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逄博

作品数:2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综合征
  • 8篇血小板
  • 8篇血小板减少
  • 8篇血小板减少综...
  • 8篇发热
  • 8篇发热伴血小板...
  • 8篇发热伴血小板...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2篇原体
  • 2篇生物膜
  • 2篇死亡病例
  • 2篇膝关节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聚集性
  • 2篇空间自相关
  • 2篇假体
  • 2篇关节

机构

  • 19篇山东省疾病预...
  • 8篇山东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威海市疾病预...
  • 1篇烟台市疾病预...
  • 1篇绍兴市疾病预...

作者

  • 19篇逄博
  • 16篇丁淑军
  • 14篇王显军
  • 10篇张晓梅
  • 10篇姜晓林
  • 7篇林艺
  • 7篇王建醒
  • 7篇裴耀文
  • 5篇王连森
  • 5篇孙大鹏
  • 3篇翟文济
  • 3篇王志强
  • 3篇姜宝法
  • 2篇刘涛
  • 2篇赵夏
  • 2篇于腾波
  • 2篇程永帅
  • 2篇寇增强
  • 2篇毕振强
  • 2篇戚超

传媒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0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制定合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山东省HFRS监测数据及确诊病例资料,运用Geoda 1.18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7软件绘制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2017-2020年山东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3753例,其中死亡病例56例;年发病率依次为1.26/10万、1.22/10万、0.75/10万、0.53/10万,年均发病率为0.94/10万。HFRS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0-12月的秋冬季,占50.41%(1892/3753);发病年龄主要为30~59岁,占61.68%(2315/3753);男女性别比为2.76∶1.00(2756∶99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1.99%(3077/375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7-2020年山东省各年HFRS发病均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38、0.33、0.59、0.46,Z=7.47、7.23、10.69、8.66,P均<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中及鲁东南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地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一类聚集区和2个二类聚集区。一类聚集区发生在2018年10-11月,涉及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个市的22个县(区)。1个二类聚集区发生在2017年10-11月,涉及济南、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8个市的23个县(区);另1个二类聚集区发生在2017年2-3月,聚集区域为济宁市金乡县。结论2017-2020年山东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发病热点集中在鲁中及鲁东南地区,该地区应作为HFRS防控的重点区域。
段青邢玉芳寇增强张晓梅逄博田雪莹张玉薇翟文济王志强姜晓林丁淑军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自相关
均衡补充微量元素对高糖饮食大鼠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均衡补充微量元素对高糖饮食大鼠的影响,为改善高糖饮食人群身体健康和开发探索安全有效的微量元素补充剂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雄性SPF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Blank)组、微量元素(TE)组、高糖饮食(HSD)组和高糖饮食+微量元素(HSD+TE)组,每组10只。Blank组和TE组给予普通饲料,HSD组和HSD+TE组给予高糖饲料,TE组和HSD+TE组通过灌胃方式给予微量元素混合溶液2mL/(kg·bw),Blank组和HSD组给予生理盐水2mL/(kg·bw),1次/d,连续12周,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微量元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葡萄糖(GLU)、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Blank组相比,TE组大鼠血清硼(B)、钒(V)、钴(Co)、锌(Zn)、硒(Se)、锶(Sr)和钼(Mo)元素含量升高(P<0.05),HSD组大鼠体质量升高(P<0.05),血清B、V、铬(Cr)、铁(Fe)、铜(Cu)、Zn和Se元素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CD3^(+)CD4^(+)比例降低(P<0.05),血清GLU、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增加(P<0.05);与HSD组相比,HSD+TE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血清B、V、Cr、Fe、Cu、Zn、Se、Sr、Mo元素含量和GSH-Px活性提高(P<0.05),血清GLU、MDA、TNF-α、IL-6含量下降(P<0.05)。结论均衡补充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提高高糖饮食大鼠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祁少俊逄博吕实波孙昌华高希宝
关键词:微量元素高糖饮食糖尿病氧化应激炎症
山东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优化重症病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患者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为1.5岁,2岁以下病例占83.0%;农村多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病例性别比为3.4∶1。死亡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占86.7%,总病程为(82.4±4.7)h。96.9%的死亡病例以发热起病,皮疹平均在发热后1.06d出现,主要的临床表现还包括易惊、烦躁不安、嗜睡、手足抖动、气急、呼吸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吐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湿罗音、心跳节律改变、呕吐等;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神经源性肺水肿(96.9%)、脑炎(65.6%)和呼吸循环衰竭(46.9%)。【结论】≤2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病程短、病死率高。加强监护,提高对手足口病重症表现的早期识别能力和敏感性,尽早干预治疗,延缓重症进程,对减少手足口病死亡至关重要。
牛文柯丁淑军林艺王连森裴耀文孙大鹏王建醒逄博姜宝法王显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
山东省26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8年~2011年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寻求疾病的流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及主动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一新发现传染病...
丁淑军张晓梅逄博姜晓林裴耀文王建醒林艺翟文济王志强王显军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山东省手足口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预警指标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识别和判断HFMD死亡发生的预警指标。方法收集2009-2011年山东省HFMD死亡病例4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1:3的比例选取与死亡病例性别、籍贯、就诊医院等级相同的重症HFMD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23例。调查患儿的一般情况、诊疗情况、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等信息,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FMD患儿死亡发生的预警指标。结果病例组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比例依次为90.2%(37/41)、58.5%(24/41)、53.7%(22/41)、90.2%(37/41);对照组依次为44.7%(55/123)、13.8%(17/123)、10.6%(13/123)、12.2%(15/1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881、32.791、34.011、86.505,P值均〈0.05)。病例组中,有37例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26例出现脑炎、15例出现呼吸循环衰竭、7例出现肺出血、4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出现心肌炎、1例出现脑疝。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FMD死亡发生的预警指标有颈抵抗[病例组:34.1%(14/41),对照组:4.1%(5/123);OR=7.145,95%CI:1.748—29.204]、呕吐[病例组:58.5%(24/41),对照组:13.8%(17/123);OR=5.632,95%CI:1.793-17.685]和心率加快[病例组:53.7%(22/41),对照组:10.6%(14/123);OR=6.370,95%CI:1.517-26.743]。结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出现颈抵抗、呕吐和心率加快的HFMD重症患儿应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减少死亡病例的出现。
刘涛姜宝法牛文柯丁淑军王连森孙大鹏裴耀文林艺王建醒逄博王显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
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特征。方法以山东省2013年网络报告的SFTS实验室确诊病例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运用epidata3.1、SPSS17.0、ArcGIS9.3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山东省SFTS病死率为7.1%,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5-10月份,鲁中和鲁东山区丘陵地区是病例的高发区,高危人群主要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97.4%),职业特征主要为农民(93.5%)。85.7%病例居住在山区或丘陵地带,83.8%病人发病前两周有户外活动史,16.8%的病人有明确蜱叮咬史,羊、牛、狗、猫的带蜱率高,分别为66.7%、40.0%、34.3%、12.5%,直接接触死亡病例血液及血性分泌物可感染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8.1%)、食欲减退(90.9%)、乏力(81.2%)、恶心(53.3%)、白细胞降低(60.4%)、血小板减少(73.4%)。35.7%的病例治疗需经过3次以上的转诊,发病到确诊的中位天数为5d,极值(3~15)d,能够做出正确诊断的医院均为县级以上医院。与康复病例比较死亡病例多为高年龄组人群(t=2.03,P=0.044),伴有出血表现(χ~2=13.09,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FTS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生产生活在丘陵山区的环境、从事农业劳动、饲养动物及其带蜱率以及直接接触死亡病例血液可能为发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基层对该病的诊断能力较低,应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和医务人员诊疗技能培训,减少该病的发病和死亡。
姜晓林丁淑军逄博王显军毕振强张晓梅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体调查
2022年
目的了解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6种病原体的情况。方法使用笼夜法在广州市增城区捕获鼠形动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鼠形动物脏器中的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种属、雌雄和调查点鼠形动物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捕获臭鼩鼱和褐家鼠共69只,鼠形动物密度为13.29%。褐家鼠中检出钩端螺旋体为57.89%、恙虫病东方体为31.58%、汉坦病毒为21.05%和伯氏疏螺旋体为5.26%;臭鼩鼱中仅检出伯氏疏螺旋体为2.00%。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均未检出。此外,褐家鼠中存在4种病原体的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为36.84%。结论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以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主且密度较高;褐家鼠中病原体感染率高于臭鼩鼱且存在多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当地应加强对鼠形动物尤其是褐家鼠的监测和控制、降低鼠形动物密度。
吴涛宇逄博冯海燕王显军王显军陈守义陈守义丁淑军丁淑军杨丽萍
关键词:鼠形动物病原体
山东省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人来源的埃可病毒30型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2010年山东省来源于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人的埃可病毒30型(ECHO30)的基因特征,为制定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接种于RD、Hep2细胞并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型别鉴定和VP1编码区基因的序列测定,对ECHO30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与GenBank检索到的其他ECHO30毒株构建基因系统进化树以分析ECHO30的基因特征。结果分别从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8株和10株ECHO30,同源性分析显示,两种来源的ECHO30在核苷酸水平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2.7%~98.6%),在进化树上位于同一个分支,与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分离株最近(96.7%~98.7%),与原型株同源性较低(79.6%~81.3%)。结论山东省2010年来源于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人的ECHO30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同一进化来源,健康人携带的ECHO30病毒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裴耀文王建醒林艺丁淑军王连森逄博孙大鹏王显军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手足口病VP1基因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威海市文登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基本特征以及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其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信息;采集同村健康人、动物和蜱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核酸和抗体,比较不同特征标本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为高热、乏力、厌食等全身反应,后期有意识障碍和出血表现,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均短于10 d。3例病例均为65岁以上老年女性,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不同位置,无流行病学关联。共采集169份健康人血清标本,Ig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14%,各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30),年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高。共采集69份动物血标本,羊和犬血标本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4%和20.00%,貉子、鸡、猫血标本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不同动物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3,P=0.010);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捕获蜱6只,其中游离蜱1只,寄生蜱5只,均为长角血蜱,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结论该次事件的调查对认识疾病的流行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应进一步加强疾病传播途径、病原学特性、发病死亡危险因素等方面研究,重点地区高发季节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姜晓林陈德颖吕涛逄博张国英张晓梅王显军丁淑军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学
宁夏六盘山地区啮齿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调查
2022年
目的了解宁夏六盘山地区啮齿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为当地深入开展鼠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9月在六盘山地区老龙潭风景区、黄花乡和兴盛乡3个调查点通过夹夜法捕捉啮齿动物,取脾脏和肺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肺脏中的汉坦病毒及脾脏中的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新布尼亚病毒、莫氏立克次体,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性别、栖息环境、采样点和鼠种啮齿动物的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宁夏六盘山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3科5属7种88只,平均鼠密度为11.00%;其中大林姬鼠32只(36.36%),灰仓鼠23只(26.14%),大仓鼠19只(21.59%),黑线姬鼠10只(11.36%),北社鼠2只(2.27%),林跳鼠1只(1.14%),小家鼠1只(1.14%)。啮齿动物体内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6.59%、5.68%和9.09%,且存在上述2种或3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10.23%,以大仓鼠的混合感染率为最高(26.32%);未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莫氏立克次体和汉坦病毒。结论六盘山地区啮齿动物种类丰富,存在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的自然感染,且存在上述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当地应加强灭鼠和监测工作。
李浩逄博吴涛宇丁淑军闫毅陈潭姜宝法王显军王显军
关键词:啮齿动物病原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