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冰
- 作品数:30 被引量:39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囊袋张力环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评价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植入张力环后进行囊袋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价值。对15例晶状体半脱位(脱位范围1/4~3/4象限)或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环形撕囊后,对脱位范围﹤1/2象限者,将囊袋张力环(CTR)送入晶状体囊袋内;对脱位范围>1/2象限者,将可缝合囊袋张力环(MCTR)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角膜缘的巩膜上。术后随访6~9月,测视力、眼压、散大瞳孔进行眼前节裂隙灯观察。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内13只眼,植入睫状沟2只眼;15只眼术后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囊袋撕裂和玻璃体脱出。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8者8只眼;0.3~0.7者7只眼。术后1d,眼压为3~27mmHg,一过性高眼压5只眼,随访9个月中,有2例患眼因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而行激光治疗。囊袋张力环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使人工晶状体居中性更佳,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 辛瑞程冰
- 关键词:晶体半脱位囊袋张力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晶状体病的手术关键技术改进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 刘奕志陈伟蓉郑丹莹罗莉霞吴明星程冰柳夏林张新愉林浩添黄文勇何明光殷秋霞杨文辉刘玉华张振平
- 晶状体病是全球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约占中国盲人总数的50%,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晶状体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传统手术治疗模式存在较多的局限。项目组对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发病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革...
- 关键词:
- 关键词:发病机理白内障手术
- 青年人单眼白内障术后立体视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青年人单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立体视功能。方法:选择行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0岁以下患者44例,术眼和非手术眼矫正视力正常。分为三组,第一组,术后双眼正视,第二
- 罗书科林振德郑丹莹程冰李永华俞阿勇
- 关键词:立体视白内障术后立体视功能
- 文献传递
- 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的染色技术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观察VisionBlue(0.06%台盼蓝)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CCC)及整个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方法:30例30只眼,术中前房注入0.1ml VisionBlue,观察前囊膜着色效果、撕囊成功率、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囊膜保护的完整率以及角膜内皮、眼压和房水炎症反应等。结果:28眼前囊膜周边及中央一次性均匀着色,2只眼经过两次染色后着色均匀;撕囊全部成功顺利,在后续的超乳手术中保留的囊膜边界清晰,完整率30/30;术中无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炎症反应轻,眼压及角膜内皮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追踪3个月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VisionBlue染色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技术,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有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CCC和整个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 林振德朱晓波程冰邹玉平冯波
- 关键词:染色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连续环形撕囊术
- 白内障手术改良及其对眼组织和复明质量影响的系列研究
- 刘奕志葛坚何明光程冰刘玉华陈伟蓉李绍珍
- 该项目属医学眼科学。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是全球首位的致盲眼病,中国每年新增400万,是中国防盲的重点。虽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理想的方法,但由于国人眼球结构和白内障的特殊性,手术难度大...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预后影响
- 单眼视设计人工晶状体眼立体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 目的:研究按单眼视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眼术后视力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双眼先后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1例,一眼按术后为正视眼, 另一眼按术后为近视—1.75D植入相应度数人工晶状体,术后应...
- 罗书科林振德程冰俞阿勇李永华
- 关键词:立体视功能人工晶状体眼
- 文献传递
- 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丙烯酸酯 (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 (5 6只眼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或负度数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术后随访时间≥ 3个月。结果 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0 1者 2只眼 ,0 1~ 0 4者 12只眼 ,0 5~ 0 9者 36只眼 ,1 0~ 1 5者 6只眼 ;4只眼 (7 2 %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1只眼 (1 8% )发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或负度数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林振德冯波邹玉平程冰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近视
- 儿童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原因和手术复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状体 (IOL)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原因 ,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年龄 <14岁、白内障摘除后房型IOL植入术后发生固定性瞳孔夹持患者 30例 (31只眼 )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并发症 ,并对其中 8例 (8只眼 )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行IOL复位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发生较严重的葡萄膜炎性反应及其所致的虹膜后粘连和瞳孔膜闭或闭锁 ,以及不同程度的后发性白内障。IOL复位手术中可见 8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晶状体周边皮质再生。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葡萄膜炎性反应、晶状体皮质再生及后发性白内障是引起儿童IOL固定性瞳孔夹持的主要原因。手术分离虹膜粘连、清除晶状体再生皮质并切除后发性白内障 ,可有效复位IOL。
- 吴明星刘奕志刘玉华程冰
- 关键词: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复位术后并发症摘除术
- 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的变化。 方法 2 0例眼轴≥ 2 7mm的高度近视患者 ,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前后 1周分别行手术眼和对侧未手术眼的视网膜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 ,对比观察手术眼黄斑区 OCT图像的变化。 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前后 1周时视网膜黄班中心凹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131.6± 16 .37)、(189.75±4 5 .6 9) μm,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80 5 ,P=0 .0 1)。未手术眼同时测定的视网膜黄班中心凹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133.5± 15 .12 )、(133.5± 14 .6 3) μm,二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6 7,P=0 .85 3)。手术后 1周时 ,2 0只手术眼中 ,3只眼发现明显的黄斑周围玻璃体条索牵引并伴有视网膜的增厚 ;1只眼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劈裂 ;2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增厚明显并伴有轻度视网膜水肿。 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 ,部分患者出现玻璃体条索对视网膜的牵拉 ,部分患者出现亚临床状态的视网膜劈裂。
- 程冰刘杏刘奕志葛坚凌运兰郑小平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高度近视光相干断层扫描目的观
- 爆破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被引量:3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以爆破结合高真空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 将晶状体核硬度 >Ⅲ级的白内障患者 819例 (95 4只眼 )随机分为连续组、脉冲组及爆破组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设定负压连续组和脉冲组为 16 0mmHg(1mmHg =0 133kPa) ,爆破组为 2 5 0~ 30 0mmHg;最大能量均为 6 0 %。记录 3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连续组、脉冲组及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 2 5 36 %± 6 6 5 %、19 5 4 %± 3 5 0 %及 6 2 7%± 1 2 7% ;超声时间分别为 (2 2 2± 30 )s、(186± 4 1)s及 (36± 6 )s;比较 3组所用超声能量和时间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5 ,0 0 0 0 1)。3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 ,连续组与脉冲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6 2 ) ;与爆破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2 )。术后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连续组和脉冲组 (P =0 0 0 5 ,0 0 0 1)。连续组术后角膜水肿 (+++)者多于脉冲组和爆破组。结论 应用爆破结合高真空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 ,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 ,值得推广使用。
- 刘奕志程冰
- 关键词: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白内障术后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