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波

作品数:82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心脏
  • 29篇外科
  • 28篇先天性
  • 24篇手术
  • 23篇先天
  • 23篇先天性心脏
  • 22篇心脏病
  • 21篇先天性心脏病
  • 19篇外科治疗
  • 17篇缺损
  • 17篇间隔缺损
  • 15篇婴幼
  • 15篇婴幼儿
  • 14篇切口
  • 13篇动脉
  • 13篇右腋下
  • 13篇室间隔
  • 13篇体外循环
  • 13篇外循环
  • 11篇小儿

机构

  • 78篇郑州市儿童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78篇翟波
  • 51篇王鹏高
  • 40篇董向阳
  • 39篇陈忠建
  • 38篇杨房
  • 21篇陈振良
  • 17篇和东阳
  • 14篇何强
  • 13篇崔亚洲
  • 10篇于文波
  • 9篇刘景旭
  • 9篇石磊
  • 8篇彭帮田
  • 7篇张永红
  • 6篇李基伟
  • 6篇李文静
  • 4篇梁郑
  • 4篇李芳
  • 3篇石彩晓
  • 3篇吴跃伟

传媒

  • 10篇中国实用医药
  • 9篇河南外科学杂...
  • 7篇中国保健营养...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第七届全国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6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5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确诊后尽早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002 年至2014 年3 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叶内型9 例,叶外型1 例,年龄6 个月—4 岁5 月,平均1 岁3 月,8 例左侧,2例右侧,本组患小儿均在...
陈忠建杨房翟波
婴儿期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婴儿期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包括手术适应症、手术技术特点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5年3月—2012年6月连续97例婴儿期法乐四联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年龄4-12月,平均9.5±2.8月,体重...
翟波
关键词:法乐四联症婴儿期外科治疗
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术后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血流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在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术后应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各30例,于术中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30cm长的4号深静脉管,经卵圆孔放入左房,作为术后经左房给药途径,分别于术前、脱离体外循环机后即刻、术后2、4、8、16、24、36、48、72h量测心率(HR)、主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以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计算体循环的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经统计学处理后,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并可增加心输出量。结论: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给药可产生明显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翟波何强彭帮田王鹏高陈忠建刘景旭
关键词:左房儿茶酚胺类先心病术后
综合治疗方案对小儿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对小儿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ARDS的患儿11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联合通气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道管理,镇静、镇痛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儿出院时的免疫指标(总蛋白、淋巴细胞数、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心脏病术后ARDS,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董向阳李文静翟波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治疗营养支持补液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的经验总结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的经验.方法52例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月~36月,平均(11+3.2月)体重4。1~18KG平均(9+115)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1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16例,VSD合并厉间隔缺损1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1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或持续缺氧发作心衰史,经内科长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均行急诊手术,除PDA直接结扎外,其他均采用正中切口,用膜肺及改良超滤技术,术后呼吸机治疗。结果术后感染较重无法脱机2例,带机一周后家长放弃治疗,强行拔管后死亡;并发气胸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5例,合并低心排1例,治疗后痊愈。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反复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急诊手术,矫正心内畸形,阻止左向右分流,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杨房翟波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重症肺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改良超滤技术
右腋下微创切口在6个月以下小婴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心脏外科技术正迎来微创的大潮,手术切口缩小和隐蔽使得心外科手术更易为患者接受。然而,对于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国内多数心脏中心仍采用胸骨正中手术切口,其对小婴儿胸廓美观方面影响较大。郑州市儿童医院自1995年开始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随着经验的总结和操作技术的改进,在适应证的选择上逐步向低年龄、低体重患儿靠近。
陈振良张永红翟波王鹏高陈忠建杨房崔亚洲董向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
氯胺酮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氯胺酮对患者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3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15例。K组转流前经中心静脉泵入氯胺酮1 mg/kg;C组给予等量平衡液。分别于转流前和转流完毕时检测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转流前2组S-100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流后2组S-100β和TNF-α水平均较转流前升高(P<0.05);转流后C组S-100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脑损伤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王鹏高和东阳董向阳李基伟陈忠建翟波
关键词:体外循环氯胺酮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
经左心房内吻合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经左心房内径路吻合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采用左心房内路径吻合法治疗心下型TAPVC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8~42d,平均(28.9±6.73)d;体重2.8~5.4kg,平均(3.9±1.43)kg。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充分游离左、右肺静脉、共汇静脉、垂直静脉后,在心脏自然状态下观察共汇静脉一垂直静脉与心脏位置关系,对共汇静脉一垂直静脉走形位于左房或房间隔后位的14例患儿,采用左心房内径路将肺静脉共汇一垂直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89~141min,平均(118.7±22.1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6-67min,平均(52.1±6.5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7d,平均(4.19±1.04)d。术后早期(46h)1例患儿因消化道出血死亡,其余13例患儿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气胸2例、肺部感染7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13例患儿出院后1个月、3个月、1年随访率均为100%。结论对共汇静脉一垂直静脉走行位于左房或房间隔后的心下型TAPVC,采用左心房内路径吻合法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陈振良翟波王鹏高董向阳陈忠建杨房崔亚洲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房心脏外科手术
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术后处理和疗效。方法 全组 15例病儿中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15岁 ;体重 10~ 5 6kg。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8例 ,其中 3例心脏不停跳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7例 ,2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转流 ,5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腔肺吻合。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早、中期效果满意 ,无严重并发症 ,活动量均明显改善 ,动脉血氧饱和度 (SO2 )由 0 6 5± 0 0 6上升至 0 88± 0 0 6。常温手术者不用血、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 ,花费低。结论 双向腔肺分流术是治疗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的有效术式 ,改进手术和术后处理方法可提高术后效果。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更简便 ,创伤小 ,恢复快。
彭帮田何强梁郑王鹏高胡勇军翟波
关键词:双向腔肺分流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脓胸48例治疗体会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科从2009年六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脓胸患儿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1月-7岁,平均3.5岁,体重4.3-33KG,平均11.3KG。诊断依据;临床有呼吸道症状,查体胸部有积液或积气体征,结合胸片,胸部CT及B超辅助诊断,以胸腔穿刺抽出脓液为准,胸液培养阳性1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链球菌3例,大肠杆菌3例,绿脓杆菌1例,根据药敏应用抗菌素,培养阴性者给予光谱抗生素消炎,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早期积极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未彻底吸收,病程大于四周纤维板形成后行胸腔纤维板剥脱术。结果4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一例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保留胸腔引流管14天,瘘口闭合,拔管后出院。结论小儿脓胸一旦诊断成立,早期积极引流脓液,根据药敏,明确致病茵,控制感染,后期行纤维板剥脱术,消灭脓腔,解除对肺的束缚,促进肺的扩张,能够缩短病程,减少花费,治疗效果良好。
杨房翟波张永红
关键词:小儿脓胸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闭式引流纤维板剥脱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身支持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