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利章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惠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精神病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4篇护理
  • 3篇症状
  • 3篇生活质量
  • 3篇临床分析及护...
  • 3篇脑炎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精神症
  • 3篇精神症状
  • 3篇活质量
  • 3篇干预
  • 3篇病患
  • 2篇心理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主要症状
  • 2篇精神病患者
  • 2篇疾病

机构

  • 12篇广州市脑科医...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惠州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卫生职业...

作者

  • 16篇邓利章
  • 3篇李爱凤
  • 3篇阳琼
  • 2篇郑伟
  • 2篇林建葵
  • 2篇梁绮霞
  • 2篇江帆
  • 2篇谭就维
  • 2篇向应强
  • 2篇周永梅
  • 2篇黄嘉威
  • 1篇李凤香
  • 1篇李穗云
  • 1篇魏国英
  • 1篇林昭宇
  • 1篇肖爱祥
  • 1篇胡号应
  • 1篇李洁
  • 1篇钟华清
  • 1篇何柱国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分析和带教指导
2005年
邓利章孟劲标李穗云
关键词:精神病科
探视干预对精神病病人病情的影响被引量:24
2003年
将8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按常规进行护理与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家属探视的干预和指导。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及8周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结果观察组入院后2周及8周BPRS评分为50.77±8.55和29.17±6.15,对照组为64.95±7.82和41.17±1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4项主要因子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属掌握适宜的探视时机探视有利于精神病病人病情的改善。
梁绮霞邓利章朱英娥
关键词:精神病探视病情观察
37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耍症状的脑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以精神症状为突出症状的脑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早期表现与功能性精神病极为相似,容易误诊,因此正确鉴别脑炎的精神障碍极为重要。我院神经内科1999年12月以来,共收治脑炎37例,本文将其资料作回顾...
邓利章李爱凤阳琼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住院精神病患者中躯体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护理被引量:1
2006年
邓利章江帆陈文东
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认知行为干预。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结果 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更显著。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Z=-2.468,P=0.014)。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对客观事物的不良认知情绪及行为反应,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及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聂莎邓利章杨勇周永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
精神病院工作人群职业枯竭和睡眠问题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调查精神病院工作人群的职业枯竭和睡眠问题,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Pines的倦怠问卷(Burnout Measure,BM)、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8)、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30)等工具,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在职工作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倦怠总分为21~126分,平均(59.85±17.57)分,其中耗竭因子分为9~54分,平均(23.67±9.25)分,士气消沉因子分为8~48分,平均(18.83±8.34)分,动机丧失因子分为4~28分,平均(17.35±5.04)分;其中低倦怠组57人,占24.9%,中等倦怠组112人,占48.9%,高倦怠组60人,占26.2%。AIS总分为0~24分,平均(4.63±4.37)分;其中无失眠116人,占50.70%,可疑失眠37人,占16.20%,失眠76人,占33.20%;夜间睡眠问题为0~15分,平均(3.18±3.05)分,白天不良影响为0~9分,平均(1.45±1.64)分。DBAS总分为30~142分,平均(94.57±23.40)分;其中DBAS1为9~45分,平均(27.30±7.66)分,DBAS2为9~45分,平均(30.40±8.30)分,DBAS3为3~15分,平均(8.48±2.27)分,DBAS4为2~10分,平均(6.56±2.03)分,DBAS5为7~34分,平均(21.83±5.53)分。倦怠总分与AIS总分及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DBAS3显著正相关(P<0.05),耗竭和士气消沉因子分与AIS总分和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DBAS总分及DBAS1、DBAS2、DBAS5因子分有负相关趋势(P>0.05);动机丧失与DBA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AI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有负相关趋势(P>0.05)。结论精神病院工作人员人群中存在明显的职业枯竭和睡眠问题,且密切相关,对睡眠相关问题的干预有可能会降低职业枯竭水平,但该人群本身对此关注程度远远不足。
江帆王西林邓利章曹彦
关键词:睡眠
广州市精神科床位及其人员配置的现况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精神科床位及其人员配置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广州市15家有精神科床位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末,广州市精神科定编床位3440张,床位密度为3.33张/万人,实际使用床位5767张,实际使用床位密度为5.58张/万人。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海珠区均未设置精神科病床。共有精神科医师421人,精神科护士1050人,每10万人口医师数为4.07名,每10万人口护士数为10.16名。结论广州市精神科床位及医护人员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平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目前超负荷运作,需要加大投入,增加床位及医护人员。
林昭宇李洁杨宁胡号应邓利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与病耻感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与病耻感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州市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孤独感量表和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总分为(43.27±9.98)分,其中40~59分轻度孤独有68例,占61.8%;60~79分中度孤独有8例,占7.3%。病耻感条目均分为(2.44±0.52),与量表中位2.5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与病耻感呈正相关(r=0.486,P=0.00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孤独感与病耻感,病耻感较强,其孤独感较严重。医护人员需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与周围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降低其病耻感与孤独感。
陈佳伟岑慧红林建葵邓利章谭就维肖爱祥宋玛丽邝仕源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孤独感病耻感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利伯曼综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48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参加利伯曼康复训练课程。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相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用药态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加利伯曼康复训练课程的康复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以及服药依从性均能明显提高。
邓利章黄嘉威谭就维陆晓丹邝仕源邵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研究现况被引量:2
2017年
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走行为给精神科病房管理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危害以及引发医疗纠纷。然而患者外走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制订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故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现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深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提供依据。
邓利章黄嘉威杨欣湖冷传芳蔡东滨陈燕芬宁玉萍郑伟向应强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干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