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琳璐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3篇屈光
  • 3篇晶状体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眼前节
  • 2篇眼球震颤
  • 2篇震颤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人工晶状体
  • 2篇近视
  • 2篇激光
  • 2篇角膜
  • 2篇闭角
  • 2篇闭角型
  • 2篇闭角型青光眼
  • 2篇PENTAC...
  • 2篇PENTAC...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作者

  • 11篇田琳璐
  • 4篇章玉群
  • 3篇冯婕妤
  • 3篇盛耀华
  • 3篇朱煌
  • 2篇赵立全
  • 2篇赵东升
  • 2篇华佩炎
  • 2篇王亚夫
  • 2篇章翼
  • 2篇亢晓丽
  • 2篇王于蓝
  • 1篇周秀莉
  • 1篇岑洁
  • 1篇李音
  • 1篇赵晨
  • 1篇胡毅倩
  • 1篇王洁
  • 1篇吴丽萍
  • 1篇吴琦嵘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十四届国际...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定量测量角膜密度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人群的角膜密度值,探讨角膜密度与年龄及角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对224眼健康眼按年龄段和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利用OCULUS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获取三维图像,测量角膜顶点垂直轴线上角膜的最大密度值。观察各个年龄段及不同角膜厚度受检者的角膜密度值,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224眼健康眼角膜平均密度值为21.91±3.34,年龄和角膜厚度均与角膜密度呈正相关(r=0.5643,P<0.0001;r=0.2004,P=0.0026)。角膜密度(Y)与年龄(X1)和角膜厚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8.9420+0.0882X1,Y=500.78+1.8801X2;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2.3424+0.0943X1+0.0303X2(R2=0.3972,F=72.87,P<0.0001)。结论 角膜密度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并且角膜越厚,角膜密度值越大。可以根据年龄、角膜厚度估算角膜密度,客观评估角膜的受损程度。
王洁朱煌冯婕妤赵立全田琳璐季星岑吴琦嵘
关键词:PENTACAM系统角膜混浊角膜厚度
Pentacam Scheimpflug系统测定晶状体密度及其与超声乳化能量消耗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Pentacam Scheimpflug系统测定晶状体密度及其与超声乳化能量消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123例(137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对所有患眼采用Emergy-Little核硬度分级标准进行晶状体分级,并利用PentacamScheimpflug系统测量患眼晶状体密度,采用曲线估计回归分析获得晶状体密度与Emergy-Little核分级、平均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和有效超声时间的最佳拟合线,以了解晶状体密度与超声能量消耗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最佳拟合线和确定系数(R2)发现,晶状体密度与Emergy-Little分级呈线性关系(R2=0.78),晶状体密度与平均超声能量(R2=0.51)、超声乳化时间(R2=0.88)和有效超声时间(R2=0.81)均呈指数关系。结论晶状体密度作为一个客观、定量的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术前白内障程度。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超声能量的消耗随着晶状体密度的增高呈指数性增加。
华佩炎叶向彧吴丽萍田琳璐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密度PENTACAM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前房结构变化.验证超声乳化晶体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42例44眼,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1d、1周、3个月用Pentaca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变化,同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并与Pentacam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ntacam能清晰显示手术前后眼前段组织三维结构,术后平均前房容积、平均前房深度、前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眼压降低,视力提高(P<0.01)。Pentacam前房深度的测量结果及离散系数均小于A超(P<0.01)。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能直观定量反映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及前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加,是术后早期安全的检查手段。
章玉群王于蓝盛耀华田琳璐
关键词:PENTACAM系统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852例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屈光的异常状态及视力矫正情况。方法:视力异常学龄前儿童852例(1615眼)作散瞳验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单纯近视443眼(27.43%),复性近视散光255眼(15.79%),单纯远视287眼(17.77%),复性远视散光347眼(21.49%),混合性散光283眼(17.5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诊的学龄前近视患者逐渐增多;父母近视对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的增加有影响;屈光不正大都以轻中度为主(82.43%),视力大多(80.40%)是可以矫正的。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和近视散光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朱煌赵立全田琳璐沈亚王亚夫冯婕妤华飞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近视远视散光视力
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的临床特征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1个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采集所有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对家系内5位患者进行视力、代偿头位扭转角、立体视觉、双眼视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动仪检查和散瞳验光。结果·该家系突变位点为酵母功能域包含蛋白7(FERM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7,FRMD7)基因第9外显子上c.823-829delACCCTAC(p.Thr275fs)移码突变。该家系患者视力多为中度受损,屈光不正为轻度散光性屈光不正,立体视觉下降,双眼可同时视但无法融合,眼球震颤波形为双向冲动型波形,视网膜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视觉诱发电位表现多为峰时延迟、振幅降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未见视网膜黄斑部异常表现,代偿头位表现较为多样。结论·FRMD7蛋白Thr275fs是导致该家系致病的主要原因。该家系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陈珺珏田琳璐韦严亢晓丽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行中间带移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行中间带移位术后相关眼部参数变化特点,为临床术后效果评估及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诊断为INS并施行中间带移位术的17例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手术方式分别为Parks5-6-7-8、Anderson、Kestenbaum5-5-6-4、中间带合并斜视矫正及垂直肌中间带移位术。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患儿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BVA)、中间带位置、扩大的眼球震颤视功能(NAFX)和中心凹时间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术后中间带回退患儿与未回退患儿的BCBVA、NAFX和中心凹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儿中女性6例,男性11例,手术年龄5~11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4.8±6.0)个月。INS患儿术前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82±0.147、0.300±0.056,中心凹时间为(0.594±0.011)s,中间带位置为23.570°±0.118°;术后3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18±0.044、0.260±0.045,中心凹时间为(0.950±0.146)s,中间带位置为5.360°±1.107°;术后6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264±0.039、0.230±0.037,中心凹时间为(1.496±0.233)s,中间带位置为6.070°±1.303°;术后12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09±0.039、0.250±0.045,中心凹时间为(1.455±0.201)s,中间带位置为9.290°±8.520°;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之后出现中间带位置回退。术后中间带回退患儿术前第一眼位、中间带NAFX分别为0.308±0.063、0.393±0.210,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中间带NAFX分别为0.430±0.090、0.471±0.140,术前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450±0.043、0.417±0.031,术前、术后3个月中心凹时间分别为0.122(0.080~1.014)s、0.438(0.170~1.450)s,均低于术后中间带无回退患儿[0.523±
陈琚珏田琳璐张柳蕙王嘉璐亢晓丽
关键词:眼外科手术眼球运动视敏度
Monovision法白内障术后屈光矫正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研究以Monovision法植入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进行白内障术后无调节状态矫正的疗效.方法 47例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在术前调查视觉需求,检查最佳远、近矫正视力,主眼检测,分为两组.Monovision组39例植入单焦点折叠式IOL,其中主眼正视化矫正,非主眼保留-0.75~-2.50 D的近视矫正.对照组8例植入单焦点折叠式IOL,双眼均做常规正视化矫正.术后对视力、视觉质量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测预留度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度近视患者目标屈光度误差为-(0.46±0.39)D,略差于正常眼轴者的-(0.33±0.2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novision组中,87.2%者双眼同时视裸眼远视力达到20/20~20/30,与对照组(7/8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P>0.05).Monovision组裸眼近视力均达到或优于J4,达到J1~J3者占77.2%;对照组则均为J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能够从事更多的个人自理和社会活动.两组术后主观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结论 Monovision法应用于白内障术后屈光矫正,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远、近视力日常需求,减少术后眼镜的依赖率.
王于蓝盛耀华岑洁田琳璐
关键词:MONOVISION人工晶状体老视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相关生存质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植入晶体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的变化,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患者(对照组)各...
赵晨章玉群田琳璐王亚夫章翼华佩炎
后曲率实测法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后曲率实测法计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方法多种测量角膜屈光力方法的比较性研究。回顾性分析按后曲率实测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眼8例(11只眼,10只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只为人工晶状体置换术),计算术后稳定屈光状态与目标屈光度的差异,并据此推导实际角膜屈光力。分析其他角膜曲率法(自动曲率计、角膜地形图、球镜当量法、前曲率法、Pentacam提供的EKR曲率)计算人工品状体度数可能造成的屈光偏差。对LASIK术后6个月随访眼23例行详细屈光检查,根据术前角膜屈光力及手术前后眼屈光度改变推导术后理论角膜屈光力。分析后曲率实测法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与理论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并与其他角膜曲率法作比较。结果采用后曲率实测法计算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眼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8±0.2,与目标屈光度绝对偏差平均为(0.36±0.36)D(-0.63~+0.85D),绝对偏差≤0.25D、≤0.50D、≤1.00D的眼比例数分别为55%、73%和91%。其屈光偏差显著低于自动曲率计[(2.50±1.08)D]、角膜地形图[(1.90±0.88)D]、球镜当量法[(2.09±1.62)D](P〈0.01)及前曲率法[(1.45±1.10)D](P〈0.05)的预期结果;与EKR曲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偏差范围(-1.13~0.85D)小于后者(-1.10~1.80D)。23例单纯LASIK术后眼的角膜屈光力测算同样显示后曲率实测法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与理论角膜屈光力偏离程度最小,绝对偏差为(0.67±0.45)D。结论后曲率实测法计算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可行性准确性俱佳。
胡毅倩周秀莉李音徐承慧田琳璐冯婕妤朱煌盛耀华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屈光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Pentacam眼前节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前房容积(anteriorchamber volume,ACV)、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的变化。方法:临床选取2007-10/2009-05在本院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20眼,闭角型青光眼病史及其他眼疾的患者排除。对全部患者应用Pentacam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6mo的ACV,ACD和ACA(鼻侧,颞侧,上方,下方),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各期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应用t检验和one-wayANOVA数据分析,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IOP与ACV,ACD,ACA之间关系。结果:术前ACV,ACD,ACA,IOP依次为152.25±39.87mm3,2.86±0.55mm,28.56°±4.87°,15.54±2.23mmHg;术后1mo,ACV,ACD,ACA,IOP依次为189.65±36.73mm3,4.02±0.53mm,39.72°±5.02°,13.02±1.97mmHg;术后6mo,ACV,ACD,ACA,IOP依次为191.47±33.79mm3,4.01±0.38mm,42.02°±5.98°,12.76±1.52mmHg。ACV,ACD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4个象限的ACA在术后1,6mo均较术前显著增大,眼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mo与1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ntacam系统检查手术前后眼前节为非接触性,自动快速易操作。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型IOL植入术后1,6mo ACV,ACD均增大,4个象限ACA均增大,同时伴有眼压显著下降。术后6mo与1mo基本无差异。
章玉群徐巍华田琳璐赵东升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