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丕强

作品数:462 被引量:1,252H指数:1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7篇期刊文章
  • 171篇专利
  • 5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8篇动力工程及工...
  • 90篇交通运输工程
  • 85篇机械工程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6篇柴油
  • 176篇柴油机
  • 90篇生物柴油
  • 86篇排放特性
  • 76篇发动机
  • 47篇燃料
  • 46篇公交
  • 45篇公交车
  • 41篇捕集器
  • 37篇排气
  • 36篇颗粒物
  • 35篇汽车
  • 35篇燃机
  • 35篇内燃
  • 35篇内燃机
  • 33篇催化
  • 32篇颗粒捕集器
  • 29篇尾气
  • 28篇轿车
  • 24篇混合动力

机构

  • 447篇同济大学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山东大学
  • 5篇上海工程技术...
  • 3篇上海大众汽车...
  • 2篇山东工业大学
  • 2篇国家机动车产...
  • 2篇上海汽车集团...
  • 2篇上汽大众汽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济南钢铁集团...
  • 1篇浙江交通职业...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山东省粮食局

作者

  • 462篇谭丕强
  • 432篇楼狄明
  • 392篇胡志远
  • 92篇张允华
  • 77篇房亮
  • 32篇徐宁
  • 19篇李博
  • 17篇胡磬遥
  • 15篇陆家祥
  • 12篇林浩强
  • 11篇王桂华
  • 9篇房亮
  • 9篇姚笛
  • 9篇冯谦
  • 7篇周兴利
  • 6篇刘庆鹏
  • 6篇王成官
  • 5篇张涛
  • 5篇马滨
  • 5篇万钢

传媒

  • 36篇内燃机工程
  • 27篇同济大学学报...
  • 26篇车用发动机
  • 13篇汽车技术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
  • 9篇汽车工程
  • 9篇内燃机学报
  • 8篇环境工程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内燃机学...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机械工程学报
  • 4篇柴油机
  • 4篇小型内燃机与...
  • 4篇内燃机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汽车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24
  • 24篇2023
  • 37篇2022
  • 50篇2021
  • 13篇2020
  • 19篇2019
  • 20篇2018
  • 30篇2017
  • 30篇2016
  • 36篇2015
  • 34篇2014
  • 26篇2013
  • 20篇2012
  • 35篇2011
  • 22篇2010
  • 18篇2009
  • 10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4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尿素喷射剂量标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尿素喷射剂量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ESC稳态循环标定;步骤二:设置样条曲面标定点和辅助点;步骤三:获得标定点点阵列表;步骤四:建立尿素喷射剂量的样条曲面模型;步骤五:ETC瞬态循环标定验证;步骤六...
楼狄明严嵘胡磬遥胡志远谭丕强
文献传递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在线自适应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在线自适应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速、需求转矩、电池信息和整车需求功率,选择工作模式;对发动机功率和电池功率进行分配;对发动机工作点进行优化;对电机转速进行优化,计算电机工作...
楼狄明陈志林张允华房亮谭丕强胡志远
后处理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0年
介绍了两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后处理技术:稀薄氮氧化物捕集技术LNT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具体分析了两种技术的反应机理、工作过程和性能影响因素。阐述了将以上两种技术综合应用,可以满足今后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
楼狄明马滨谭丕强张正兴
关键词:柴油机NOSCR
一种基于超声波除颗粒物的颗粒捕集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声波除颗粒物的颗粒捕集器,包括DPF本体、传感器单元、喷油单元、超声波单元和控制器;DPF本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尾气管道,控制器与传感器单元、喷油单元和超声波单元通信连接;传感器单元布置在DPF本体...
楼狄明康路路张允华房亮谭丕强胡志远
文献传递
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工况切换特性研究
2019年
基于台架试验,对利用辅助功率单元(APU)动态协调控制策略的发动机工况切换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发动机在起动过程、加速加载切换过程、减速减载切换过程的转速超调量和转矩超调量。提出了基于转矩模型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能够保证发动机在工况切换时基本沿着最佳等效燃油消耗线运行,具有切换用时短、转速超调量和转矩超调量低的优点。工况点之间切换用时最低为0.6s;整个过程中最大转速超调量约为150r/min,与最大转速之比为5.4%;最大转矩超调量约为35N·m,与最大转矩之比为15.7%。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发动机怠速转速,可以加速暖机过程,并且不会造成发动机起动过慢的问题;在发动机起动初期,适当降低喷油量甚至断油,不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可实现油耗降低。
谭丕强黄震宇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混合动力系统辅助功率单元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核态颗粒排放被引量:21
2010年
以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使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研究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核态颗粒排放特性。所用燃油为纯柴油、生物柴油掺混配比分别为5%、10%和20%的B5、B10和B20燃料。结果表明:发动机排气颗粒数量随粒径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或双峰对数分布形态,核态颗粒的峰值粒径在6 nm至10 nm之间。生物柴油配比上升,增加了该机核态颗粒的峰值数量浓度,颗粒总数量浓度大都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核态颗粒数量增加占有主导因素;在低负荷燃用低配比生物柴油燃料时,B10燃油的颗粒总数量浓度最低。
谭丕强楼狄明胡志远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粒径分布
轿车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循环变动特性被引量:9
2011年
对轿车柴油机燃用柴油、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及生物柴油的循环变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生物柴油对轿车柴油机的平均指示压力、压力峰值、压力峰值相位、压力升高率峰值等缸内压力特征参数及燃烧始点、燃烧持续期等燃烧特征参数的循环变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加,该机的平均指示压力、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峰值、燃烧始点的循环变动率减小;压力峰值相位及燃烧持续期的循环变动率增大。
何中兵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燃烧
燃油喷射参数对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BD20燃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满足国-Ⅴ排放的某增压中冷高压共轨柴油机为试验样机,系统分析了预喷、主喷、后喷对该机燃用生物柴油BD20滞燃期、燃烧持续期、缸内压力、瞬时放热率、累计放热率、压力升高率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滞燃期受预喷射和主喷射影响较大,后喷对滞燃期基本没有影响,且滞燃期随预喷油量的增加而变短,随预喷间隔角的增大呈先缩短后增长的变化趋势;主喷定时对燃烧持续期的影响较大,主喷定时推后,燃烧持续期缩短;发动机采用预喷可以使燃烧变得相对柔和,且预喷油量对缸压的影响大于预喷定时;发动机采用后喷,主燃烧前期和中期的燃烧特性参数基本没有变化,燃烧后期缸内压力降低且压力升高率及放热率增加,后喷提高燃烧后期的缸内温度;采用较大的预喷间隔角和适当提前主喷正时可以显著改善燃用BD20时的动力性,而预喷油量及后喷射对动力改善不明显。
胡志远谢亚飞谭丕强楼狄明
关键词:内燃机生物柴油预喷射燃烧特性
商用柴油车高效尾气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楼狄明谭丕强王家明杨永忠冯家迪刘洋杨波徐岘胡志远温任林
该项目属于动力领域。 该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课题支持下,历经10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针对商用柴油车尾气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两大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问题,在国四阶段排放技术的基...
关键词:
关键词:柴油车颗粒捕集器
不同后处理装置对柴油车排放特性的影响——基于行驶里程的后处理装置对柴油公交车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三辆柴油公交车分别安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与DOC+CDPF三种后处理装置,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测试,研究整车THC,CO与NO_x等气态物排放性能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加装了DOC的公交车,行驶里程达到8万km时DOC性能劣化,应进行保养,此前CO,THC与NO_x的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78%,43%和27%;CDPF有效工作时间短,需要定期进行高温保养,周期应为1万km左右,加装CDPF的公交车CO,THC与NO_x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74%,16%与15%;DOC+CDPF在行驶里程达12万km时才出现性能劣化现象,此前加装该后处理装置后的公交车CO,THC与NO_x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87%,76%与21%.DOC+CDPF的连续再生效果可有效延长后处理装置的工作寿命.
楼狄明赵可心谭丕强胡志远
关键词:DOC柴油公交车行驶里程性能劣化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