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英

作品数:47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手足
  • 21篇手足口
  • 21篇手足口病
  • 11篇患儿
  • 11篇病原学
  • 10篇儿童
  • 9篇肠道
  • 8篇病毒
  • 7篇重型
  • 7篇病原学分析
  • 6篇重型手足口病
  • 6篇危重型
  • 5篇血压
  • 5篇婴儿
  • 5篇源性
  • 5篇综合征
  • 5篇危重型手足口...
  • 5篇高血压
  • 4篇小儿
  • 4篇流行病

机构

  • 32篇昆明市儿童医...
  • 1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0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46篇王明英
  • 29篇王美芬
  • 17篇杜曾庆
  • 10篇陈韬
  • 9篇柳琼
  • 8篇王艳春
  • 8篇邓成俊
  • 7篇罗云娇
  • 6篇廖亚彬
  • 6篇方佳慧
  • 4篇甘泉
  • 4篇陈峻
  • 3篇李娟
  • 3篇杨智宽
  • 3篇黄荣卫
  • 3篇杨建
  • 3篇黄永坤
  • 3篇胡红卫
  • 2篇丁臻博
  • 2篇刘晓梅

传媒

  • 4篇中华妇幼临床...
  • 4篇国际流行病学...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国际儿科学杂...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2
  • 1篇199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婴儿期不同民族高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云南省婴儿期不同民族高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方法收集怒江、保山、临沧、迪庆云南边界地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本院新生儿科及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GS和CNS患儿67例(观察组,基因检测均阳性),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儿6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UGT1A1基因突变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Spearman分析UGT1A1基因突变与非溶血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性别、民族患儿UGT1A1基因变异谱。结果观察组c.211G>A、c.1456T>G、c.1061C>T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2.69%、62.69%、47.77%,高于对照组的14.93%、2.99%、7.46%(P<0.05),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211G>A、c.1456T>G、c.1061C>T杂合与纯合突变均与非溶血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呈正相关(P<0.05);汉族患儿c.211G>A、c.1456T>G、c.1061C>T杂合突变型均高于少数民族患儿,汉族患儿c.1456T>G纯合突变型频率低于少数民族患儿(P<0.05)。结论云南地区婴儿期高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发病与UGT1A1基因c.211G>A、c.1456T>G、c.1061C>T位点突变有关,c.1456T>G纯合突变集中体现在少数民族中,c.211G>A、c.1456T>G、c.1061C>T复合杂合突变致病主要集中在汉族人群。
奎莉越王明英周百灵李莉贺晓莉世淑兰沈茹
关键词:GILBERT综合征
不同危重程度手足口病血清D-乳酸水平变化及在胃肠功能评价中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D-乳酸在手足口病(HFMD)浓度的变化规律,评价D-乳酸对不同危重程度HFMD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HFMD血清D-乳酸的水平。结果随着危重程度增加,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上升,重症组及危重型组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乳酸可作为小儿重症HFMD病情危重的指标之一,可作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动态监测指标。
王美芬王明英罗云娇杜曾庆柳琼王艳春
关键词:D-乳酸胃肠功能障碍手足口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粪便中细菌相关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患儿和健康婴儿粪便中细菌相关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ICH患儿30例,另选取健康婴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ICH患儿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和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测定各组婴儿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组、治疗后组的乙酸、丙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丁酸浓度较治疗前组升高(P<0.05).对照组异丁酸、异戊酸浓度高于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P<0.05).结论 ICH患儿的肠道蛋白质代谢产物与正常婴儿存在差异,而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差异不显著.
李檬刘四香王明英王明英刘梅胡红卫黄永坤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粪便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婴儿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正>~~
王明英
文献传递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儿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及非药物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FC的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来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FC患儿经饮食结构调整、定时排便训练、适量运动等基础治疗前、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利用昆明合和医学检验所的MiNi8 plus荧光定量PCR仪测定各组儿童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含量。同时观察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便秘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FC患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乳酸杆菌属含量较治疗前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C患儿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经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等基础治疗后肠道菌群紊乱和便秘症状得以改善。
刘四香黄永坤王明英胡红卫马敏凌昱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肠道菌群儿童
儿童诺如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分析儿童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门急诊和住院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年期间接诊的诺如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机抽取同期接诊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期间共接诊腹泻患儿10 0525例,其中诺如病毒感染8011例(24.50%),男女比例1.6:1。年龄分布:0~3岁儿童诺如病毒阳性率构成比90.19%;季节分布:春季发病占31.07%,夏季7.09%,秋季13.88%, 冬季占47.96%;影响因素分析:诺如病毒感染的发生与患儿发病年龄、居住地、监护人、喂养方式、季节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居住地、监护人、喂养方式、季节是诺如病毒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对诺如病毒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儿童诺如病毒感染以3岁以下为高发年龄,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低年龄儿童、居住城乡、非直系亲属监护、人工喂养、冬春季节是诺如病毒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对诺如病毒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李翠莲王明英肖丽涛蒋立刘红林
关键词:儿童诺如病毒
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不同肠道病毒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9例确诊为HFMD患儿的大便,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进行大便病原分型,根据结果分为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组(EV阳性组)、不能定型的肠道病毒组(EV阴性组),同时采集各组患儿的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进行血清D-乳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有20例为柯萨奇病毒其他型,未进行分组。EV71阳性组57例,CoxA16阳性组26例,EV阳性组10例,EV阴性组16例,各组D-乳酸水平分别为26.28(17.02~58.01)、14.43(8.93~20.66)、10.66(6.64~18.51)、14.07(11.83~27.46)mg/L。采用秩和检验,EV71阳性组 D-乳酸水平与 EV 阳性组(Z=-2.432,P=0.015)和 EV 阴性组(Z=-3.092,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感染的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病情更为严重和肠道屏障受损,应重视对HFMD患儿胃肠功能的监测及保护。
王美芬罗云娇陈韬杜曾庆王明英
关键词:手足口病D-乳酸肠道病毒肠道屏障功能
危重型手足口病59例临床治疗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危重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12月住院的危重型手足口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危重型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除1例肺出血患儿,入院时血压高达170/104mmHg,经抢救11小时无效死亡外,其余58例临床治愈出院。59例粪便均经RT-PCR核酸检测,检出病原43例(72.88%),其中EV 71阳性40例(93.02%),CoxA 16 3例(6.98%)。本组病例均有肢端凉、高血压,其中15例为严重高血压,在积极治疗重型基础上,全部病例均及时应用酚妥拉明治疗高血压,给予(4~20)μg/kg/min静脉滴注,其中7例应用酚妥拉明20μg/kg/min仍不能有效降血压,改用硝普钠治疗。4例应用了呼吸机治疗。经积极治疗,除1例肺出血患儿,入院11小时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8例治愈出院。结论治愈的58例均成功及时控制了高血压。早期发现、诊断、积极治疗HFMD危重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的应用,是最大限度降低危重型HFMD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王明英王美芬杜曾庆
关键词:危重型手足口病高血压神经源性肺水肿
新生儿重症手足口病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儿女性,17d,因"发热、呕吐、哭闹3d,皮疹12h"于2012-05-30入本院。病史采集: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为38.3℃)、哭闹、易惊、呕吐(3~4次/d,呈喷射性),口腔黏膜出现溃疡,伴流涎、进食量减少。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2d(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故转至本院。当地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区,父母身体健康,无特殊不适,否认患儿HFMD接触史。入院查体:T为38.1℃,HR为140次/分,R为40次/分,体重为3.8kg,
杜曾庆王美芬王明英
关键词:手足口病新生儿重症病史采集输液治疗HFMD入院查体
粪便初次级胆汁酸检测在诊治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患儿粪便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ICH患儿30例,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婴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ICH组治疗前、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量测定各组婴儿粪便中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含量。结果粪便初级胆汁酸中,ICH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胆酸、鹅去氧胆酸及甘氨鹅去氧胆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后组粪便胆酸及鹅去氧胆酸高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粪便次级胆汁酸中,ICH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石胆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组熊去氧胆酸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结论 ICH患儿治疗初期粪便中初次级胆汁酸的变化有其特点,可能为治疗时间短、疾病本身转归以及肠道功能包括菌群改变导致,临床须引起重视。
李檬刘四香王明英胡红卫尹建雯刘梅丁臻博黄永坤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粪便肠道菌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