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完其

作品数:132 被引量:1,44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4篇标准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6篇罗非鱼
  • 22篇团头鲂
  • 21篇中华鳖
  • 19篇选育
  • 18篇尼罗
  • 17篇尼罗罗非鱼
  • 14篇养殖
  • 14篇微卫星
  • 12篇微卫星分析
  • 10篇吉富罗非鱼
  • 9篇病理
  • 7篇杂交
  • 7篇组织病理
  • 7篇病理研究
  • 6篇选育群体
  • 6篇野生群体
  • 6篇中华绒螯
  • 6篇中华绒螯蟹
  • 6篇绒螯蟹
  • 6篇后代

机构

  • 67篇上海海洋大学
  • 65篇上海水产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广东省水产技...
  • 3篇绍兴中亚工贸...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32篇蔡完其
  • 80篇李思发
  • 23篇赵金良
  • 14篇邹曙明
  • 13篇唐首杰
  • 12篇王成辉
  • 11篇孙佩芳
  • 10篇刘至治
  • 8篇颉晓勇
  • 6篇杨先乐
  • 5篇何学军
  • 5篇王伟伟
  • 5篇陆宏达
  • 4篇陈林
  • 4篇李晨虹
  • 4篇宫兴文
  • 4篇轩兴荣
  • 4篇钟金香
  • 3篇李先仁
  • 3篇颜标

传媒

  • 29篇水产学报
  • 14篇上海水产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水产科技情报
  • 7篇淡水渔业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科学养鱼
  • 3篇Curren...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Zoolog...
  • 2篇南方水产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水利渔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9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9
2004年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
李思发蔡完其刘至治付立霞王成辉季高华朱津顾忠明宋晓平
关键词:中华鳖体形
中华鳖黄河群体选育F_3与大陆代表性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其基础群体—黄河野生群体以及淮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所筛选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中,6个群体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 ~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3 ~2.9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714~0.5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1 5~0.599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7 2~0.540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1.001~1.106,表明这6个中华鳖群体均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基于D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显示,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黄河群体聚为一支,鄱阳湖群体与洞庭湖群体聚为一支,淮河群体与太湖群体聚为一支.③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黄河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但与淮河、鄱阳湖、洞庭湖及太湖群体遗传与差异极显著(P<0.01).④三代选育已使黄河鳖选育群体渐趋纯化,其遗传多样性略低于其它群体,但其F3世代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显示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张志允谢中富李亚根殷黎明李思发蔡完其
关键词:中华鳖黄河选育微卫星
鲤鲫被锚头鱼蚤寄生的种间、种内差异性观察被引量:2
1993年
锚头鱼蚤病是国内外流行的常见鱼病之一,该寄生虫对寄主专性寄生[尹文英,1963]。寄生在鲤、鲫上的为鲤猫头鱼蚤(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但它对鲤、鲫鱼的寄生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 作者于1991—1992年研究鲤、鲫等鱼类的种质时,发现它们在种间和种内对锚头鱼蚤的自然感染具有明显差异。现将对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鲫、荷包红鲤、散鳞镜鲤及鲤鲫杂交种(白鲫?×镜鲤?)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蔡完其
关键词:寄生
中华鳖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被引量:9
1998年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和激光扫描法,研究了中华鳖LDH、MDH、EST、SOD、IDH、α-GPDH、G-6-PHD同工酶在肌肉、肝脏、肾、心、脾、精巢、卵巢等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并对其遗传位点进行了分析。在研究的7种同工酶中,除MDH在各组织中表型一致外,其他同工酶均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是受不同基因位点控制的结果,与各组织完成特有生化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赵金良蔡完其李思发
关键词:同工酶组织特异性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盐酸环丙沙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建立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了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法采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为8.17±0.56mg·kg<'-1>.血淋巴从心区抽取.经各种抗凝方法的比较,认为等量...
杨先乐刘至治孙文钦蔡完其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盐酸环丙沙星血淋巴细菌性疾病
文献传递
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的评估被引量:29
2008年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陈林李思发简伟业何学军李先仁蔡完其
关键词:吉奥罗非鱼成活率
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和推广应用
李思发蔡完其叶卫周培勇何学军李家乐李晨虹赵金良符云王成辉
该项目以数量遗传理论为指导,群体选育和生物技术集成,通过连续9代选育,获得了经济性状显著改良的罗非鱼新品种,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进鱼类中的首例选育良种。生长速度、尾鳍条纹平行清晰度和遗传纯度三个选育指标同时并进,...
关键词:
关键词:选育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和药敏试验被引量:51
2002年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A菌株对其则无反应。
蔡完其孙佩芳
关键词:病原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
几种免疫增强剂对中华鳖红细胞数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μg/g亚硒酸钠、0.5μg/g硒酵母、0.3%β-葡聚糖和0.25%果糖,投喂100 d后,测定中华鳖红细胞数量和四个免疫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为:(1)在红细胞数量方面,亚硒酸钠组、果糖组、硒酵母组显著高于β-葡聚糖组及对照组(P<0.05);(2)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方面,四个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上,仅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白细胞吞噬活性上,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β-葡聚糖及对照组(P<0.05),硒酵母组、果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β-葡聚糖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红细胞C3b花环率与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表明中华鳖红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免疫增强剂,能提高中华鳖血液中红细胞含量,增进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刘至治蔡完其季高华邓唯唯黄玲
关键词:中华鳖免疫增强剂红细胞免疫功能
中国淡水主养鱼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养护
李思发王成辉蔡完其唐明虎项松平唐首杰戴银根赵金良孔优佳王剑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始自1982年获得的瑞典IFS国际资助项目,收于2010年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由9个国内外课题组成.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从形态学、养殖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数...
关键词:
关键词:淡水养鱼种质资源利用人工繁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