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朗

作品数:35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8篇HELA细胞
  • 8篇病毒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柯萨奇
  • 7篇柯萨奇病毒
  • 7篇基因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6篇缺氧
  • 6篇缺氧缺血性
  • 6篇肌苷
  • 6篇儿童
  • 5篇蛋白
  • 5篇新生大鼠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脑损伤
  • 5篇柯萨奇病毒B...
  • 5篇川崎

机构

  • 30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中南大学
  • 3篇长沙市中心医...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澳门镜湖医院

作者

  • 34篇田朗
  • 20篇杨作成
  • 10篇黄利华
  • 9篇李卓颖
  • 8篇江杰
  • 7篇旷寿金
  • 7篇李欣
  • 6篇黑明燕
  • 6篇陈佳
  • 5篇伍志翔
  • 5篇杨丽
  • 5篇赵玲玲
  • 4篇朱咏贵
  • 4篇陈志衡
  • 4篇邓永红
  • 3篇成亮
  • 2篇邢晓为
  • 2篇王曼知
  • 2篇戴红梅
  • 2篇曾津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噬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研究发现自噬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自噬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宿主细胞可利用自噬降解病毒、递呈病毒抗原、激发免疫反应等机制来发挥保护作用。然而病毒也利用自噬,维持自身的存活和复制,最终成为感染的加速器。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病毒与宿主细胞自噬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田朗李欣杨作成
关键词:自噬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
纤维蛋白原β链-148C/T和-455G/A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β链(Fgβ)-148C/T和-455G/A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47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和60例对照儿童(对照组)进行Fgβ-148C/T及-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2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川崎病组中,并发CAL者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未并发者(χ2=7.009,P<0.05)。②2组Fgβ-455G/A基因多态性的GG、GA、AA基因型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川崎病组中,并发CAL者G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未并发者(χ2=7.009,P<0.05)。结论:Fgβ-148C/T和Fgβ-455G/A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川崎病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Fgβ-148C/T基因的CT基因型及Fgβ-455G/A基因的GA基因型与川崎病并发CAL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陈碧仪李卓颖江杰陈志衡陈佳田朗黄利华杨作成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儿童
IL-1β基因-31T/C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关联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IL-1β基因启动子区–31T/C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00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和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IL-1β–31位点的基因型,并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性。结果:IL-1β–31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川崎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川崎病组中TT基因型携带者的风险是TT基因非携带者的0.37倍(χ2=5.65,P<0.01,OR=0.37,95%CI:0.16~0.85),但IL-1β–31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川崎病组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者与无冠状动脉损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1β–31T/C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TT基因型携带者患川崎病的风险较低。
邹登阿莫江杰田朗陈佳李卓颖杨作成
关键词:川崎病白细胞介素-1Β单核苷酸多态性儿童
柯萨奇病毒B3感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后Bad mRNA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Bad 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通过CVB3感染建立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VB3感染He La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3 h、6 h、9 h、12 h、24 h)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d mRNA的表达。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Bad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VB3感染He La细胞后对照组各时间点无形态上的变化;病毒组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细胞病变效应,以感染24 h后最明显。对照组各时间点Bad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各时间点Bad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24 h后病毒组Bad mRNA[(0.61±0.06)s]表达低于对照组[(0.76±0.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5,P<0.05),而3 h、6 h、9 h、12 h后病毒组和对照组Bad mRNA表达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0.43,-3.9,-0.97;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Bad mRNA在CVB3病毒感染的He La细胞中发挥促凋亡作用。
田朗李欣杨丽陈佳杨作成
关键词:HELA细胞细胞凋亡
湖南汉族儿童T淋巴细胞受体保守域α链基因-560 C/T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发病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受体保守域α链基因(TCRCα)-560C/T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HSP患儿36例,以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2组儿童行TCRCα-560C/T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TCRCα-560位点的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在HSP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9,P〉0.05),而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HSP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P〈0.05)。结论TCRCα-560C/T基因多态性变化与HSP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曾津王曼知李卓颖江杰田朗伍志翔周杜鹃杨作成
关键词:T淋巴细胞受体过敏性紫癜儿童
新生儿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UV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病原菌。方法对112名出生体重大于1500g、出生24h内行UVC的新生儿,于置管后即时做血培养及置管后24h和1周的脐根部皮肤拭子细菌培养。置管相关性感染定义为"脐轮持续红肿超过24h或置管后明显腹胀,或无原因精神反应差,或血培养阳性"。结果置管相关性感染率为8.9%。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4%,置管后24h和1周脐根部皮肤表面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和16.2%。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5.2%和44.8%,革兰阳性菌中以B族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结论 UVC与新生儿院内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UVC相关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相似。
黑明燕赵玲玲伍志翔田朗谭彦娟
关键词:病原菌新生儿
肌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肌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肌苷治疗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参照Rice的方法建立HIBD模型。肌苷组在缺血缺氧后注射100mg/kg肌苷,2次/d,连续7d,HIBD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与缺血缺氧后6h、12h、1d、3d、7d、14d常规灌注取脑免疫组化检测VEGF。结果肌苷组VEGF表达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多,且于1d、7d出现双峰曲线,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IBD组在缺血缺氧后1d达高峰,然后表达逐渐减少,3d时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苷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来发挥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田朗旷寿金黑明燕邓永红
关键词:脑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aspase-3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7日龄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n=4),左颈总动脉结扎HIBD组(H组,n=4)及肌苷治疗组(I组,n=4),在缺氧缺血后3 d进行尼氏染色。另取12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按上述随机分组,每组40只,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在缺氧缺血后6 h、12 h、24 h、3 d、7 d时间点的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尼氏染色可见肌苷治疗组能减轻脑组织的损伤。HIBD组Caspase-3在缺氧缺血后6 h开始出现裂解片段,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肌苷治疗组裂解片段的表达较HIBD组减少,两者之间比较(P<0.05)。结论肌苷治疗能够减少HIBD大鼠Caspase-3的激活,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提示肌苷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化而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伍志翔田朗旷寿金
关键词:肌苷脑损伤半胱天冬酶-3新生大鼠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92例川崎病患儿及108例健康儿童GPX-1基因的-46C/T位点和599C/T位点多态性。结果川崎病组GPX-1基因-46C/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和C、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74和0.166,P均>0.05)。川崎病组GPX-1基因599C/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和C、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χ2=0.429和0.368,P均>0.05)。川崎病患儿合并CAL组与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GPX-1基因-46C/T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χ2=0.507和0.487,P均>0.05)。川崎病患儿合并CAL组与NCAL组GPX-1基因599C/T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χ2=0.635和0.535,P均>0.05)。结论尚未发现GPX-1基因-46C/T位点多态性以及599C/T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CAL的发生存在明显关联性。
陈芳江杰李卓颖陈佳田朗李欣伍志翔黄利华杨作成
关键词:川崎病基因多态性
饥饿状态下CVB3对Hela细胞4EB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饥饿状态下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Hela细胞后对4EBP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CVB3感染后非饥饿及饥饿状态下Hela细胞中4EBP1的表达。结果饥饿与非饥饿状态下对照组及CVB3感染组(病毒组)Hela细胞中均有4EBP1表达,病毒组4EBP1表达降低(P<0.05),随病毒感染时间延长,4EBP1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非饥饿组4EBP1表达低于饥饿组(P<0.05)。结论 CVB3感染Hela细胞后4EBP1表达下降,随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饥饿促进4EBP1的表达。
田朗朱咏贵成亮黄利华杨作成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HELA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