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文丽

作品数:30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心肺
  • 6篇心肺复苏
  • 6篇预后
  • 6篇危重
  • 6篇脑损伤
  • 5篇双频指数
  • 5篇缺血
  • 5篇危重病
  • 5篇脑电双频
  • 5篇脑电双频指数
  • 5篇S100蛋白
  • 4篇血性
  • 4篇神经元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特异性烯醇化...

机构

  • 25篇解放军第40...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黑龙江省中医...

作者

  • 30篇缪文丽
  • 18篇李海玲
  • 13篇任红贤
  • 12篇林慧艳
  • 6篇刘宏
  • 4篇刘楠
  • 3篇高维滨
  • 3篇黄红利
  • 3篇黄金林
  • 2篇王弘道
  • 2篇沈璇
  • 2篇王弘道
  • 1篇张元信
  • 1篇辛苏宁
  • 1篇王洪萍
  • 1篇梁冰
  • 1篇王军
  • 1篇娄云鹏
  • 1篇吕发勤
  • 1篇李成建

传媒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2011军队...
  • 2篇2012军队...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年龄分层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临界值预测重症监护病房病死率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年龄分层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顺序收入解放军第四○一医院ICU 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5岁组(105例)和≥65岁组(190例).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的血清NT-proBNP、红细胞比容(HC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存活概率(PS).以ICU病死率为预测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对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 ①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循环、消化、神经系统及术后患者比例,HCT、PC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5岁组男性比例、APACHEⅡ评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NT-proBNP明显高于<65岁组[男性比例:51.6%比33.0%,x2=9.093,P=0.003; APACHEⅡ评分(分):22.94±8.10比19.44±8.51,Z=-3.259,P=0.00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29.47%比17.14%,x2=5.472,P=0.024;NT-proBNP(ng/L):5 859.00(2 050.75,23 802.75)比2 882.00(275.15,6 236.00),Z=-5.514,P=0.000];而PS、多发伤和其他疾病患者比例及eGFR明显低于<65岁组[PS:59.0(31.5,79.0)%比70.0(40.0,84.0)%,Z=-3.431,P=0.001;多发伤患者比例:0.53%比17.14%,x2=30.987,P=0.000;其他疾病比例:5.79%比13.33%,x2=4.962,P=0.030;eGFR(mL·min-1·1.73 m-2):81.07(45.77,131.80)比95.54(33.64,165.55),Z=-2.214,P=0.027].②<65岁组NT-proBNP预测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95%CI)]明显大于≥65岁组及全体患者[0.825(0.738~0.892)比0.664(0.592~0.731)、0.725(0.670~0.775),Z1=-2.835,P1=0.005; Z2=-1.995,P2=0.046].③<65岁组NT-proBNP临界值(2 882 ng/L)的敏感度(76.10%比64.10%)、特异度(82.35%比67
李海玲王洪萍娄云鹏缪文丽莎宁
关键词:危重症
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评估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早期血清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脑损伤的评估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院外、院内发生CA,经CPR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解放军第401医院ICU的患者共36例,其中8例因存活不足24h剔除,剩余28例。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将患者分为A组(包括GOS1~2分)19例和B组(包括GOS3—5分)9例。健康对照12例为C组。所有患者均在ROSC后2h、12h、24h、48h、72h分别采取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100、NSE。同时收集入ICU后24h内临床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Ⅲ评分及存活概率(APACHEⅡ、Ⅲ、PS)。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ROSC时间与各时间点的S100、NSE水平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APACHEⅡ、Ⅲ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PS、GC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A组的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比B组明显长(P〈0.05)。A组在2h、12h、48h、72h的S100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而12h、24h、48h、72hNSE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在48hS100、NSE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h、12hS100水平与ROSC时间显著相关(P〈0.05);12h、24h、48hNSE水平与ROSC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NSE均可作为判断CPR后早期缺氧性脑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两者联合动态检测对于估计ROCS时间、判断继发性脑损伤、指导脑复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海玲缪文丽林慧艳任红贤刘宏梁冰
关键词:心肺复苏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损伤
血清S100蛋白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S100蛋白(S100)对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8例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收入ICU的患者,以CPR成功后2个月意识状态分为意识未恢复组(U组,19例)和意识恢复组(C组,9例)。另有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H组)。所有患者均在ROSC后2、12、24、48、72h分别采集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100;同时收集入ICU后24h内临床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Ⅲ评分(APACHEⅡ、Ⅲ)及存活概率(PS)。结果U组APACHEⅡ、Ⅲ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PS、GC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较C组明显长(P<0.05)。U组在2、12、48、72h的S100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C组在2、24hS100水平明显高于H组(P<0.05)。以S100水平0.2μg/L作为诊断界点(cutoff值),ROSC后2hS100对CPR后2个月意识未恢复的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72.7%(P<0.001),12h分别为100%和81.8%(P<0.001),48h分别为90%和80%(P<0.01),72h分别为100%和90%(P<0.001)。2、12、48hS100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血清S100水平既能反映CPR后早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又可以预测CPR后的意识恢复情况,对CPR后脑复苏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李海玲缪文丽刘宏任红贤林慧艳
关键词:心肺复苏S100蛋白脑损伤
危重病上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损伤及治防
2005年
目的研究危重症病人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上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的损伤及防治机制。方法258例分为两组,—组入院后应用黏膜保护剂和抗酸剂—周为治疗组(n=130)。另—组不用黏膜保护剂药物治疗为对照组(n=128)。记录两组发病数。结果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20例,未发生应激性溃疡110例。对照组发生应激性溃疡96例,未发生应激性溃疡32例。两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危重病上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损伤的发生率为75%,应用药物控制的效果较好。
黄金林刘楠李海玲黄红利刘宏林慧艳任红贤缪文丽沈璇
关键词:危重病应激性溃疡
电项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在电项针治疗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HIE患者按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评分(G-P评分)分为<12分组(4例)和≥12分组(16例);对给予常规治疗后仍昏迷者同时行电项针刺激两侧风池穴和供血穴(新穴)30 min,6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电项针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BIS值,以及电项针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潮气量的变化.结果 G-P评分<12分组电项针治疗过程中BIS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分组电项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BIS值(80.4±12.1和73.2±16.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57.7±18.9,P<0.01和P<0.05),且≥12分组治疗前及治疗后BIS值均明显高于<12分组(分别为19.3±12.3、23.8±19.3,P<0.05和P<0.01).电项针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项针能使轻、中度HIE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BIS值上升,说明电项针刺激具有促醒作用.
缪文丽高维滨李海玲任红贤
关键词:电项针脑电双频指数缺氧缺血性脑病
针刺治疗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发生于心肺复苏后,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卒死""神昏"之证,病位在心和脑。通过分析了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成人HIE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得出了针刺治疗HIE具有作用机制多样,多靶点效应,既可以给头颈部血管局部刺激,又可以循经取穴,远隔取穴调理全身血液循环,达到醒脑开窍的效果。
王弘道缪文丽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针刺脑复苏
S-100蛋白在预测心肺复苏后病人脑损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缪文丽李海玲林慧艳
关键词:S-100蛋白心肺复苏
电项针对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氧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观察电项针治疗对成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脑氧利用率(O2UCc)的影响,并探讨电项针治疗HI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的74例HI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项针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醒脑、营养神经、脑保护等;电项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3~5 d给予电项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集颈内静脉及股(桡)动脉血各1 ml,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计算O2UCc,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2UCc的变化及不同水平O2UCc患者的预后.结果 电项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O2UCc〈25%和O2UCc正常(25%~45%)患者治疗前后O2UCc无明显变化;O2UCc〉45%患者治疗后O2UC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项针治疗组:(38.60±4.78)%比(52.21±4.49)%,常规治疗组:(48.33±2.42)%比(53.17±4.26)%,均P〈0.01],且电项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O2UCc〈25%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O2UCc〉45%和O2UCc正常者(40.0%比12.9%和15.4%,均P〈0.05).结论 O2UCc〈25%的HIE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电项针能够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循环,及时恢复大脑血流,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降低O2UCc,恢复正常脑氧代谢.
缪文丽王玮瑾李海玲高维滨
关键词:电项针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氧利用率
针刺新技术——毫针皮下抖散术的机制及临床疗效观察
2016年
毫针皮下抖散术是一项新的针刺方法,属于皮下针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起效迅速、适应证广。本文介绍了该针法的操作方法,技术特点,适应证,分析了与其他针法的不同之处,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缪文丽王弘道徐淑君王银花陈龙
关键词:针灸疗法安全性
内服药外用临床运用心得被引量:3
2003年
王弘道缪文丽
关键词:肛缘水肿直肠脱垂中药疗法熏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