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晴飞

作品数:3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文学
  • 6篇小说
  • 3篇政治
  • 3篇民性
  • 2篇道义
  • 2篇新文化
  • 2篇新文化运动
  • 2篇新文学
  • 2篇英美派
  • 2篇真相
  • 2篇主义
  • 2篇溥仪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运动
  • 2篇文体
  • 2篇文学教育
  • 2篇文学批评
  • 2篇鲁迅研究
  • 2篇门生
  • 2篇教育

机构

  • 21篇安徽省社会科...
  • 9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 30篇王晴飞
  • 1篇徐晓
  • 1篇樊迎春

传媒

  • 3篇文艺争鸣
  • 3篇社会科学
  • 3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大家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粤海风
  • 2篇扬子江(评论...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被引量:2
2011年
在台湾作家中,陈映真是受鲁迅影响较大的一位。不过在陈映真的思想框架中,左倾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具有着更重要的地位,鲁迅思想的接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框架的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异。
王晴飞
关键词:国民性批判左翼国家认同
胡适与文学研究考据化倾向被引量:1
2013年
考据之学是清代主流学术,民国时仍在学界潜在地发挥着影响。作为新文学和新学术的开拓者,胡适回国之初主动适应这一潮流,并将其与现代西方"科学方法"结合,使得考据之风弥漫学界,引导、规约着当时的文学研究风气和年轻学人的治学路径。一方面促进学术界的专业化及从业人员的学者化倾向,但也造成文学研究过分趋从于考据化的弊端。胡适后来也意识到这一点,有过扭转的努力。
王晴飞
关键词:考据文学研究
韩石山的“进化论”及“小说笔法”——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2010年
或许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的,韩石山的意义正在于写了这么厚的一本书,"更进一步把零散的观点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把许多人躲躲闪闪对鲁迅的贬低索性挑明,推到极端,确实达到了耸动视听的效果"。
王晴飞
关键词:小说笔法进化论
评一种“刀笔”手法
2010年
张耀杰是以还原历史真相自诩的,所写文章也是要"通过老辈人的旧情往事"",发扬光大""21世纪的生命感悟和公民理性"。(1)然而在论及具体的历史个体时,他却常违背了他的自我期许,下笔武断,任意剪裁,多削足适履之痕。
王晴飞
关键词:手法历史真相生命感悟
先锋小说的常与变——以余华等人的创作转型为例
2016年
先锋文学思潮是一场革命,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变"。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产生,有其具体的时代、文学氛围和特定的批判指向;当氛围不再时,批判指向不明,先锋文学难以为继,只有继续求变。而当"变"成为"常",就不妨以"常"为"变"。余华等人90年代以后的探索,放弃"虚伪的形式",走出先锋,徒手搏击日常经验,看似回归,实则亦是新变,是先锋文学"革命后的第二天",它既不同于先锋文学,也与先锋以前的旧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根本区别。经过"先锋精神"的浸染,现实主义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现实主义。先锋作家此时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偏执的形式和人性,而是走向综合,以节制的叙述阐释更丰富的人性和经验。
王晴飞
关键词:先锋文学
林损离职与学风转移
2013年
1934年4月,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林损离职,并于一个月后前往中央大学任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其中原因,涉及学术理念的异同和学术派别之争,当时便言人人殊,在今日仍不时引发争论。倘若将此一事件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北大文科人事格局变动和学风演变的背景之中,则可以看出其背后实含有学术评价机制的转移和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人事纠葛。
王晴飞
关键词:考据词章
“业余”的批评及牙与胃的功能
2017年
所谓“业余”的批评,指的是在作文学批评时时刻保持一种业余心态。我理解中的业余心态,是有那么一点游戏精神,有话则说,无话则隐,话多则长,话少则短。对评论对象应当有选择,不必勉强自己十项全能。硬要以己之短去论别人之长,难免露怯,流于胡说。这样的硬性阐释,不仅不会丰富我们对文学的感受与认知,反而会使文学变得狭窄、逼仄。
王晴飞
关键词:文学批评业余游戏精神心态
后殖民视野中的鲁迅与“国民性批判”被引量:2
201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殖民理论的流行,在鲁迅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所谓的'国民性神话'理论。不过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虽然受到过西方的影响,但由于他立足本土问题,具有强大的主体性,在他那里并不存在所谓的'国民性神话'。
王晴飞
关键词:后殖民
半个名士——论赴台后的台静农被引量:1
2016年
由于与鲁迅关系亲密,赴台后的台静农处境艰难,有许多话从最初的不敢说、不能说,到后来变为不想说。在长久的沉郁中,台静农饮酒挥毫,多有魏晋名士旷达之风,言行却又不离社会常轨,不肯以自我作践为反抗。他长期寄迹于古人的文学艺术,尤其关注易代之际文人的命运,寄寓热情,抒发悲愤,可谓"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不能直说的处境,形成他独特的含蓄蕴藉的文风,于淡淡的苦涩与怅惘中表现饱满充沛的情感。他赴台后,一度将居住之所称为"歇脚庵",这种歇脚意识中,也包含了丧乱漂泊之感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的苦难意识。而台静农即便是"歇脚",也"歇"得如此认真,于苦难险恶中不幻灭,旷达而不苟且。是为"半个名士"。
王晴飞
关键词:含蓄蕴藉士风魏晋风度花间词杜甫诗
胡适进宫与溥仪的公众形象建构被引量:2
2014年
对于胡适进宫谒见溥仪这一事件的重新解读,应建立在对时人叙述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尽量还原胡适谒见溥仪的历史场景。通过重新解读中可以看出这次会面对胡适和溥仪公众形象的影响,以及在对待既定政治秩序方面胡适与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之间态度上的差异。
王晴飞
关键词:溥仪公众形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