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英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22
- 2010年
- 人是类的存在物。在人的类存在的多种历史形态中,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共同体存在具有共同性、共在性、共生性和共意性等属性和条件。现代科技和全球化发展日益彰显人类共同体存在和共同体问题的世界历史意义。人类共同体存在不仅承载了以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现实内涵,而且还是人的类本质的最高实现形式。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共同体观念和共同体意识的兴起成为21世纪全球对抗现代人类现实生活中日益出现的分离主义矛盾及现实问题的共识。
- 胡群英
- 关键词:共同体共同体意识
- 全球时代女性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考察
- 2009年
- 女性分配正义问题是女性生存论域中的重要问题,是女性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和政治权的基础,无论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它都是人类文化史和制度史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罗尔斯、诺奇克、当代女性主义、阿玛蒂亚.森等为该问题提供了各自的理论思考和基本视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分配正义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变迁进行了初步探索,论证了女性分配正义在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及重大意义。
- 胡群英梁国喜
- 关键词:罗尔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哲学视野下公共性的历史生成与转换被引量:3
- 2010年
- 公共性是人的社会性本质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方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同时它也界定了人类活动领域的内部划分。共同体或组织是公共性生成的实体条件与界限,在不同的历史和共同体条件下,公共性生成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变性。以一定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公共性概念同时还具有能够超越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的功能,因而具有更普遍的解释效力和规范意义,这使得公共性在实现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在转型上具有重要的转换功能。
- 胡群英郭湛
- 关键词:公共性组织体历史生成
- 女性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考察
- 2010年
- 女性分配正义问题是女性生存论域中的重要问题,是女性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和政治权的基础,无论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它都是人类文化史和制度史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罗尔斯、诺奇克、当代女性主义、阿玛蒂亚·森等就该问题提供了各自的理论思考和基本视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分配正义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变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此说明女性分配正义论域在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及重大意义。
- 胡群英梁国喜
- 关键词:罗尔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最后的嫁歌:关于和平县客家新娘歌的田野调查
- 2020年
- 哭唱新娘歌的习俗曾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和平县境内,是当地客家女性人生中重要的过渡仪式之一。然而,随着婚姻习俗的改革和时代变迁,关于新娘歌的记忆正在逐渐消逝。因此,为了解新娘歌的仪式文化,笔者实地深入广东省和平县的自然村,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对哭嫁歌的歌词、仪式细节和歌者口述史进行田野调查,并试图用人类学的角度重点讨论和分析新娘歌仪式的过程。
- 胡群英曹水旺
- 关键词:哭嫁歌过渡礼仪
- 建构型高校德育的基本模式和途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德育要符合人的本质要求和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高校德育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对推动现代高校德育发展具有基础意义。从现代社会认知学说和建构学理论出发,现代高校德育实质是一个大学生科学而合理的道德系统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在建构型高校德育实践中,它遵循"以人为中心",从"无"到"有"、从"解构"到"建构"的互动生成过程。
- 胡群英李丽
- 关键词:高校德育道德认知道德行为
- 人的群体存在、社会存在与共同体存在的哲学辨析
- 2009年
- 群体、社会和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反映了人的类存在的不同条件和性质。群体存在是人的类存在的原初形式和普遍状态,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中具有基础性和发生学意义;人的社会存在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的类存在的物质总和,它为人的总体性存在提供条件和基础,但是,其固有的矛盾直接导致人的本质无法根本实现;在历史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并由此构建了全新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人类共同体存在方式及其现实发展道路。
- 胡群英
- 关键词:社会存在
- 论心灵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意义被引量:14
- 2010年
- 心灵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二者领域分殊,同时彼此又在属人的生活世界内部发生联系和作用。心灵教育的德育功能和意义在于将心灵建构视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手段和更高目标,使道德认知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外化为人的自觉行为、秩序,同时实现个体更高的内在统一和完善。
- 胡群英李丽
- 关键词:心灵教育道德教育
- 中国古代早期的公观念及公共性思想探微被引量:2
- 2009年
- "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源最早的基本范畴之一,公观念和公共性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共同体社会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基础意义。中国古代的公范畴、公观念和公共性思想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和公共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来源。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其在历史与文化功能上的合理限度。
- 胡群英
- 关键词:共同体公共性社会治理
- 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与人生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公共领域本身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理念,我们也很难找到一种充分体现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完美典型。我们只能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比较中,从公共领域的各种具体形式上逐步领会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人生意义。大体而言,公共领域就是指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超越私人生活的狭隘范围而实现共同生活和公开交往的一种活动状态、活动形式,具有共在性、公开性、开放性、多元性、层次性、历史性等主要特征。不同形式的公共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功能和重点,但无疑都有其人生意义。深刻理解和体会公共领域的人生意义,就会促发人们更自觉、更积极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公共领域,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领域的各种功能,并以此丰富、拓展和深化人们的人生追求。
- 王文兵胡群英
- 关键词:公共领域私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