用临床特征相比,整合PET/CT的影像组学标签至模型中,可以提高模型诊断准确性并提供互补信息。在研究中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列线图是预测卵巢上皮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及高级别浆液性癌无进展生存的有效工具。
孙湛博卢再鸣王希海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骨骼肌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MRI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可多切面成像等优点成为评估骨骼肌损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DTI是近年兴起的影像学新技术,通过对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进行成像,能够无创性地反映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借助特定软件能够再现肌纤维走行,无创评价骨骼肌损伤情况,以利于临床诊治。
王希海李琦潘诗农
关键词:骨骼肌扩散磁共振成像
健康成人延迟性肌肉酸痛^31P-MR波谱及其与肌酸激酶、酸痛指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31P—MRS影像特征,及其与肌酸激酶(CK)、酸痛指数相关性。方法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且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2、3、5、7d对右侧股四头肌进行^31P—MRS扫描、血清学CK浓度检查、肌肉酸痛指数评分,分别测量^31P—MRS无机磷酸盐(Pi)、磷酸肌酸(PCr)和三磷酸腺苷(ATP)峰下面积,并计算Pi/PCr、PCr/ATP、Pi/ATP比值。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31P-MRS测量结果与CK值、酸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名健康志愿者右侧股四头肌^31P—MRS检查显示Pi峰下面积、Pi/PCr在运动后随时间逐渐增加,在运动后1~2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4-0.04、0.27±0.03),两者在时间上有一致性。PCr及ATP峰下面积在运动后即刻较运动前明显下降,在运动后1d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分别为0.28±0.05、1.22±0.04)。CK在运动后即刻轻度增高,运动后1d血清中CK[(577±223)U/L]明显增高达到峰值,运动后2d[(483±229)U/L]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运动前水平[(86±30)U/L],运动后7dCK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Pi峰下面积及Pi/PCr与CK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1、0.614,P值均〈0.01)。PCr峰下面积、ATP峰下面积与CK值无相关性(,值分别为0.044、0.188,P值均〉0.05)。Pi峰下面积、Pi/PCr、Pi/ATP与酸痛指数相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2、0.758,0.616,P值均〈0.05)。结论^31P—MRS能够有效评估DOMS后骨骼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31P—MRS与血清学指标、肌肉酸痛指数能够对DOMS进行综合评价,十分有助于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王希海陈超卢昊宁孟帆李飞王子文富聪聪夏丽莹富西湖潘诗农郭启勇
关键词:肌疲劳肌酸激酶疼痛测定
放射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局部进展胰腺癌的预后较差,传统放射治疗、传统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局部进展胰腺的局部控制及生存获益有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能够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近年在局部进展胰腺癌中逐步应用。抑制DNA修复药物发展迅速,DNA修复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在分子、细胞、动物水平经广泛研究,并已初步在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进展胰腺癌的预后。
王希海赵相轩卢再鸣郭启勇
关键词:胰腺肿瘤放射外科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双极针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细胞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双极针射频消融(RFA)治疗高危部位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初治高危部位HCC患者,首先实施TACE治疗,15~60 d后联合CT引导的双极针RFA序贯治疗。术后随访2~3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35例HCC患者,40枚病灶,行TACE和双极针RFA序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最大直径≤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为100%(28/28),高于病灶最大直径>3 cm的完全消融率66.7%(8/12)(P=0.005)。随访至2017年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7.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65.7%。靠近被膜的病灶完全消融率高于其他高危部位病灶的完全消融率(95%vs 85%),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5%vs 3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碘油沉积超过50%的病灶平均消融时间为(24.2±6.7)min,碘油沉积低于50%的病灶平均消融时间为(30.1±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P=0.037)。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包括被膜下少量出血3例、腹腔少量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少量气胸伴腹腔少量出血1例、少量气胸2例、少量血胸2例,上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双极针RFA序贯治疗高危部位H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其他高危部位相比,被膜下病灶可能治疗效果更佳。
梁宏元郭启勇毛晓楠孙巍赵罡王希海刘臻温锋卢再鸣
关键词:化学栓塞导管消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