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琚龙玉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机械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悬架
  • 4篇空气悬架
  • 4篇附加气室
  • 1篇弹簧
  • 1篇等强
  • 1篇等强度
  • 1篇电路
  • 1篇电路分析
  • 1篇多目标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悬臂
  • 1篇悬臂梁
  • 1篇压电
  • 1篇压电复合
  • 1篇容积
  • 1篇数值仿真
  • 1篇气弹簧
  • 1篇阻尼
  • 1篇模糊控制
  • 1篇模态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琚龙玉
  • 3篇李仲兴
  • 3篇江洪
  • 2篇李美
  • 1篇高明宏
  • 1篇徐兴
  • 1篇黄定师
  • 1篇张丛
  • 1篇陈锦程
  • 1篇周扬扬

传媒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汽车技术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压电与声光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附加气室容积可调空气悬架多目标参数匹配被引量:7
2014年
将二次寻优方法应用于附加气室容积可调空气悬架系统参数匹配中,构建附加气室容积可调空气悬架系统的1/4车辆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遗传算法,以不同工况下的车辆行驶平顺性为目标,渐进完成附加气室容积、减振器阻尼的参数匹配。分析匹配后的车辆综合性能表明,簧上质量垂向加速度得到有效抑制,轮胎动载荷及悬架动行程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车辆在多种工况下的综合力学性能改善。
琚龙玉李仲兴江洪李美
等强度压电复合悬臂梁的理论建模与数值仿真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了三角形压电复合悬臂梁的等强度假设,并推导了三角形压电复合悬臂梁准静态电压输出理论表达式。采用ANSYS 11.0对三角形压电复合悬臂梁的模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层合厚度比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对比了采用不同基底材料的压电梁电压输出理论值和模拟值。理论和模拟结果表明三角型压电复合悬臂梁在最优层合厚度比下的最大电压输出约为5V,其谐振频率约为62Hz。
琚龙玉张丛邱国俊
关键词:模态分析
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的综合性能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以带附加气室的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力学与工程热力学,建立空气弹簧-连接管路-附加气室数学模型;考虑到空气弹簧刚度的非线性,将其以空气弹簧非线性力的形式引入到1/4车辆动力学模型中;以寻求车辆乘坐舒适性、轮胎接地性与操纵稳定性的综合性能最优为目标,对典型工况下的附加气室容积与减振器阻尼进行寻优。优化结果表明,悬架的综合性能、乘坐舒适性得到改善,轮胎接地性与操纵稳定性略有降低。台架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黄定师江洪琚龙玉陈锦程
关键词:空气悬架附加气室阻尼
可变容积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的参数优化与控制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热力学与车辆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带可调容积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的数学模型;以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轮胎接地性和操纵稳定性为目标,附加气室容积与减振器阻尼系数为设计变量,建立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接着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最后整合车辆典型工况下的优化结果,以载荷、车速及路面等级为控制输入量,采用决策控制实现可调容积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结果表明,基于参数优化结果的决策控制能有效提高悬架的综合性能,降低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但轮胎动载荷略有增加。
李仲兴琚龙玉江洪黄定师
关键词:空气悬架附加气室多目标优化
应用机电相似理论的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机电相似理论建立了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电学模型,以及该空气弹簧系统与电学系统元器件之间的等效关系。采用网孔电流法研究了附加气室容积、振动频率等对空气弹簧刚度的影响。通过电路分析可知: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刚度随附加气室容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激振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主附气室之间气压的相位差也随频率的升高逐渐增大,但不会超过90°。为了验证电路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特性试验,确定了电学模型参数并带入模型进行仿真。对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较为吻合,表明所建电学模型及电学分析是正确的,说明将机电类比方法引入空气弹簧系统特性的研究是可行的,为该方法在其他机械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李仲兴高明宏徐兴琚龙玉
关键词: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电路分析刚度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模糊控制被引量:5
2016年
为解决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因结构特点难以充分发挥车身高度调节优势的问题,构建了专门适用于横向互联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控制策略。针对系统非线性与时滞性引起的车身高度超调现象,设计了车身高度模糊控制器。整车采用2个二维模糊控制器对前后空气弹簧进行控制:前空气弹簧控制输入以目标高度为基准,解决调节过程中超调明显等问题;后空气弹簧控制输入以前空气弹簧处实际车身高度变化为基准,提高高度调整过程中车身姿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前后控制器分工协作不仅有效解决了调节过程中出现的超调现象问题,而且保证了车身姿态的稳定性。
琚龙玉任世恒周扬扬李美
关键词:空气悬架模糊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