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高

作品数:56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外科
  • 20篇心脏
  • 17篇手术
  • 17篇先天性
  • 15篇心脏病
  • 14篇外科治疗
  • 14篇先天
  • 14篇先天性心脏
  • 14篇先天性心脏病
  • 12篇婴幼
  • 12篇婴幼儿
  • 12篇体外循环
  • 12篇缺损
  • 12篇外循环
  • 12篇间隔缺损
  • 10篇动脉
  • 10篇右腋下
  • 10篇切口
  • 9篇婴儿
  • 9篇四联症

机构

  • 56篇郑州市儿童医...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56篇王鹏高
  • 50篇翟波
  • 35篇董向阳
  • 35篇陈忠建
  • 24篇杨房
  • 19篇陈振良
  • 17篇和东阳
  • 11篇崔亚洲
  • 10篇于文波
  • 8篇何强
  • 7篇石磊
  • 6篇李基伟
  • 5篇李文静
  • 5篇彭帮田
  • 4篇刘景旭
  • 4篇李芳
  • 3篇石彩晓
  • 3篇吴跃伟
  • 3篇罗淑颖
  • 3篇张永红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医药
  • 7篇河南外科学杂...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国保健营养...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7
  • 1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术后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血流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在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术后应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各30例,于术中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30cm长的4号深静脉管,经卵圆孔放入左房,作为术后经左房给药途径,分别于术前、脱离体外循环机后即刻、术后2、4、8、16、24、36、48、72h量测心率(HR)、主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以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计算体循环的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经统计学处理后,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并可增加心输出量。结论: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给药可产生明显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翟波何强彭帮田王鹏高陈忠建刘景旭
关键词:左房儿茶酚胺类先心病术后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用胺碘酮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先心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治疗的患儿38例.将患儿给予胺碘酮饱和量后,再按照胺碘酮不同剂量维持给药分为3组,A组5-10μg/kg.min,B组10-15μg/kg.min,C组15-20μg/kg.min,.比较各组显效率、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观察是否发生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其他心律失常情况出现.结果:A组、B组C组6小时起效率分别为12.7%、23.6%和87.5%C组起效率最高,3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心率下降最大比例分别为15.2%、20.5%和33.9%,用药2h,6h, 12h 18h,24h,32h .C组的心率均低于A组和B组,6h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及CVP变化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组病例未发生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未发生其他心律失常.结论:胺碘酮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剂量越大心率下降的时间缩短,疗效约显著.
陈忠建陈振良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于文波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32例VSD合并PH的婴幼儿,在中低温下行VSD修补术,术前给予患儿间断或持续吸氧,术中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应给予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VSD合并PH婴幼儿术后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余肺不张2例,肺炎3例,低心排2例,胸腔积液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是VSD合并PH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董向阳李文静于文波王鹏高陈忠建陈振良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围手术期
右腋下小切口对先天性心脏病法络四联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行性。方法 79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单纯法络四联症35例,法络四联症合并其他畸形44例,本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65.9±11.4)min,术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组死亡1例,因左心发育不良、术后低心排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右侧气胸5例,合并肺炎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清创缝合,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78例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无胸骨畸形,复查心脏彩超情况均较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不但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也是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
陈忠建李芳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崔亚洲陈振良于文波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
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90例。一组(45例)经双心房给药,左心房主要输入儿茶酚胺类,右心房输注针对性较强的扩张肺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另一组(45例)通过中心静脉经右心房给儿茶酚胺类及扩张肺血管药物。以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和心指数,计算体循环阻力、肺血管阻力(PVR),经统计学处理后,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早期(1周内)死亡3例,均为中心静脉给药组;另有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发生了低心排,1例经左心房给药,另1例经中心静脉给药,经治疗痊愈。无远期死亡。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和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及PVR,并可增加CO,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给药效果好,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双心房给药方法安全可行。
陈忠建翟波王鹏高杨房董向阳陈振良崔亚洲
关键词:双心房肺动脉高压儿茶酚胺
小儿急性脓胸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小儿急性脓胸是目前胸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当不仅可能形成慢性脓胸,而且可能会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脓胸患者42例,现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董向阳翟波王鹏高陈忠建和东阳杨房李基伟
关键词:小儿急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严重并发症危重疾病慢性脓胸胸外科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血浆S100β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和术后脑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40例,在体外循环中和结束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S100β浓度,并观测病人术后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体外循环可引起病人血浆S100β蛋白明显升高,水平最高的 3例术后均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术后 24h无精神神经并发症者血浆S100β蛋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体外循环引起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王鹏高施新革赵文增
关键词:S100Β蛋白脑损伤
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矫治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15例
2016年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5-05间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的患儿15例。患儿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后先游离出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导管、弓降部等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端侧吻合术,恢复全身灌注后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体外循环时间86~13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94 min。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肺炎7例。13例患儿随访2个月~3 a,无死亡及再次主动脉狭窄。结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
陈振良翟波王鹏高张永红陈忠建
关键词: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缩窄婴儿期
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60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在治疗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的优点。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有房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行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并对术前、术中、术后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因顽固性低心排死亡外,其余有术后肺炎并发症的5例患者经恢复治疗也恢复正常。经过术后6个月的回访,59例婴幼儿患者心功能发育良好,无其他并发症且患儿手术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采取右腋下小切口术治疗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有利于伤口愈合。
崔亚洲翟波王鹏高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微创
经右腋下切口纠治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介绍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切口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纠治术的经验。 方法: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切口行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纠治术49例(右腋下切口组)。与同期常规正中胸切口行同类手术51例(正中胸切口组)对比。 结果:右腋下切口组手术顺利,临床效果满意。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右腋下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行大部分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纠治术。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何强胡勇军贾英萍翟波彭邦田梁郑王鹏高
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右腋下切口纠治术室间隔缺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