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沙沙

作品数:15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病毒
  • 4篇单胞菌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耐药
  • 4篇假单胞菌
  • 3篇流感
  • 3篇基因
  • 3篇甲型
  • 3篇分离株
  • 2篇血凝
  • 2篇血凝素
  • 2篇亚胺培南
  • 2篇亚胺培南耐药
  • 2篇引物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素
  • 2篇荧光素标记
  • 2篇神经氨酸酶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7篇哈励逊国际和...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5篇许沙沙
  • 10篇曹开源
  • 9篇徐霖
  • 8篇常彦敏
  • 6篇冯发深
  • 6篇王铸
  • 6篇何霞
  • 5篇张定梅
  • 4篇姜余琴
  • 4篇蒋岗
  • 4篇黎孟枫
  • 3篇余广超
  • 3篇袁广卿
  • 3篇陈康
  • 3篇张甜
  • 2篇郑芸
  • 2篇李美云
  • 2篇吴珏珩
  • 2篇王林娜
  • 2篇雷勇

传媒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肾损害应用不同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不同剂量对高血压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例,研究开始前2 w均给予高血压肾损害常规降压、降脂治疗。2 w后A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0.25μg/次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B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0.5μg/次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C组常规降压、降脂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变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ys)-C水平;24 h尿蛋白变化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A、B两组钙、磷、PTH、BUN、Cys-C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 w的治疗,A、B两组钙、磷、PTH、BUN、Cys-C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比A组的血钙明显升高,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3组ALP、Sc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24 h尿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A、B两组的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C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剂量为0.5μg/d的阿法骨化醇能很大程度纠正由高血压引起慢性肾损害患者的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缓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且补水加重氮质血症水平,能够降低慢性肾功能损害带来的并发症。
王红苑玉聪张瑞英王学敏赵讯许沙沙
关键词:阿法骨化醇慢性肾损害高血压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6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补体C3、C4,血脂水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2DM患者112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单纯组,其中并发症组根据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合并感染组、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和周围神经病变组5个亚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hs-CRP、HCY、C3、C4、TC、TG的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hs-CRP、HCY、C3、C4、TC、TG均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组比较,大血管病变组HCY、TC明显升高(P<0.05),合并感染组、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周围神经病变组hs-CRP、HCY及TC明显升高(P<0.05)。并发症各亚组C3、C4水平均较单纯组显著降低(P<0.05)。合并感染组hs-CRP升高最明显,大血管病变组HCY升高最显著。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hsCRP、HCY、C3、C4、TC、TG的监测,有助于早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吴妍许沙沙彭梅
关键词: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补体
人冠状病毒OC43、229E、NL63、HKU1和SARS一管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及其引物、探针和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冠状病毒五种型别的一管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序列如SEQ ID NO:1-10所示的引物,还采用了序列如SEQ ID NO:11-15所示的探针。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引物和探针的人冠状病...
曹开源黎孟枫徐霖吴珏珩张定梅许沙沙常彦敏郑芸何霞冯发深王铸关琳琳
2010年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HA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2010年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和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H1N1病毒HA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26份标本,甲型流感阳性211份,其中H1N1流感4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相比,有12个氨基酸碱基位点发生了有意义突变,其中6个位点位于抗原位点上;4株毒株HA基因145位氨基酸都发生了变异;其中2株毒株在第180位氨基酸位点的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进化分析表明4株毒株与2009年中国大陆分离的8株毒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2010年广州市甲型H1N1毒株与2009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异。HA基因145位和180位氨基酸位点变异对H1N1毒株抗原变异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离的A/Guangdong/ZS03/2010(H1N1)和A/Guangdong/ZS01/2010(H1N1)毒株可能已经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许沙沙常彦敏徐霖冯发深何霞王铸张定梅黎孟枫曹开源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凝素抗原决定簇
2009年肠道病毒71型广州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2009年肠道病毒71型广州分离株GZHY09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论从GenBank上选不同地区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互重叠的覆盖病毒整个基因组序列的12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12个基因片段,通过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参考国内外各EV71基因型的分离毒株,用MEGA4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2个重叠基因片段序列拼接获得EV71全基因组序列,共7404个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VP1区,GZHY09株与中国大陆的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高,其中以Anhui08最高(97.7%)。结论 GZHY09属EV71病毒的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属于同一基因型,与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常彦敏许沙沙徐霖冯发深何霞王铸张定梅黎孟枫曹开源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
不同患者门诊静脉采血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要对疾病做出早期而正确的诊断,采集血标本进行化验是必不可少的,而静脉采血是临床检验中幂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而在采血过程中要提高穿刺成功率,快,准,稳,对减轻患者痛苦和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都非常重要。现就在门诊采血过程牛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采血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同时对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许沙沙张长庚户林燕
关键词:静脉采血门诊采血方法
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5年
流感病毒是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根据核衣壳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不同,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爆发,由于其为新的流感病毒株,人群对其缺乏免疫力,导致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据WHO统计,截至2010年3月19日,这种新病毒已经波及213个国家,共造成16 813例死亡。本文主要从流感病毒的结构、功能、变异和耐药作一综述。
许沙沙田鹏曹开源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采用PCR检测5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IMP家族、VIM家族、GIM-1、SPM-1和SIM-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 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2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IMP阳性15株(9.1%),其中11株为IMP-9亚型,另外4株携带一个新的亚型,命名为IMP-25,VIM阳性5株(3.0%),均为VIM-2亚型,未检测到GIM-1、SPM-1和S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已经出现多型化的特征,同时存在IMP型和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IMP-25),为IMP家族金属β-内酰胺酶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了新的信息。
余广超徐霖袁广卿张甜陈康蒋岗姜余琴许沙沙常彦敏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中I类整合子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及其排列顺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20株产金属-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检测到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II类和III类整合子,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全长序列含有I类整合子整合酶、AacA4氨基糖甙乙酰转移酶、IMP-25金属-内酰胺酶、OXA-30-内酰胺酶和CatB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重组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EU588392,其中IMP-25为一个新的金属-内酰胺酶亚型。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整合子类型是I类整合子,并且该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其中一个是金属-内酰胺酶新亚型IMP-25,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I类整合子参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余广超徐霖袁广卿张甜陈康蒋岗姜余琴许沙沙常彦敏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
外膜孔蛋白OprD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的一种条件致病菌,目前在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认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细菌外膜孔蛋白的通透性降低、作用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主动外排系统高表达、生物膜的产生等[¨].本实验室前期对广州市收集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OprD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这两方面的检测,以全面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
姜余琴蒋岗常彦敏许沙沙徐霖冯发深何霞王铸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产青霉素结合蛋白亚胺培南耐药外膜孔蛋白临床抗感染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